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白条怎么取消实名认证(大学生“套路”京东背后——校园白条明与暗)





2019年3月8日,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JD.COM校园欠条一案。(白宇/图)

全文为6760字,阅读大约需要14分钟。

  • “学生在校园里的社交关系非常牢固和稳定...他要还贷款,后果他承担不起。"


  • 根据一位京东金融内部人士对媒体的说法,JD.COM有一个专门针对网络“黑产”的团队,其中不乏前警察和检察官。


    JD.COM白条虽然“看起来像信用卡”,但由于没有第三方金融机构介入,与客户的关系不是“借款”,而是“赊购”,所以不是信用卡,不需要金融牌照。

    警察逮捕了30多名嫌疑犯。据一名被告的律师称,其中大约一半人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COM的理解,在公安侦查阶段,因为完全恢复原状。后来,他们被免除了刑事责任。最终站在法庭上的被告,大部分都是没有退赔的。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柴会群

    南方周末实习生全身心投入姜祉羽

    责任编辑|钱浩平

    2019年3月8日,一起看似普通的团伙诈骗案在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法庭邀请了几位媒体记者出席。

    本案共有9名被告人——看起来不算多,诈骗金额合计110多万元——数量也不是很大。两名主犯分别被判10年9个月和10年6个月,而从犯都在3年以下——量刑不重。

    不同寻常的是,互联网巨头北京JD.COM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JD.COM)成为了受害者。接到法院的通知后,JD.COM派了三个人。

    JD.COM的骗子是一群涉世未深的“95后”。他们基本没有犯罪记录。主犯之一是大学生,还有一部分是未成年人。这群“小伙伴”利用JD.COM校园借条的一系列漏洞,先后114次冒充大学生骗取校园借条,在JD.COM商城赊购商品,卖出后瓜分。他们分工明确,甚至有上下线。有的是临时性的“兼职”,有的是把它当成“事业”。

    这种诈骗并非孤例。同样在长沙,芙蓉区人民法院也在2018年审理了一起涉及JD.COM借条的诈骗案。作案手法与本案相似,共有89名假大学生。

    长沙天心区法院邀请媒体参加本次会议的初衷是震慑犯罪分子,体现法院在优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努力。开庭前一天,法院负责人还与JD.COM公司的三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JD.COM对法院和其他政法机关及时打击非法生产犯罪,有效保护企业利益表示衷心感谢.

    但某媒体报道时“误入歧途”,将焦点放在了京东的内部管理上。COM:互联网巨头被几个孩子“套路”了。

    一个

    灰色地带

    主犯王明是湖南某大学化学系的学生。起初,他只是觉得这很“好玩”,然后他就走上了对JD.COM进行职业诈骗的道路。2016年9月,大二的他从一个财经QQ群得知,JD.COM的校园借条存在致命漏洞。

    “可以直接跳过实名认证。不需要绑定银行卡。你可以直接进行下一步……”宣判后,王明告诉采访他的几名记者。

    JD.COM借条于2014年2月上线,是国内首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曾是“行业创新典范”。其模式是:JD.COM公司给予白条一定金额的现金(一般在15000元以内),让用户在JD.COM商城购买相应金额的商品,最长可延期30天结算,即“先消费,后付款”。如果所有应付款的逾期支付导致信用违约,则有必要

    校园白条是JD.COM白条独有的产品,专为大学生设计。2015年初刚上线的时候,正值各种针对大学生的“校园贷”风生水起。据媒体报道,校园白条约占高校校园贷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相当于蚂蚁“花呗”。

    从事证券工作的孙天池,曾经是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的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他研究了JD.COM白条,并非常看好这一产品。在他看来,JD.COM白条虽然“看起来像信用卡”,但由于没有第三方金融机构介入,与客户的关系不是“借贷”,而是“赊购”,所以不是信用卡,不需要金融牌照。

    孙天池认为,当时由于学生还款能力差,银行已经取消了对本科生的信用卡办理业务,使得像JD.COM借条这样的消费金融产品在高校有了市场:“(一些)大学生爱花钱,但是没有(经济)基础和能力,我借给你钱,你还不了。(但是)如果你有老师和家长,我可以考虑借给你。”

    在孙天池看来,虽然贷款给大学生有一定的风险,但对贷款人来说,一般是安全的。“学生在校园里的社交关系非常牢固和稳定.....他要还贷,咬牙切齿,后果他承担不起。"

    2016年下半年以来,校园贷因催款引发大学生跳楼等恶性事件受到政府打击,JD.COM借条也被银监会认为在校园贷整治范围内。然而,在此背景下,JD.COM依然“逆势而动”,全力进军校园贷市场。据媒体报道,其金融服务号称已覆盖全国约300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约2800万人。

    据JD.COM公司员工报案时告诉警方,校园白条区别于普通白条的一大特点是可以“线下签字”申请额度,无需自己绑定大学生的银行卡。代表JD.COM“面对面”审核大学生客户的是JD.COM聘用的大学生。

    绑定银行卡是互联网金融公司“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这相当于要求银行帮他们核对客户身份,防止可能的诈骗。

    孙天池对京东的这种做法大为不解。COM:几乎所有大学生入学后都有银行卡,JD.COM通过绑定银行卡对校园白条客户进行实名认证,既方便又安全。为什么一定要用原来的线下“面对面”的方式?

