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在杭州开了四家母婴店,生意还算满意。最近想扩大经营范围,打算在网上拓展业务,比如在天猫开店。所以,他来找我要信息。
既然是朋友,那就什么都回答,详细介绍一下关于住宿和费用的问题。
虽然入驻资格很难,但他能拿到。但是,在费用方面,却是令他头疼的问题。开店要花很多钱,比如技术服务费,押金,佣金,广告费等。,多少有些捉襟见肘。
朋友大吃一惊,连忙问道:“不是说住宿不收费吗?为什么收费这么多?”
“你说的是淘宝店。C店免费。可以交押金,也可以买一些按月付费的软件工具。”
“那不行。不适合我的职位。阿里赚钱太多,到处收费。”
他的回应更符合老石的期待。“做生意不是为了公益。不赚钱怎么活?但是里面的玩家越来越多。开店不太如意,成本可能比你看到的多。”
阿里是纯电商公司。这没有错。他的主要收入来源靠电商业务。19财年,核心电商利润占比85%。往前推四年,在第15个财年,这个数字是91%。用电商赚的钱去供给其他烧钱的创新业务。
有些东西可以看得很清楚,深入研究后往往会变得很模糊。有没有想过能让阿里活得这么好的电商是怎么赚钱的?
开始聊这个话题吧~
1。先普及一下概念,了解一下淘宝和天猫的区别。
淘宝成立于2003年,2005年超过ebay成为亚洲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2008年,淘宝商城创立,天猫的前身。
一般来说,淘宝是针对C端卖家的,比如个体户、中小企业等。每个人都可以0元开店,卖自己的产品,没有任何门槛。
天猫针对的是品牌、授权店、店铺等企业,一般都是资本比较雄厚的B端,比如耐克旗舰店、淘宝旗舰店等等。
形象地说,淘宝和天猫的区别在于,你和马云都要交税。你每个月只交1000多的工资税,马云要交几百亿的税。
算了,心里不舒服。
2。淘宝虽然是个体店铺,但也会有收费。
比如装修商铺,官方免费提供组件,只能说够用了。丑是真的丑,前期简单处理是没有问题的。想要更优秀的组件,需要订购,按月支付产品,付费使用。虽然费用不多,但是一个月几十块钱,对阿里来说也是很可观的,撑不住大量的业务。
如果门槛这么低,为什么身边没人做淘宝?池子太大,鱼太多,没法活。
手机只能展示5个左右的产品,大屏可能6 ~ 7个,一般用户最多画10个屏,产品总数不到100个。在上亿的产品中,为什么要展示自己店铺的产品?
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主要是商品月销量大,评价好,话题匹配好,还有广告需要付费,比如搜索关键词,也就是阿里妈妈的直通车。
可以通过关键词竞价匹配获得流量,比如人搜索“牙刷”,给高价店铺1000流量,给低价店铺500流量。
当然不是强制,不花钱,就是没有流量,更谈不上销售。你会买一个店里没有档次,没有销售和评价的产品吗?
这似乎是一个闭环。排名靠前靠销量,销量靠流量,流量靠烧广告,最后要排名,需要花钱买广告。
还有一种广告形式,比如钻展。也可以把商品信息放在淘客首页的banner上,或者站外的媒体上,用户可以直接点击访问你的商品详情页。点击成本不低。在双11,一次点击甚至可以达到16元。
阿里的销售额能贡献65%左右的电商业务,是名副其实的钱袋子。
至于能不能促进购买,就看运气了。如果是智能推荐,用户可能会对这类产品感兴趣,转化率会更高。老石在上一篇文章中谈到了关于智慧营销的文章。可以复习一下。电商购买力模型:用大数据解锁智慧营销新姿势。
3。天猫店另当别论。它是主要的韭菜。他们不仅需要投放上面提到的广告,还需要其他费用。最让阿里爽的是软件服务费率,换句话说就是销售提成。
不同品类的费率不一样,一般是销售额的1% ~ 5%,实际交易额和费率的乘积,比如销售额100,费率5%,而这个订单会交给阿里5元。
如果你买单,对不起,就算不卖钱,你还是要交费的。如果把这个速度放到双11,2500亿的销售额想想就很惬意了。
说点别的吧。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它不需要阿里提供供应链,平台架构完成,流量闭环,等着收钱。那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是平台电商,都可以无线收割?
