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服装批发网女装夏季(阿里急需一场局部胜利)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和流动组

作者|苗正清

标题|视觉中国

正式发布为“上市后最受关注的阿里财报”。

2月24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了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阿里本季度营收2425.8亿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204.29亿元,同比下降75%

当天早些时候,阿里港股跌幅超6%,股价一度跌至103港元,为阿里巴巴回归香港上市以来的最低股价。过去的一年,阿里巴巴是“坎坷”的。不仅被市场监管总局罚款182亿元,旗下阿里云也因“漏洞未上报”被工信部暂停运营6个月。就连与阿里关系密切的超级主播维娅和雪梨,也因为“税务事件”而黯然收场。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2021年阿里市值缩水过半。

2021年的“挫败”增加了外界对这份新财报的“期待”。1月以来,资本界和分析师圈对这份阿里财报给予了极大关注。

熟悉华尔街投资圈的人士告诉虎嗅,三个因素让这份财报“引人注目”。首先,部分投资者鉴于2021年阿里股价“低谷”,开始“抄底”,这份财报的结果会让他们对阿里2022年的走势有一个基本的预测。同时,这也是2021年底阿里宣布“多元化治理体系”后的首份财报。财报披露的信息对于新架构下的阿里的解读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这份财报以新的划分解构了阿里)。此外,阿里作为中概股的代表,正被视为风向标——资本圈希望通过解读阿里的命运,读出宏观层面的关键信息。

在财报发布前,明星投资人(和机构)对阿里的业绩预期态度不一,进一步增加了这份报告的关注度。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高盛、高瓴资本和淡马锡控股都减持(或清仓)了他们在阿里的股份,而知名投资者查理·孟格和《原则》作者瑞·达利奥的子公司Bridgewater都选择增持阿里股份。

一位国内证券分析师对虎嗅表示,投资界的“不同态度”是因为各方对“投资回报期长短”和“阿里承压能力”的不同判断。“阿里的压力来自内外,有些压力点短期内不会很快消失。”该分析师认为监管、消费市场下滑影响、友商竞争等宏观因素是阿里面临的三大外部压力点;从内部因素来看,近期完成架构调整的阿里将进入消化周期,新兴业务领域的持续投入也在对阿里的盈利模式形成压力。“短期来看,阿里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投资回报选择;长期来看,阿里可能有投资价值。”

隐藏在阿里财报中的两个关键信息,可能会让芒格和其他看好阿里的投资者长长舒了一口气:经过23年的发展,这家电商巨头已经向“收入多元化”迈进了一步,当季云业务事业部、本地生活服务事业部和国际业务事业部的同比增速都在20%左右。2021年,在新兴业务的多项投资完成后,阿里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现金流-本季度,阿里自由现金流在同比下降26%后,依然保持在710亿元的规模上--阿里依然是中概股现金流最好的公司之一。

然而,摆在阿里面前的挑战依然不小。例如,阿里仍深陷“基本盘增速放缓”的泥潭:中国基于淘宝和天猫(其非直营项目)的零售业务收入同比仅增长7%,而淘宝和天猫的GMV增速也连续第二个季度未能达到10%...

芒格“赌博”对吗?

查理·孟格即将成为阿里股票的“代言人”。

2021年开始疯狂抄底阿里股票后,巴菲特的老搭档也开始在舆论和流量上为阿里股票造势。在2月17日的Daily Journal股东大会上,98岁的芒格表示“阿里巴巴是一个让我感到舒服的投资机会”。

短期来看,阿里的成绩单未必能让芒格“百分百舒服”。

在阿里现有的盈利模式中,客户管理收入一直是占比最高的一项,其主要来源是淘系的广告费和佣金。上个季度,阿里客户管理收入同比仅增长3%,而在新财报中,客户管理收入同比下降1%。从增长趋势来看,阿里的客户管理收入处于本季度上市以来的最低点

淘宝和天猫GMV增速放缓,客户管理收入增速像“姐弟”一样放缓。增长放缓背后的关键逻辑是宏观消费市场的低迷和更激烈的竞争。有华尔街分析师告诉虎嗅,由于淘的重点品类多为“非生活必需品”,当消费市场出现疲态时,往往会深受影响。

