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春节临近,商场、超市、旅行社、电商平台等经营者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活动。一些无良经营者可能会低价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来欺骗消费者。
1月20日,中消协梳理了近年来消费者反映的几个“低价套路”。一是低价“问题”食品安全风险高,营养价值低;二是社区买“薅羊毛”,小心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第三,超低价格促销暗藏“猫腻”,让利假,让利真;第四,远离“不合理低价游”,小心“玩”变成“购物”。针对以上问题,中消协给出相应提示,希望消费者加强防范:
消费者在选择年货食品时,在考虑价格的同时,更应注重安全和质量。首先要查看商家是否具备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经营资质,查看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范围是否相符。建议从证照齐全的正规商家购买食品。其次,注意食品标签信息,尤其是商标、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等。,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在进行社区团购时,第一,要认真鉴别和检查商家资质,了解商家信誉和售后服务,尽量选择信誉好、服务规范、售后有保障的团购商家。第二,认真检查供货渠道和供应商资质,收货时及时检查产品质量。第三,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理性消费,不要盲目囤积商品限期使用。
面对超低价格促销,消费者要仔细辨别促销的真伪,尤其是是否有其他附加条件。对于分期付款,要充分了解相关规则,衡量自己的还款能力。第二,要理性,建议不要一次性大量充值。
在选择旅游产品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旅行社的口碑和旅游产品的质量,而不是简单地以价格为导向。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旅游行程和双方违约责任。
促进公平消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消协将依法加强对存在问题经营者的监管和规范,促进行业自律,遏制行业乱象,为春节消费保驾护航;同时,呼吁有关经营者摒弃各种不良营销手段,注重质量提升和信用建设,真正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
《人民日报》(2022年01月24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