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随着社交电商平台越来越多,竞争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以达人店、环球捕手、纪昀微店、贝店等为代表的分销店铺型社交电商平台。都随着微信微信业务的分销渠道迅速崛起。但由于行业的“野蛮生长”,行业良莠不齐,很多平台频遭涉嫌传销的争议和质疑,从而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最近有网友在后台反映,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向他推荐一个“朵拉试衣间”创业项目。朋友声称一个月能赚几万,是个小投入高回报的项目。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视频来源:“朵拉试衣间”宣传
“朵拉”公司背景
△图片来源:“天眼查APP”
在天眼查APP上查询“浙江多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15日,法人代表王Xtuo宣称,该公司拥有强大的投资背景——杭商旅集团和时尚科技集团。2019年1月,公司成立“朵拉试衣间”,同年12月建成& # 34;新智能零售& # 34;。致力于打造全品类服装前端体验和会员制电商平台。
△图片来源:“朵拉试衣间”宣传
“免费试穿,来回包邮,自用省钱,共享赚钱”是朵拉试衣间宣称的口号。免费试戴和来回邮费很好理解。今天就重点了解一下“自用省钱,共享赚钱”,看看他们标榜的月入过万是怎么做到的。
△图片来源:“朵拉试衣间”宣传
“朵拉”代理系统
据了解,朵拉试衣间的会员代理机制有VIP会员、店长、超级店长三个级别。
1个VIP会员级别
39朵拉VIP会员待遇政策:可享受超值定制礼包,免费试穿,往返包邮,自用8折,终身会员,邀请VIP,奖励100元。
2个商店经理级别
经理级别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直接预付5000元,外加500元押金(可退)。
二是先成为VIP会员,再邀请10个VIP会员,加500元押金(可退)。
以上两项满足一项要求,享受免费试穿、往返邮费、自用9.5折优惠。
此外,店长级别还享受推荐奖、分享奖、绩效差异奖。让我们逐一分析。为了让大家更形象的了解奖金制度,笔者特意附上两段视频让大家更好的理解。
△视频来源:“朵拉试衣间”会员宣传
1.推荐奖
即店长直接推一个VIP会员获得奖金200元;团队推一个VIP会员,会获得奖金100元,直到第一个VIP会员晋升店长。经理直接推一个经理拿奖金600元;团队推一个店长会有奖金,100元。
2.消费奖
即店长所有VIP消费奖励21%积分;团队一级店长、VIP会员消费奖励3%积分;二级店长和团队VIP会员奖励2%积分。
3.差别奖励
即店长当月的总绩效乘以相应的返利,然后各自团队的总绩效乘以相应的返利积分再减去积分,就是店长本月获得的差额奖。
3超级店长级别
超级店长也有两种推广方式:
第一种:店长直接推荐10个店长;
第二种是先存10万的货款再加1万的定金(可退)。
同时,促销的超级店长享受免费试穿、往返邮费、自用4.9折优惠。
△视频来源:“朵拉试衣间”会员宣传
超级店长级别的前五名奖金非常诱人,包括推荐奖、消费奖、绩效差异奖、培训奖、年终奖。
△图片来源:“朵拉试衣间”宣传
视频中,解说员口若悬河地讲述这个项目是如何赚钱的,这个系统是如何先进,同时多次提到传销、拉人头等等字眼。那么朵拉试衣间所谓的新零售模式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高级吗,和传销有关系吗?
如何识别MLM?
鉴于网友提到如何定义传销,这里普及一下传销的特征。
根据《MLM禁止传销条例》,下列行为属于传销:
一个
报名费
是否要求被发展人员缴纳费用或通过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缴纳费用。,取得加盟资格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盟,牟取非法利益;
2
拉人头
是否要求被发展人员加入其他人员,被发展人员按照直接或间接滚动的人员数量计算报酬;
三
团队工资
是否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根据下线销售业绩计算支付线上报酬,谋取非法利益;
可见,某种行为是否是传销,并不是由有没有产品、产品的价格、产品的质量来决定的,更不是由某些网友认为的特征来定义的,比如是否赚钱,或者参与人数。还是要找对参照物来区分,要根据相关法律来参考和区分,而不是靠个人认知来解读。
所以只要符合“交入门费、拉人头、团队工资”的特征,基本可以判定为传销。当你身边的某个项目同时满足以上三个特征时,希望大家能够提高警惕!
有业内人士认为,不能仅通过社交电商的推广和奖励模式来判断其是否涉嫌传销,还要看其电商业务是否只是一个工具和幌子。
如果社交电商平台上有很多假货,或者商品价格远高于市场价,那么加入的人其实并不是为了卖货,而是为了吸引人头,提升排名。也就是说,所谓的电商业务已经名存实亡,只是其推广模式的一个幌子,所以涉嫌传销,因为没有实际价值。"
电商介入传播,为何屡禁不止?
另一方面,这两年国家对电商相关的传输开出了一张又一张罚单,但是对拉人头的人多级返利的模式并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背后是什么促使这些电商纷纷踩上法律红线?
在笔者看来,分配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实现人员裂变,为企业攫取财富。所以,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下,很多企业冒着踩红线的风险加入进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者,有些企业是幸运的。这种模式下很多企业不会那么落后。与直销行业不同,社交电商具有高度的隐秘性,监管、调查、取证难度大。
而且法律还不够完善。关于禁止MLM的条例的执行情况,目前网上出现的各种MLM车型还不清楚。虽然《电子商务法》在2019年初已经实施,但是对于电商模式并没有明文规定,所以很多社交电商平台试图浑水摸鱼,按法律办事。
边肖有话要说
从结果导向来看,社交电商平台只有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好办法,实现正品和优惠承诺,不为了获取客户而过度消耗用户的社交价值,才能证明其商业模式的先进性。如果结果与这个目的背道而驰,那只能说明它披着创新的外衣,用创新的模式通过传销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必将付出应有的代价。
目前,消费返利已经成为一种新型传销,要求会员和参与者缴纳入会费或变相缴纳入会费,通过发展下线来盈利。新型传销迷惑性强,值得消费者警惕。
文章来源:背传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