醒醒吧,平台电商的流量红利已经被彻底榨干,简单的复制是无法成功的。
迂回战术是个不错的选择。Tik Tok电子商务是现有的流量。要重建电商,找商家资源,或者培养一些有天赋的商家带货。而且商家也愿意用自有流量的产品来铺设电商的供应链。
相反,如果你有充足的供应链资源,缺乏用户,那就好办多了。即使你烧钱买流量,口碑也会逐渐提升。
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前面硬钢平台的电商是不可能的,要么自带供应链资源,要么自带流量,至少需要占一份。一穷二白空手套白狼的人,别做梦了,现实点,别等内裤丢了再找借口。
4。我还没完成。天猫还有其他费用,押金,一次性技术服务费。
假设你和卖家发生了纠纷。比如你买了个座位,拿到手后发现坏了,商家却拒绝退货,拒绝承认。这时候如果客服判断你是受害方,你可以直接把退款退回到你的支付宝。这个退款的来源就是押金。
押金,就像租房的押金一样,不能带着押金跑了,想抵赖也会有芥蒂。
每个店收的钱不多,但是几千家店的存款加起来就是个天文数字。虽然本金不属于阿里,但是产生的利润但是收益和利息都是真实的,非常客观。
同样,技术服务费也是如此,可以一次性拿到一大笔钱。达到销售金额就可以退。
这两项费用相对固定,不能再收,所以不是主要收入来源。
5。营销活动的资金就像野马,停不下来。
除了上面提到的直通车和钻秀,政府提供的各种活动,比如每天的抄底、抢购、品牌日、xx日等活动,双11、618、99等促销活动等。,阿里也能赚到一定的利润。
通常在营销活动中,政府提供营销工具和流量支持,大部分资金需要品牌提供。最常见的有平台通用红包、优惠券、实物奖品或者品牌的明星代言。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红包的价值感更强,没有门槛,没有店铺或者商品的限制。相反,优惠券有很多限制,会强制在某个店铺使用,而且大多有门槛。大促中一般要求商家提供折扣力度大的优惠券,比如7折甚至5折。
平台资源是流量支持,日常情况下小活动的资源需要得到所有资源方的认可。最好的入口就是把它们放在淘客的banner首页。当然也不是满的,比如个性化流量5%的第三帧。一系列漏洞之后,流量其实会大大减少。
小活动平台几乎不盈利,类似聚划算,还能继续收取排班费和商品销售佣金,是真正盈利的生意。
促销期间,商家参与促销互动,提前购买营销套餐。最贵的档口几千万,包括百万入站流量,数据广告牌,人群数据库等等。
还记得双11的盖楼游戏吗?下面列出的商店都是免费的。当然,如果要在折上图展示的话,价格自然会贵,每个坑的牌子也会根据参观情况适当更换。这就是流量战略,让谁有钱谁当爹,这就是大野心。
每年很多大促销都能让阿里赚得盆满钵满,轻松赚个100亿。
摘要:
阿里的主要收入来自电商业务,占19财年利润的85%。
淘宝天猫是电商的主战场,当然这不是全部。lazada、盒马、口碑等新业态也贡献不小。
淘宝主要面向C端用户,个人可以开店。开店容易,运营难,几乎没有流量支撑。c店一般通过付费组件、阿里妈妈钻展、直通车广告费等方式收取佣金。
天猫的费用很客观。除了以上阿里妈妈的广告,还可以抽取交易佣金,一般是1% ~ 5%,以及押金和技术服务费带来的利息,还有营销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