激烈的竞争不仅让阿里电商的GMV增速放缓,也让其失去了部分品类的“王者优势”。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某新兴电商平台的GMV接近一淘相应品类的GMV的一半,一淘曾在护肤、美妆、服装等品类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不利因素对阿里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净利润的下滑。本季度也成为阿里上市以来净利润同比降幅最大的季度周期。

但如果跳过短期盈利的角度,或许能看到另一种阿里。

2021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多次表示,阿里将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新兴的关键业务上。其中云计算、国际业务、下沉市场是被提及的高频词,新财报显示阿里在这些领域增长显著。

以国际业务为例,财报显示,新季度,阿里海外市场年度活跃消费者达3.01亿,两大关键产品增速明显:专注东南亚市场的Lazada订单同比增长52%,专注土耳其和中东市场的Trendyol订单同比增长49%。就连国际业务也交出了不错的“短期账单”,零售和批发收入业务分别增长14%和29%。在云业务领域,阿里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占集团总收入的8%。

值得注意的是下沉市场正在成为阿里的“新流量引擎”。财报显示,深耕下沉市场的淘菜菜和淘特价增长明显,淘特价季度支付订单同比增长超100%,淘菜菜季度GMV环比增长30%。在阿里巴巴本季度2600万新增活跃消费用户中,来自欠发达地区的新增消费者增长显著。得益于“下沉”的流量,本季度阿里在中国市场的消费者扩大至9.79亿。这种多方发力的趋势也可以体现在阿里生活服务板块(包括饿了么、高科、飞猪)。财报显示,2021自然年,阿里生活服务板块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约3.72亿,生活服务订单环比增长22%。

但多元化给阿里带来的不仅仅是好消息。

在云业务领域,由于游戏和其他行业受宏观因素影响增长放缓,2022年游戏圈的部分订单可能会下降。随着疫情对消费和其他轨道的明显影响,一些潜在的阿里云用户正在减少相关预算或推迟相关项目。在国际业务领域,随着乌克兰局势的恶化以及欧盟2021年出台的政策(调整22欧元以下产品的进口增值税政策),阿里巴巴在欧洲市场的业务可能会受到影响。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告诉虎嗅,2022年阿里将面临两个影响所有业务的关键挑战: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和人事结构调整后的“消化周期。“相比之下,外部因素是不可控的;人为因素相对可控。”

急需取得部分胜利。

“在新的人事架构下,很多阿里人都渴望在未来几个月证明自己。”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阿里员工告诉虎嗅,春节前后,阿里体系内多个部门完成人事调动和权责重新分配

这些变化源于高层,影响中层,最终发酵到基层。2021年底,张勇发内部信提出“多元化治理体系的框架模式”,而在这次调整中,阿里高层变动较大:戴珊正式执掌新成立的中国数字业务板块(包括大淘宝、B2C零售、淘菜菜、淘特和内贸等)),范姜成为海外数字业务部门(包括全球速卖通、国际贸易、Lazada等)的负责人。).

春节前后,这种变化衍生出的人事和权责调整“贯穿”整个阿里,自上而下的新组织架构在春节后进入新的稳定状态。据悉,部分阿里员工已从工作4~5年的部门转岗,部分阿里员工已完成“跨事业群”调动。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团队在一个“建制”内被转移或合并到新的部门内,部分团队整体跟随原领导转战新的业务条线。

“进入阿里十几年,这样的变化很少见。”一位老阿里告诉虎嗅,这种变化就像一剂“兴奋剂”。他的一个同事,在接到“调令”后,为了一天的工作,特意穿了几年前刚加入阿里时的衣服,也有同事为此特意换了发型。

另一个阿里把他的故事告诉了虎嗅。2021年,他原本有“辞职创业”的志向,但接到新的任命后,他觉得自己应该留下来“再试一次”。“那天之后,我特意把早上的闹钟提前了30分钟。”

