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补一刀
写作/唠叨姐姐&剑笑
“七国帮台湾省造潜艇!”
路透社的最新消息详细程度前所未有。什么台湾省民进党和这七个国家(美、英等。)秘密想做的事情被公之于众。极其尴尬。
还披露了参与该项目的四家具体企业。我们必须记住这些名字,我们将在今后拟定一份名单。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不要指望中国人就这么算了。
当然,就算蔡省长不惜一切代价造潜艇,我们也有绝对的信心把它做成贵的型号。
巧合的是。29日,美国国防部还发布了所谓的《全球形势评估》报告,明确表示将升级关岛和澳大利亚的军事基地。而且美国人也不否认这是针对中国的。从世界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出,从澳大利亚和关岛,中国受到牵制。
显然,这两件事意在威胁中国统一大业。
一个
路透社在相关报道中披露,自台湾省“潜艇(潜艇)中国制造”计划启动以来,潜艇设计和建造所需的关键技术、部件和专业人员已从至少7个国家秘密采购或收集。
其中,美国和英国的作用最为关键。
美国负责提供关键技术。根据台湾省的两个消息来源,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供潜艇作战系统,而雷神公司提供声纳设备。
路透社通过对政府数据的分析还发现,近年来英国政府批准向台湾省出口的潜艇技术价值持续大幅增加。在过去三年中,28个“申请者”或公司实体获得出口许可证,向台湾省提供潜艇部件、技术或软件。包括英国国防技术公司Qinetiq和英国核潜艇舰队承包商BMT的加拿大子公司。
我们要一个一个记住这些公司的名字。
中国外交部已明确表示,不允许有关企业以任何形式参与台湾“中国制造潜艇”项目,以免严重损害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
如果他们真的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就要做好付出相应代价的准备。
此外,台湾省还聘请了澳大利亚、韩国、印度、西班牙和加拿大等至少五个国家的潜艇专家,为台湾省建造潜艇提供建议和指导。
“七国帮台湾省造潜艇”听起来虚张声势但不代表台湾省不孤单。
台湾省的“中国制造潜艇”计划于2017年启动,总共8艘潜艇的R&D和建造预算高达160亿美元。按此标准,每艘潜艇的预算至少为20亿美元。
在英美等国军工企业看来,这是一块诱人的“唐僧肉”。
这么简单的道理,连网友都看出来了:“世界上最贵的杂牌组装潜艇?所有国家都想发财。”
说了这么多,显然“中国制造的潜艇”只是蔡英文政府用来显示“国防自主”的昂贵玩具。
2
问题是,潜艇怎么可能造得这么容易?
这是军用船中最难建造的一种。无论是特殊钢,焊接精度,重量计算,动力,系统集成,容错值都很低。
台湾省没有建造潜艇的经验,关键技术和人才几乎是空白空。尽管台湾海军声称已获得建造潜艇所需的所有设备的出口许可,但自去年11月台湾省造防御潜艇原型舰开始建造以来,“困难才刚刚开始”。
台湾省潜艇训练中心前教官王志鹏认为,台湾省的“潜艇中国制造”之路是错误的。
他举例说,不能因为买不到整车,就想把发动机、钣金等都拆了。,而且去世界上买零件回来自己组装。这样组装出来的车,性能不会和原车一样。更不可能造出更复杂的潜艇。
当然,潜艇不是马赛克玩具,但蔡英文当局想出了这种拼装的招数。
采购的多国装备既是军用的又是民用的,在兼顾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将其混合在一起是相当困难的。而且来台帮忙的外国专家也是自扫门前雪,做完自己的售后服务就撤了。整合的最关键和最重要的部分必须是台湾省自己。
嗯,就算勉强造出来,潜艇的性能也不一定好。
民进党当局宣称要建造“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问题是,常规动力潜艇的水下活动本来就有限,作用也有限。就算是“先进”,又能先进到哪里?
