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家(我想回家过年是真的,不想回家也是真的)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略大参考(ID: hyzibenlun),作者:略大,编辑:秦安娜,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可能很多人心里都暗暗发誓——明年春节再也不回家了

但一次又一次,在家人的号召下,我加入了返乡大军。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是真实的,回到家乡无法瞬间融入的尴尬和束缚也是真实的。

春节成了很多人磨练演技的时候。他们试图学会屏蔽自我意识,阉割自己的情绪,只是为了以“合格家庭成员”的身份出现。

当疫情出现不可控的变数时,就被赋予了就地过年的新习俗。人和家乡的联系会变成什么样?

1.相亲是我回家过年最大的障碍。

春节要不要回家,我很迷茫。

但事实是,我似乎已经下定决心:不回家。因此,我尽我所能为自己找到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

“我河南老家有疫情,不要给我老家添麻烦。”

“回家需要隔离,甚至可能和家人隔离;如果疫情加剧,回京后需要继续隔离,可能会导致舍友被隔离;如果有什么风险,同事也会受到牵连。”

“火车经过的车站太多,一旦经过疫区,风险直线上升;相对来说,高铁好像更危险一点,还是算了吧。”

隔离,隔离,隔离...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回家过年时,似乎没有比这更正当合理的理由了。谁听了都不得不赞:有理,有大局观。然而,借口之下,却是越来越强烈的结婚欲望。

回家过年的目的已经本末倒置了。每次回家,期待和喜悦总会被#回来见见给你安排的男生#这个话题打破。

从相亲到渐行渐远,积累的失望消磨了所有的希望。

不想回家是真的,想回家也是真的。

网络上随处可见春晚的新闻。作为家的象征,不断出现在新闻、朋友圈、微博中,尤其是春晚我的家乡那些熟悉的面孔:捞晒网主持人范军、韩教授、豫剧朝阳沟等。都渐渐勾起了我对家乡和春节团聚的回忆。

在春节,我和我的父母会在最后一个市场关门前去采购各种年货。有各种招待亲朋好友的零食:花生、瓜子、糖果、核桃等。有各种代表新年新气象的春联和灯笼。还有各种走亲戚的礼物。当然,给小玩家的红包,从银行换来的全新压岁钱也是必不可少的。

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临近年底,每天都有具体的事情要做。

腊月二十三,我们会烧豆馅祭拜灶神,送走忙碌了一年的灶神,并吟诵“天道说好,下界保平安”。

腊月二十四,我要打扫房子。一般会被分配去角落里戳蜘蛛网,擦桌子扫地。

记得有一天专门用来炸年货,比如炸丸子,炸饼,炸水果等等。小时候这些年货可以用来送邻居甚至亲戚。即使同样的东西互相发送,最终也可能回到自己的家里,但在相互传递的过程中,亲密感和幸福感在不断增加。

蒸馒头也必不可少。烧火和馒头各有目的。馒头通常出现在元旦祭祀祖先的餐桌上。

除夕是我们家最忙的一天。蒸粉条,包饺子,贴春联,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肥猪肉、自制红薯粉条、大葱组成了蒸粉条的配料。盖上蒸笼,用柴火蒸一个小时左右,就有大葱的肉香和甜粉条的香味出来了。有了蒸肉,春节的味道就出来了。

下午该贴春联了。我和爸爸会搬椅子或者梯子,撕旧的春联,贴新的。有时候,我们会纠结春联是不是贴反了,是左还是右。

父亲也可以休息一下去镇上理发。我们一直坚持“正月不理发”的传统。

回忆渐渐涌上心头,回家的念头跃跃欲试。彻底打消我回家念头的,是镇上的回家规定:提前三天上报回家日程。我用手指数着时间。很晚了。你做梦去吧。

疫情压缩了时间。去年的双十一回家仿佛就在昨天。

对我来说,春节的仪式感正在消失。除了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其他假期时间都可以回家。

唯一有点怀念的是回家路上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路,门前的那条河,还有家里的小院。

疫情两年后,我取消了三次春节团聚计划。

我不好的预感是从天津疫情蔓延开始的。虽然住在北京,但我每天都在密切关注天津疫情的进展。

我之所以这么关注疫情,是因为我原本打算春节回湖南老家。

10年没回老家过年了。真怀念家里的年味。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但据我所知,除夕就是晚上吃顿大餐,打着春晚背景音的麻将,12点全家团聚,大年初一天不亮就起床,继续吃顿大餐。过程繁琐又热闹,而不是除夕夜中午吃团圆饭,晚上吃饺子吃剩饭,8点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