这样的变化之后,很多阿里人都提到了两个共同的关键词:整合和压力。

据悉,随着范姜和戴珊的权责变化,现有部门之间的人员开始重新整合:原淘系部分员工加入海外数字业务板块,原阿里B系部分员工加入“淘系”。

“阿里的两张关键牌——中国数字业务板块和海外数字业务板块——正面临新的挑战:他们在几个月内迅速组建了新的人事架构,两个新团队需要迅速证明自己。”

一位在此次调整中经历巨变的阿里员工告诉虎嗅,从春节前“得知新任命”开始,他的压力就一直在上升。在新的任命中,他将去一个不熟悉的“不熟悉的业务”负责更关键的工作,而他的“直属领导”告诉他的另一个关键信息是,“这个业务被寄予厚望,希望尽快出成果。”

给新团队带来压力的不仅仅是内部的“自我驱动”。过去一年,阿里在国内电商市场和海外市场都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国内方面,JD.COM、拼多多、Tik Tok、美团在多个领域向阿里施压——甚至从基础市场到新业务。在基础市场,Tik Tok等玩家开始分食一淘的电商市场,在新业务端,美团、拼多多在社区电商磨刀霍霍。在海外,Lazada在东南亚等市场对抗Shopee等厂商,而阿里在欧美也需要面对来自老对手亚马逊和JD.COM的竞争。

激烈的竞争使得两大板块面临更大的压力。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在国内市场,阿里需要尽快摆脱“下滑趋势”,在关键赛道上尽量压制竞争对手的上升势头国外市场,阿里高管希望尽快在东南亚、欧洲等重点市场展现更快的增长速度,构建新的“格局影响力。“简而言之,一是以攻为守;一个是全方位进攻。”

上述分析师认为,从戴珊和范姜的调动不难读出策略背后的逻辑:让擅长优化和梳理的戴珊稳住基本盘;让善于开拓进取的范姜攻占海外。

但再好的战略,也需要一些关键要素作为执行的基石,比如战术,比如士气。

“士气将是关键因素。如果这两个部门在6~8个月内没有亮眼的业绩,可能会受到双重压力。”一位熟悉阿里的人士告诉虎嗅,经过大幅人事调整后,两大关键板块需要经过团队磨合,一场胜利不仅有助于团队加深互信,也有助于打造更高的士气基础,为年底做准备。

一个隐藏的因素是11月的世界杯。由于2022年11月恰好进入世界杯周期,2022年的“双十一”已经被一些电商平台视为近年来最关键的“节点期”

据悉,一些新平台希望在某些品类上实现GMV的“一举超车”,一些传统电商巨头早早将世界杯周期锁定为年度项目。这意味着,如果阿里在11月不能表现出更强的表现,很可能会出现“双十一份额被人群瓜分”的局面,这对阿里不利。

"上半年取得部分胜利可能至关重要。"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虎嗅,6月至8月可能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今年夏天,中国将迎来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些年轻人大多是00后,他们的消费特点与前辈不同。他们更愿意提前消费,更倾向于“非必需消费”,更愿意尝试国货。当他们进来时,

这将是一场JD.COM、Tik Tok、阿里、美团、拼多多的00后争夺战-更像是一个风向标:00后拿到第一份全职工资后,会去哪个平台消费?”上述人士认为,这将是阿里旗下多个板块的绝佳机会——对于一个有着23年历史的公司来说,没有什么比“证明自己仍然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更关键的了。

但这绝不是一场轻松的战斗。

或者说,阿里需要一点运气。2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式将腾讯和阿里列入“恶名市场名单”,并指控这两家公司“销售或便利销售假冒商品”。春节前后,国内消费市场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回暖趋势。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旅游人数下降2%,旅游收入下降3.9%。

目前,25.9万阿里人面临的是这盘棋:站在“崛起”与“衰落”的平衡点上,胜利的逻辑并不复杂——在习惯持续压力抵抗的同时,尽快打赢“局部战场”的小规模战役,。而这或许就是“巨人”应该展现的力量。

正在改变和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嗅这个应用。

阿里巴巴服装批发网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