澳大利亚自建海底公路就是台湾省的例子。
澳大利亚也想从0到1自己造潜艇。在瑞典的全面技术支持下,历时三年成功制造出第一艘柯林斯级潜艇。然而,柯林斯级潜艇自下水以来,一直处于“测试不理想——发现问题——追加经费——改进”的噩梦中。
最后,澳大利亚政府平均花费15亿美元购买6艘柯林斯级潜艇,远高于每艘6亿美元的预算。堪培拉由于潜艇“黄金吞噬者”的威力,被迫放弃了第7和第8艘潜艇的建造计划。
目前台湾省仅有4艘现役潜艇。
其中两艘是1974年开始在台湾省服役的美国老式二战潜艇,目前只能用于训练;另外两艘是从荷兰购买的“海龙”级潜艇,1987年服役。
退一步说,第一艘自造潜艇真的被民进党当局拼出来了,台湾省的潜艇实力确实会有所提升,但根本不存在“致命威胁”。两名熟悉台湾省自制潜艇项目的人士认为,这些新造潜艇将部署在台湾省东侧的深水区,这里距离中国大陆最远,便于战时补给。
而且解放军在亚太海域反潜和空威胁潜艇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最近几天,解放军反潜机进入台湾岛西南空地区。
三
不仅是帮助台湾省建造潜艇,美国近年来还支持台湾省发展军事力量,偷偷摸摸的。还美其名曰“使台湾省保持足够的自卫能力”,“增加台湾省海峡两岸及区域内的稳定”。
说比唱好。
一直以来,华盛顿做了很多损害两岸稳定的事情。
美国国防部历时数月做出的《全球形势评估》报告29日发布。
虽然只公布了简化的非机密版本,涵盖了欧洲、中东、非洲等多个方向,但这份报告还是透露出浓浓的“反华”味道。
五角大楼“加强关岛和澳大利亚军事基地对抗中国”,《华尔街日报》的标题直接突出了重点。
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玛拉·卡琳并没有回避这个“关键点”。
她在当天的记者会上开门见山,声称与美国国防部长将中国视为“步步紧逼的挑战”的观点一致,评估报告将印度和台湾作为优先地区,重点是“反对中国的军事建设和更坚决地使用武力”。
评估结果之一是升级关岛和澳大利亚的基地。
马拉卡林说,从明年开始,美国将对这两个基地的机场进行改造。同时,更多的地面和后勤部队将被派往澳大利亚的美军基地。关岛的其他基础设施也将得到改善,包括建造更大的燃料和弹药储存设施。
此外,其他太平洋岛屿的军事建设和“为军事伙伴寻求更大的区域准入”也在优先考虑之列。
尽管他们以“保密”为由拒绝透露更多细节,但其他美国国防官员为《华尔街日报》记者指出了目标:
这两个基地都“在华盛顿的对华战略中至关重要”,提升和改造“美军在面临冲突时每日出动或进出印太的能力”。
加强两个美军基地帮助这份报告赢得了足够的关注,但一些媒体和分析人士仍然感到有点失望:评估报告没有提到美军将在印太地区进行大规模军事调整以遏制中国,已经公开的“升级”措施充其量只能算是小事件。
这不是我们年初开始形势评估时的感觉。
当时,许多人预计华盛顿将根据评估结果大幅增加在印太地区的军事投射。
第一,2月4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美国国务院发表首次外交政策演讲,高调宣布国防部长奥斯汀将牵头协调多个部门进行全球形势评估。接着,美国国防部立即采取行动,并成立了所谓的“中国工作小组”,考察美国在印度和台湾的战略和军事形势,以应对中国“日益严峻的挑战”。
总统和国防部长大张旗鼓,甚至让负责印太以外其他战区的美军高官开始担心,美军的“全球形势评估”会导致五角大楼从中东和非洲部署更多兵力,转向印太。
那些军官显然不想减少他们控制下的军队数量和资源。
这半年来,美国中央司令部、南方司令部和非洲司令部的指挥官们都表示,中国的影响力乃至“威胁”是全球性的,美军不能光顾印度和台湾而顾此失彼,需要“有能力在中国到处对付”。
相比这种方式,现在五角大楼公布的全球形势评估被认为是“雷声大雨点小”。
虽然马拉卡林表示“还会有后续行动”,但很多人还是觉得,与提前公布的“遏制中国的努力”相比,现在的评估报告几乎是有趣的。
为什么?能力不足是重要原因。
有美国防务专家指出,这份“雷声大雨点小”的报告表明,美国不仅想遏制中国,还想维持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存在,但显然在平衡资源方面面临挑战。
复旦大学教授沈丁立解释得更直白:实事求是地说,美国现在缺钱,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调整。
此外,拜登政府仍希望在许多方面与中国合作,如气候变化、缅甸问题、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等。,这可能也是它暂时没有大幅调整美军全球部署的原因,以免加剧与中国全面对抗的感觉。
即使一些西方舆论认为是“小打小闹”,美军加强关岛和澳大利亚基地的行动仍然值得我们警惕。
一名美国学者告诉布衣道,美军的军事基地升级并不是一个句号,而可能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军事行动的前奏。
美国认为,在以日本、韩国、台湾省和夏威夷为主要节点的“第一岛链”中,美国仍有很强的优势。现在强化关岛和澳大利亚,意在强化“第二岛链”,这是“第二岛链”的关键节点。
这无疑会增加美军扰乱南海和台海局势的能力。毕竟关岛是“第一岛链”之外离中国最近的美军基地。
但也有军事专家认为,无论美军如何“精心策划”和刻意鼓噪,中国都在继续加强自身的国防能力建设,同时在自己家门口占据“地理位置”,不断加大外交力度,尤其是睦邻友好。这就让美军无论何时拿起东西都不占“天时”,我们也能跟上变化。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