今年终于说服老公回南方过年了。第一,因为孩子3岁了,比较强壮,应该可以抵御南方冬天的魔法攻击。第二,因为今年夏天我带他回家住了一个星期,他很喜欢湖南,回北京后也总是说起。

最后,一想到要带宝宝在老家体验一次完整的春节过程,我就提前兴奋了很久。妈妈也早早准备好了年货,从农村买了本地猪肉、本地鸡、本地鸭,把冰箱塞得满满的。

然后,疫情开始在京——透过手机屏幕,我清晰地看到视频聊天时妈妈的眉头越锁越紧。

我妈已经退休了,但是我家很多亲戚都是公职人员,对家乡的防疫政策都很清楚。春节临近,政策越来越严格。比如所有从有疫情的区县回家的人,必须集中隔离七天,然后在家隔离七天。

“要不,今年算了,明年再说吧。”前两天的视频聊天中,我妈犹豫着要不要提出这个想法。

“很好。”我开心地答应了。这大概就是中年人的修养吧,对于意料之中的坏消息,总能保持足够的冷静。

我大概习惯了疫情的不确定性。2020年春节,妈妈原本打算大年初二来北京。出发前一晚,我判断疫情不对,为她取消了机票——事后看来,这是一个极其正确的选择。2021年春节,本来打算回家过春节,但是走之前孩子突然发烧,放弃了。

现在看来,疫情持续了三年,我临时取消了连续三年的春节团聚计划。

我妈好像比我适应得快。在我决定不回家的那个下午,她气势汹汹地把鸡鸭的年货送到了快递站点。因为疫情原因,她要想快递生鲜到北京,只能寄顺丰,还需要拿到检疫证明。

我不知道她一下午是怎么做到的。不管怎样,第二天晚上,我收到了那个沉重的大箱子。我看了看快递单,光运费就花了160多元。

我取消了所有回家的准备,包括给家人买礼物,烫头发,收拾自己。春节变成了一件更简单的事:提前几天打扫卫生,除夕夜吃8道菜的午饭,下午吃饺子,晚上吃饺子看春晚——这些事情在过去几年的“实战”中已经变得耳熟能详。

我最后的固执就是点一个可折叠麻将桌。我想,今年春节假期,一定要在北京成立一个麻将局。毕竟对于湖南人来说,没有麻将的春节是不完整的。

3.一年半没见了。我想吃奶奶炒的带鱼。

离家6年,今年春节是第一次在外地过年。

我在国企上班,又赶上冬奥会。单位对离京的审批稍微严格一点。以前只需要报,现在需要人事主管签字。我父母也在国企事业单位工作,一个在船厂,一个在海关。他们单位的要求更严格。如果我回家,他们需要上报,和我一起隔离七天。

为了和一家人一起过春节,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父母考虑过要不要多请几天假,来北京陪我,租个民宿,一起过春节。但是这个计划很快就被否决了,外婆因为腿脚不好,走不远。过年后父母回老家的隔离政策也很严格。

走了一圈,还是一个人在北京过年。

一开始我想,要不干脆躺着,放个七天假,刷刷剧打打游戏,无聊的时候再加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没想过要去和亲戚朋友聚会。本人性格内向,很少主动约别人出去。更何况我一个人在北京过年。说实话,我有点惭愧。我感觉开口说“和一群人一起过年”就相当于宣告我是单身,还没有朋友。

然而,这并没有困扰我很久。我爸在电话里和所有在北京的亲戚都谈过了。拜年之后,所有的亲戚都给我发了请柬,来拜年。后来同学群里也在组织春节活动。有一些游戏,火锅和滑雪项目。目前有两个群体。光是留在北京过年的学生就比我预想的多。

我心里有一定的期待,春节不能回家。过年回家了。但是那一次我只看到了我的父母,没有看到我的奶奶。奶奶还在二叔家。2020年11月以后就没见过奶奶了。已经一年半了,我很想她。

我爸妈工作忙,直到上大学之前,大部分都是奶奶在生活上照顾我。离家后,我很少见到奶奶。她腿不好,不能长时间走路。她只来北京看我一次。而那一次,她要去长城,这可能也是她的梦想之一。即使走不了几级石阶,她也想去看看,去爬一爬。