    王明等人通过JD.COM公司为大学生开设的这条特殊渠道,从JD.COM公司骗取了数百万美元的货物。在他看来,“这太简单了”。

    2

    您可以“重复注册”

    王明等人“套路”JD。COM的第一步是购买身份证信息,然后通过薛鑫验证失主是否是大学生。com。

    薛鑫的全名。com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由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全国大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作为教育部指定的唯一查询学历证书的网站,薛鑫。com也是JD.COM校园借据用于验证用户身份信息的主要平台。

    然而,起初,JD.COM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薛鑫上一个大学生的学籍信息。只有将自己的身份证号绑定到一个新的手机号上,外人才能获得com。

    黄思静律师在代理本案时发现了这个“漏洞”。据犯罪嫌疑人供述,Xuexin.com上的账号是可以“重新注册”的——一个已经在Xuexin.com上注册的大学生,可以用同一个身份证号加一个新的手机号重新注册,原用户不会知道新账号的存在。

    一位涉案人士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介绍,王明等人的具体做法是:在网上找到专门卖身份证的QQ群,购买大量身份证号码信息,然后挑出符合大学生年龄的号码,安排人在Xuexin.com上通过“重新注册”进行验证。一旦“退房”成了大学生,我会花几百块买这个身份证。

    需要新的手机号码进行验证。为了安全和节约成本,王明从专业网站购买了一个虚拟手机号,用来接收注册时的短信验证码,“一毛钱一条消息”。因为随机生成的虚拟号码不稳定,所以在签完一个大学生的身份证后,买一个不用身份证就可以买的手机卡。

    同样,为了节约成本,这些手机卡通常安装在一两百元的旧手机中。据涉案人员称,王明有“下线”。他一般会随身携带六七部这样的手机。他在申请校园借条时总能收到王明发来的领取验证码的消息。另一部智能手机用于登录JD.COM APP下单购物。南方周末记者在网上查询发现,早在2015年6月,某互联网安全服务网站就曾公开披露过薛鑫的验证问题。导致学生身份和个人信息被盗。漏洞类型属于“账户系统管控不严”,危险等级为“中”,漏洞状态为“厂商确认”。

    2019年3月26日,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了薛鑫。希望就重复注册的问题进行一次采访。第二天,一个自称是薛鑫的工作人员。com回电说,以前因为换手机号等原因允许学生重新注册,后来学生只允许注册一次。“至少过去两年,不允许我们(重复)。”据这位人士介绍,重新登记必须用身份证拍照并上传到薛鑫。只有工作人员人工审核成功后才能通过。重复注册不会影响学历和学籍信息。

    不过,南方周末记者委托多名大学生尝试了解到,部分大学生仍可重复报名,无需上传手持身份证照片提交至薛鑫。com进行背景审查。

    上述人员还说,JD.COM没有与薛鑫合作。到目前为止,“我们不知道JD.COM到底是如何审查这些信息的”。

    虚假的“面对面”

    在成功从薛鑫获得一名大学生的信息后。com,王明等人可以此人名义在京东金融App上申请校园借条,在JD.COM后台可以通过身份审核。之后,他们要想从JD.COM拿到授信额度,唯一需要突破的障碍就是JD.COM在各个大学设立的“面签官”。

    京东白条怎么取消

    “面签官”又称“面签员”,是JD.COM为了拓展校园白条市场,专门在高校设立的岗位,而且都是大学生兼职。

    一位曾经是JD.COM某大学“面签官”的大学生说,为了推广校园白条,JD.COM在学校里设置了CEO(首席执行官)、CFO(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首席技术官)等岗位。他是这所学校的CEO,同时兼任“面签官”,负责通过绑定银行卡,对不想办理校园借条的大学生进行身份验证。审核的主要方式是让申请人拿着身份证,用JD.COM配备的设备拍照,上传到JD.COM总部备案。审核成功后,学生可以当场获得授信额度。

    对于王明来说,突破这些学生“面签官”的考核并不难。他第一次实验成功了。

    但为了规避风险,王明并不想“面对面”自己。而是以每次一两千元的价格招聘社工,冒充大学生在高校“面授”。为了降低风险,他招募的一些面签员会以较低的价格“转包”,一般在500元左右,从而形成一个虚假的“面签员”利益链。本案中,1名面签人最多面签成功15次,也就是说他冒名15名大学生申请了校园借条。

