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月几号情人节7夕(中国真正的情人节不是七月七,在这里,专家给出了一个准确的时间)

“七夕”源于人们对自然星象的崇拜。早在古代,人们就有了天文星象的知识,天空空星区和地理区域是相互对应的。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随着人们对天文星象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出现,牛郎星织女星的记载在三四千年前就已产生。



牛郎织女的神话在中国家喻户晓。相传古时候有个年轻人,父母双亡,经常受到哥哥嫂子的冷遇。他每天只能和一头老牛作伴,因此被称为牛郎。

有一天,老牛给年轻人出了个主意,说:“每年天坛的仙女们都会在银河附近洗澡,在河里玩很久。如果此时牛郎偷了仙女们的衣服,然后做个好人还给仙女们,仙女们感动不已,决心娶牛郎为妻。"



牛郎亦步亦趋,真的要织女做他的妻子。从此,他们过上了种地织布的幸福生活。老牛快要死的时候,老牛还告诉牛郎:“你死后一定要把皮剥下来,把牛皮披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老牛死后,牛郎忍住悲痛,剥下牛皮,把老牛埋了。

不久,织女下凡嫁牛郎的故事被天帝得知,仙女奉命下凡将织女接回天宫。看到织女被带走,牛郎想到老牛的遗愿,赶紧把牛皮披在身上,飞到天上去追求织女。太后见此情景,摘下头上的银簪,向银河划去。突然,银河倾泻而下,将牛郎拦在岸边。



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隔着银河相望。过了很久,皇帝被感动了,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见一次面。每年的七月七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喜鹊来到银河边缘,有意识地搭桥,帮助牛郎织女相会。后来,为了纪念这对男女的爱情,人们把7月7日定为中国的情人节。

现在很多人把七夕当成中国的情人节。但前民俗学家齐守成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中国确实有自己的情人节,但不是在七夕,而是在元宵节。所以认为七夕是中国特有的情人节,其实是对这个节日的曲解。”



几月几号情人节

齐守成认为,中国情人节也被民间称为“乞巧技能节”,起源于汉代。每到乞食日,人们都要把家里收藏的经书衣物拿出屋外晾晒,防霉,缝衣,向天上的牛郎织女许愿空。

如果中国的情人节一定要知道一个通俗的名字,那么这一天就应该叫“女儿节”而不是情人节。

齐守成解释说:“在古代的乞食节里,没有出嫁的姑娘们要在你那里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缠在手上,向天上的星星祈祷,希望有一天能像织女一样有一双巧手。所以七夕是古代未婚少女最重要的节日。



而且在东北,乞巧节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女孩子把五颜六色的丝线穿进针孔里,和其他女孩子比赛,看谁的针线活做得最熟练。此外,还要把贡果放在天上的织女星上,祈祷自己也能像织女星一样心灵手巧。"

东关县志也记载:“七七曝衣书。夜里女儿穿针,晚上出嫁,为了讨小聪明。”所以,按照齐守成的说法,现代人之所以把中国情人节解读为情人节,还是源于我们在文章开头讲过的那个众所周知的爱情神话。

那么,齐守成为什么说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呢?



根据中国的民间传统,每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会挂起灯笼,在窗户上贴上彩纸,出去观看满月,并燃放烟花。此外,人们还需要烹饪元宵和汤圆等圆形食物来制作颜色。说到这,可能有朋友会问,这些习俗和情人节有什么关系?

在古代,受封建思想的制约,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当低下,女性往往不准出门,未出嫁的少女也不准在公众视线中露脸。正月十五元宵节,女生就不受这个限制,可以出去逛街看灯笼。到了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旱船、踩高跷、秧歌等“百戏”。

这个时候,年轻的男生就有了俘获芳心的机会。他们盛装来到街上和心爱的女孩说话。



因此,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齐守成也认为,现代人之所以会把七夕当成情人节,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商家在这一天的炒作和暴利。商家的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我们的传统节日,还会让年轻人曲解传统节日的内涵。

“包括媒体在内,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宣传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向公众展示传统节日的文化遗产,并对年轻人如何庆祝传统节日进行积极的指导。现在七夕被我们国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因为这个节日不同于从国外传入的情人节,而是有着独特的底蕴。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不要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弄丢了,更不要误解了。”齐守成说。



最后,笔者认为,中国幅员辽阔之所以不同于西方国家,除了中国在国外的道德地位,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这是中国人骄傲的根源。

参考资料:

专家详解元宵节习俗的由来、乞巧技艺节的传说、东莞县志。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