我离家上学后,奶奶经常去二叔家照顾弟弟。我听我妈提过好几次。我这一代有四个孩子,我奶奶看我的时间最长,一直到我上大学。我二姨有二胎,也就是我弟弟,我奶奶坐过月子回来看我。

想回家创业该做什么呢

我爸妈光是在北京过年就做了很多准备。年夜饭送快递,有海参,排骨,炸鸡,冻饺子,我爱吃。但是,过年最想吃奶奶做的炒带鱼。她选了窄带鱼,不加面糊,用电饼铛煎,非常好吃。

除了美味的食物,还有给亲戚的家乡特产,我父母也为我准备了。家里人都知道,我除了学习好一点,什么都不擅长。我不太懂生活和人情世故。我小的时候奶奶管这些事,大了以后父母给我建议。

年前,我送了两个快递到我家。一个是我奶奶按摩腿用的筋膜枪。下班给奶奶买的礼物都是腿部按摩,有打腿神器,电极理疗仪,热敷修脚机等等。希望她能多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养儿子女儿,带孙子孙女。

另一个是稻香村。据我妈说,我奶奶现在爱吃甜食,天天吃糖。他们叫她糖精。估计是每天总要吃药,嘴比较苦,所以喜欢吃甜食。

前几天视频的时候奶奶说筋膜枪特别好用,特别是按摩左腿肌腱的时候。听她的描述,感觉一次按摩后,她就能像苍蝇一样走路了,比产品描述的细节还夸张。应该有“爱情滤镜”效果加持。

我自己用过筋膜枪,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但还是想买给奶奶。有时候,人们只是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医学奇迹”,然后为之付出一些智商税。爱情的支撑就是没有意义。

4.因为还债,两年没回家过年。

回家前最大的障碍就是钱。

我是自由职业者。好处是多劳多得。有时候我的收入还不错,比同年龄的上班族还高。但这也意味着停止。现在每个月要还六七千的信用卡账单,房租,生活费。如果我一个月挣不到九千美元,我就做不到。如果回家,就意味着至少半个月没有收入,受不了。

我还在还债。替我妈还。我上大学的时候,因为投资失败,她用我的名义办了几张信用卡来还债。我欠了市面上所有知名的网贷平台。毕业的时候,别人都高高兴兴地开始了新的生活,我却背上了5万元的小债务。

那时候每个月要还2000块钱。这钱是我无论多辛苦都要赚的。

欠钱的人都知道,债务就像滚雪球一样。当它滚动到一定程度,就会越来越多。如果一个月不发工资,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不知道,不努力,花钱大手大脚。结果发现不仅欠了很多,日常开销也要借钱。

现在我已经掌握了收支平衡。但是我没有存到钱。我的想法是:不还完债我不回家空。

2020年3月开始工作,一直没回过家。其实我也想家。最近身边的朋友都在追一部叫《开头》的电视剧。看他们追剧让我更加想家。以前不看电视剧,但是疫情在家三个月的2020年,每天和妈妈在床上追剧度过,几乎看了所有的经典剧。

现在想来,那三个月还是挺美好的。

同样勾起我思乡之情的,还有老板前几天买的猪头肉,是我爸最爱吃的菜。我爸是星级酒店的厨师。他会做佛跳墙,水煮白菜之类的东西。但是他不喜欢吃这些。他就是喜欢菜市场卖的猪头肉。

我也有一个姐姐。两年前我离家的时候,她刚上小学六年级。妈妈给她买了一块可以用微信的手表,她会在微信上告诉我任何事情。当时她的微信好友里只有我一个。现在上初中,有了自己的圈子。微信加了十几个新同学,和我聊天的时间明显少了。

我当然想看,但不是现在的样子。

在我的家乡,年轻人过年回家,习惯给家人买很多礼物,也会在聚会上炫耀自己今年赚了多少钱。其实今年我也赚了十几万,但是卡里的余额常年不到一千元。我知道家人不会嫌弃,但我还是希望见到他们的时候能更光鲜一点。

我对未来很有信心。我算了一下,按照现在的进度,再过四个月,我就可以还清所有的债务了。明年春节,我一定要回家,过大年。[/s2/]

当然,虽然今年是自己过年,但也不打算将就。我已经提前订好了高档酒店和一桌菜。除夕夜,爸妈肯定会和我视频。我希望他们能看到他们的儿子过得很好。

此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请联系hezuo@huxiu.com获得授权。

正在改变和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嗅这个应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