    王明的“下线”刘德明,认识王明后,去“面对面”了一次,收了王明800元钱。后来他也开始找别人当面签,赚取差价。同时,他和女友在贵州帮王明“下单”、“收货发货”,每个月领固定工资。

    2017年3月,刘德明找到与他“相好”的初中同学李强,让他帮忙“面对面”。据李强回忆,当时刘德明向他保证“一切由他自己承担”:“你放心,(如果JD.COM找到)我们会还钱的。”

    李强信以为真,因为身份证不是他的,留下的电话号码也不是他的。他要做的就是拿着一个大学生的身份证和JD合影。COM的“面签官”根据刘德明的安排。后来,李强得知这是整个诈骗链条中风险最大的一环,刘德明联系他找“替死鬼”。

    2017年3月27日,应刘德明的邀请,刚满18岁的李强和初中同学陶立志从长沙到800公里外的郑州。刘德明和他的女朋友刘莎莎从更远的地方出发去郑州见他们。

    在这起JD.COM借条诈骗案中,共有114名大学生的身份证被伪造,涉及70多所高校,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包括211和985高校。王明等人雇佣的面签人员经常飞到各地“面签”。

    李强一行“面签”了郑州两所高校,而陶立志只面签了一次。

    李强的第一次面对面面试是在“面对面面试官”的宿舍里完成的。正如刘德明所说,他用身份证拍了一张照片,只拍了几分钟,他和身份证上的人“完全不像”。

    第二次更快。李强用另一名大学生的身份证联系“面签官”时,后者正要上体育课,让他在操场等着。“我在会上没有发言。他说是你。拍张照。”

    两次当面背书通过后,李强分别获得了6000元和8000元的授信额度。他还记得,8000额度通过后,刘德明马上买了一部苹果手机,交给王明去卖。“他会用完所有的钱(额度)和几十块。”

    在郑州呆了一天后,四人飞往大连,刘德明的女友刘莎莎再次在当地一所大学“面对面”签约。刘莎莎是九名被告中唯一的女性。案发时她是一名大专学生。据一名律师说,根据他持有的身份证,刘莎莎有时留长发,有时留短发,有时戴眼镜,有时摘下眼镜。

    如何把1/3的通过率提高到100%

    面对“面签”,向长沙警方报案的JD.COM员工承认,虽然公司对学生“面签员”进行了培训,但侧重于业务培训,“他们可能不具备辨别真假的能力”。

    其实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有一些JD.COM校园借条诈骗案的案例,其中一个就发生在辽宁锦州。2016年10月至11月,一对周姓姐妹让她们招聘的12名社工冒充大学生申请登记校园借条。

    JD.COM前“面签官”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面签官”只负责开借条账户,不承担借条不还的风险。除非有证据证明“面签官”故意提供虚假材料造假,否则最严重的会被辞退。

    另一个发生在沈阳的案子更离奇。2016年10月中旬,一伙人在收集了社工的身份证件后,通过广告公司修改图片,伪造了沈阳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录取通知书付款发票。之后,其中一名作案者假扮成大学生,顺利通过了JD.COM的考试,获得了“面点师”的资格。他审批了155 "JD。COM校园借条”的账目被同行一口气整理好。

    本案的背景是,鉴于刚入学的新生尚未在薛鑫注册。JD.COM推出了另一个带白条的校园注册渠道:录取通知书和入场费发票用来证明大学生的身份。

    据李强介绍,JD.COM校园借条的“面签”最初是通过远程视频进行的,由我们公司在JD.COM的人审核。当时王明一伙的面签率只有三分之一。后来线下签了借条,通过率几乎100%。

    刘德明告诉警方,王明安排他接受的采访是通过远程视频进行的。另一名参与远程视频面对面采访的人员刘某某介绍,第一次面对面采访是在学校教室,当时很紧张。当面对面的面试官问他的时候,他把一张网上给的纸放在镜头后面,直接读了。结果面对面的面试官没有怀疑,反正通过了。刘做了六次面对面的采访,前三次是视频,后三次是线下。

    京东金融曾向媒体解释,视频面对面签约改为线下签约是为了防止欺诈。

    据从事证券工作的孙天池介绍,JD.COM之所以采用“线下签约”的审核方式,一是可以确认学生身份,明确债务人的学校、学院、导师、宿舍地址等信息,方便日后催收,二是便于线下推广。JD.COM前“面签官”也提到,正是因为如此,才使用“线下签约”的方式来推广校园借条。

    这位曾经的JD.COM“面签官”说,除了给上门的学生“面签”,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开发借据账户,每开发一个都会给相应的提成。

