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首席记者李记
抗原检测正式加入防疫战线,社区居民也可以自行购买检测。
国家卫健委网站3月11日消息,国务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出通知,决定新增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并组织制定了《新冠肺炎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规定了三类人群进行抗原检测,包括有一定症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人群、隔离观察人员和需要进行抗原自检的社区居民。根据提案,居民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
为什么要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抗原检测有什么优势?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如何协调?就此,本报(www.thepaper.cn)采访了著名传染学者、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美国微生物学院院士卢洪洲教授。
论文:核酸检测在我国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什么这次要增加抗原检测?
卢洪洲:根据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修订版试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患者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策略。疫情发生后,对密切接触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大规模核酸筛查是早期发现感染患者的重要手段。
但是,随着免疫逃逸活性和传染性更强的Omicron株的出现,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都在持续爆发。国内多个省市出现散发和聚集性疫情,各地核酸检测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核酸检测从最初的单一检测,到“5混1”、“10混1”,再到现在的“20混1”,就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核酸检测需求。
与核酸检测相比,抗原检测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等优点,普通人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家庭检测。2020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批准了两种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这是中国首次批准新冠肺炎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检测时间不到20分钟。基于抗原检测的优势,用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自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发现一些感染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核酸采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暴露风险,从而为疫情防控中需要的核酸检测提供了很好的补充。目前,欧美、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都启动了以抗原检测为核心的防控策略。
论文:上述方案中提到,将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那么,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配合好?
卢洪洲:目前核酸检测的方法是实时荧光定量PCR,其特点是灵敏度高。研究表明,大多数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灵敏度都在每毫升10个拷贝以上,因此即使基因拷贝数很低,也能检测到样品中的核酸。
相对于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的灵敏度要低得多,研究结果显示每毫升10个拷贝左右。比如有研究对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的一致性进行了评估,发现当Ct值(编者注:实验室检测的一个指标,数值越低,患者病毒载量越高)小于25时,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的一致性可以达到95.8%。高于25时,稠度只有50.7%左右。当Ct值高于30时,仅为20.9%左右。
然而,病毒核酸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传染性活病毒的存在。研究发现,很多RNA(核糖核酸)阳性样本不具有传染性,尤其是病程超过14天的样本。相比之下,基于抗原检测的特点,有研究发现,利用抗原检测来检测患者体内的传染性病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因此,基于病毒在人体内的动力学,研究人员总结了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在寻找传染病人中的功效,如下图所示(图为受访者修改了国际知名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上的文章;BMJ 2021;372:n208).
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在发现感染病人中的效果比较。受访者供图
我们可以看到核酸检测可以很早的检测出感染的患者,然后对患者的整个戒毒周期有一个非常准确的监测。虽然抗原检测的灵敏度较低,不可能在潜伏期和感染期后发现患者,但其灵敏度可以覆盖整个感染期。因此,通过多次抗原检测(如每周3次或更多)可以发现大多数感染病例。这样,抗原检测可以为基层医生、隔离观察人员或其他有自检需求的人群提供很好的核酸检测补充。
论文:上述《方案》提出,居民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购买用于自测的抗原检测试剂。那么普通居民还需要做核酸检测吗?
卢洪洲:目前我国仍实行“动态清除”的防控政策。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国家刚刚出台了新冠肺炎抗原检测的《应用方案(试行)》,但抗原检测仍然只是核酸检测的补充。抗原检测主要针对有发热症状的患者、隔离观察人员和需要自我检测的居民。目前,基于我们“动态清除”的防疫政策,如果居民自觉存在暴露和感染风险,有条件的话,应及时到相关机构进行核酸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在我国现行防疫政策下,不宜将抗原自测结果作为就医、旅行、进入公共场所的依据。
论文:抗原检测在未来如何发挥更好的作用?
卢洪洲:未来随着抗原检测的普及和相应配套设施的更新,各省市还可以建立类似核酸检测的抗原自测上传系统,对核酸检测进行补充,分流部分低风险人群的核酸检测需求。这将大大缓解核酸检测的压力。
责任编辑:姜晨睿图片编辑:张同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