[编译/观察者网李环宇]肉奶菜涨价,药厂停产...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席卷全球引发的供应链危机,高度依赖海外进口的韩国日子不好过。
韩国五花肉和牛肉“堪比黄金”
韩国畜产品品质评价院数据显示,截至本月15日,韩牛(韩国原产牛肉)里脊价格为每公斤117960韩元(约合人民币641元),比去年同期上涨10%以上;五花肉的价格为每公斤2.6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42元),比去年底上涨24.7%,比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上涨47.1%。这也是2011年口蹄疫疫情后,韩国五花肉价格首次突破2.5万韩元/公斤大关。
韩联社感叹,猪肉和韩牛现在已经卖出了黄金的价格。
本地肉变得更贵了,进口肉也在涨价。《每日经济》18日援引畜产品平台Meatbox的数据称,上个月从智利进口的五花肉价格为每公斤10098韩元(约合人民币55元),去年仅为每公斤8338韩元(约合人民币45元),上涨了21%。
韩国尚超的肉制品图片来源:韩联社
从需求来看,“韩牛日”(11月1日)乃至冬季肉类消费旺季的临近、家庭防疫措施导致的家庭消费增加、政府发放的灾害支援基金等都刺激了韩国国内的肉类消费。
韩国农村经济研究所农业观测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6-7月,韩国平均每户购买牛肉0.68公斤,比去年同期增加0.07公斤。第二季度,肉类在韩国家庭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从去年的2.3%升至3%。
韩国农村发展局的网上民意调查显示,34.4%的人表示在接受赈灾援助后会更倾向于购买韩牛。根据实际销售数字,上个月韩国政府开始发放支援基金后,乐天超市的肉类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7%,7-eleven便利店表示,每月的精制肉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5%。
供应方面,由于受疫情影响的美国和南美产肉国劳动力短缺、港口拥堵、海运费暴涨,进口肉类比以前困难很多。为了保证供应,连锁超市超级易买得甚至用飞机从加拿大运肉。今年前8个月,韩国进口猪肉217709吨,与往年(267915吨)相比减少了18.7%。9月韩国五花肉进口量为1033吨,为今年2月以来最低。
另一方面,韩国国内饲料极度依赖进口,玉米、大豆等重要农作物的进口依存度超过95%,使得影响进口肉类的物流因素也对国内肉类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抬高了生产成本。
蔬菜、牛奶、饮料...韩国人的餐桌价格全面上涨
肉价上涨只是韩国餐桌涨价的冰山一角。据《首尔新闻》10月20日报道,韩国方便面、牛奶、蔬菜、饮料等产品价格不断上涨。
20日,韩国多家饮料厂商以糖、包装材料、人工成本、物流成本涨价为由,将旗下饮料价格上调6%-12%,甚至在韩国销售的芬达、雪碧等知名饮料价格上调5.9%。
韩国农产品流通信息显示,19日,该国一公斤菠菜价格为1.26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8.4元),比去年(7479韩元,约合人民币40.6元)上涨37.2%。两种蔬菜的价格为1514韩元(约合人民币8元),比去年(917韩元,约合人民币5元)上涨了65.1%。
10月1日,韩国首尔牛奶、每日乳业等乳企宣布,由于8月份原料奶价格上调,公司鲜奶价格也将上调5%-6.1%。舆论开始担心面包、冰淇淋、咖啡等需要牛奶的食品价格也会上涨。
鸡蛋的情况稍微好一点。据《首尔经济》20日报道,韩国鸡蛋价格为7200韩元(约合人民币39元)一箱。虽然比今年上半年(8000韩元,约合人民币43元)有所提高,但与去年禽流感爆发前(3900韩元,约合人民币21元)相比,价格几乎翻了一番。
业内人士表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近期供应链混乱、工资上涨等因素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目前的涨价趋势可能会在第四季度延续。
进口原料供不应求,部分韩国药品将停产至明年
除了农产品,韩国的制药业也受到了供应链危机的冲击。
据央视财经10月20日报道,由于药品原料短缺,多家药企被迫停止药品生产。导致市面上很多药品缺货,包括家庭常备药、处方药、注射剂,涉及4家药企近10种药品。
以韩国老牌药企刘汉阳为例。其两种便秘药的原料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但由于供应商没有及时找到集装箱运输,导致原料供应中断,导致这两种药物停产。另一家知名药企新丰药业的抗生素注射液缺货,原因是海外医药原料厂受疫情影响停产。
报道称,韩国医药原料自给率仅为30%,此次停产的企业本月底即可恢复生产,慢的要等到明年第一季度。目前,韩国部分药店感冒药已经售罄,人们担心随着冬季感冒季节的到来,药品短缺会威胁人们的健康。
进口依赖是韩国人就业不可回避的问题[/s2/]
韩国目前的食品饮料涨价与其对海外进口的高度依赖不无关系。因为自给率低,韩国缺乏控制自己饭碗价格的能力。
根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发布的5年(2015-2020年)大米粮食自给率现状,韩国大米自给率从2015年的101%下降到2020年的92.8%。尽管如此,90%的大米自给率使韩国的粮食自给率达到了45.8%。
但报告也指出,如果除去大米,韩国的粮食自给率将只有10.2%。
相比之下,韩国的肉奶制品自给率还算不错。《朝鲜日报》2018年的一份数据显示,韩国肉类自给率为64.2%,其中牛肉36%,鸡肉78%,猪肉66.9%。据韩国《农民新闻》报道,2020年韩国原料奶自给率为47.7%。
但是肉奶生产需要饲料,韩国的饲料还是需要进口。据《韩国农民新闻》19日报道,韩国小麦、大豆和玉米的自给率分别为0.5%、6.6%和0.7%。即使剔除饲料需求,三者自给率也只能达到0.7%、26.7%、3.5%。
韩国的乳品业和畜牧业曾经抱怨说,拥有大规模乳品业的国家往往粮食产量丰富,能够以低廉的价格获得稳定的饲料供应,而韩国大部分奶农深受进口粮食价格和海运运费的影响。随着去年海运运费的上涨,今年韩国奶农的饲料成本上涨了15%。
考虑到这一点,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加上饲料需求,即使包括大米,韩国的粮食自给率也只有21%。《韩国农民报》指出,对海外市场的高度依赖使得韩国食品的价格和生产成本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粮价、油价、运费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是助推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然而,价格上涨并不意味着危机。韩国政府和农业界认为,目前的情况与2007-2008年粮价飙升时不同,不存在农业生产危机。农村经济研究所的一名专家说:“现在的情况与10多年前不同。全球粮食库存充裕,价格趋于稳定,但美元升值和运费上涨助推了价格上涨。”
他们预测,韩国国内的食品价格将在年底前保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