    如果负责人能一次性发展200个欠条账号,就能获得4000元,用来赶大一或者搞宣传活动。当然,这部分收入不可能全部归你,比如你需要拿出一部分给你的“活动”同伴。

    李强回忆,他面签的时候,在简单的聊天过程中,“面签官”试图把他发展成“下线”。“他说把机器(JD.COM为面签官提供的注册设备)给我,让我找人面签,他给我提成。”

    对于校园借条的审核漏洞,京东金融公关部回应南方周末记者称,人工审核核实是业内通行做法。2017年,京东金融在事件发生后取消了这种审核方式,升级为人脸识别等智能审核方式。

    固定证据然后“收网”

    根据JD.COM的举报材料,早在2017年1月,就发现王明、李强等人冒用大学生身份骗取借条、购物购物,但直到当年10月才正式向警方报案。根据起诉书,王明等人作案时间至2017年7月。

    根据裁判文书网上的一份判决书显示,2017年6月,长沙警方又破获了一起“JD。COM白条诈骗案”与本案相似,有一个举报人与本案中的一个举报人同名。这表明,即使在警方破案后,王明等人仍有机会“套路”JD.COM。

    王明等人案发后,其中一人的代理律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开始“收网”前,JD.COM做了充分的准备,固定了所有证据。

    在网络诈骗案件中,警方办案最难的部分就是锁定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在这份“欠条案”举报材料中,JD.COM准确说出了几个“当面签名”的真实姓名和完整身份证号码。

    长沙的《JD》之后。COM借条诈骗案”被曝光后,多家媒体发表类似内容的文章称,截至2018年底,京东金融已配合各地警方破获电信网络诈骗、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贷款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案件8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00余人。通报称,京东金融与警方建立了绿色沟通渠道,第一时间反馈,积极配合警方利用科技手段破案。

    根据一位京东金融内部人士对媒体的说法,JD.COM有一个专门针对网络“黑产”的团队,其中不乏前警察和检察官。

    2019年3月8日,庭审中出现了一个花絮。休庭期间,在审判长的协调下,几名被告人家属与在场的JD.COM员工约定,如果退还非法所得,JD.COM可以向被告人出具谅解书,依法可以对被告人从轻处罚。

    然而,在几名被告家属当场通过手机转账“归还赃物”后,JD.COM拒绝出具谅解书。

    审理此案的法官胡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是因为双方在相应的退款金额上存在分歧。几名被告冒充大学生到JD.COM“面签”,每一个面签成功的面签——内部只拿几百元,而京东。COM每次的损失都高达数千美元。被告家属认为,他们退还的款项应该是孩子们共同分享的赃款,而JD.COM主张,只有在损失全部退还的情况下,才应该出具谅解书。

    在此前JD.COM的一起打白条诈骗案中,一名被告的律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的客户通过假冒他人的“当面签字”仅获利六七千元,但在JD.COM出具谅解书之前,将近4万元返还给了JD.COM。

    当事人也取得了被冒名顶替的大学生的谅解。后者不慎丢失了身份证,但没有在报纸上发表声明。于是,这些身份证被转移到不法分子手中,成为诈骗的工具。对此,京东金融公关部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被盗刷被认定后,用户还款责任已被免除,相关账户已被特殊处理,不会影响用户征信。

    在向警方举报王明等人时,JD.COM提供了一份45名嫌疑人的名单,多达30人被警方逮捕。据一名被告的律师称,其中大约一半人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COM的理解是在公安侦查阶段因全额退赔,后来被免除刑事责任。最终站在法庭上的被告,大部分都是没有退赔的。

    JD.COM方面表示,虽然最后没有出具谅解书,但考虑到被告人家属退赔也符合法律规定,对相应被告人酌情从轻处罚。其中一名大学生彭某某在宣判三天后出狱。经过家长的努力,学校保留了他的学籍。

    主犯王明和张克均未支付赔偿金,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9个月和10年6个月。他们的家人都没有为他们聘请律师,甚至没有参加审计。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南方周末》,王明的父母离异,张克的父亲早逝。

    根据刑法规定,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构成“数额特别巨大”,对主犯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由于刚被判刑10年,有律师认为退赔和聘请律师对其量刑影响不大。

    对于自己的刑期,汪铭似乎并不意外。法院宣布判决结果后,汪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笑了起来:“(我用)挣的钱在学校旁边开了个京东快递店——还是在帮京东赚钱。”


    王明似乎对他的这句话并不感到惊讶。法院宣布判决后,王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笑称:“(我用)我赚的钱在学校旁边开京东快递店——还在帮JD.COM赚钱。”

    (王明、张克、李强、刘德明、刘莎莎、陶立志均为化名。)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