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莉上海报道
以前是创始人马云最不赞成的自营模式,现在阿里巴巴决定试一试。
日前,有媒体透露,阿里巴巴(09988.HK)B2C零售事业群将围绕大品牌开设天猫自营旗舰店。先从3C品类推广,通过手机天猫APP改版正式上线,届时将更名为“猫享”。
中国阿里巴巴数字业务板块相关负责人回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天猫不会改名,‘猫享’只是天猫APP中的一个探索项目。”该负责人表示,“天猫将继续以现有的商业模式与商家一起成长,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
记者发现,虽然是探索项目,但“猫享”的野心并不小。除了之前传闻的3C品类,网上测试的品类还包括家用电器、日用品、食品、洗护用品等,相当于在天猫平台上再造了一只“哮天猫”。
2月24日晚间,在阿里巴巴发布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后的分析师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回应称,“阿里巴巴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偏好。不管什么模式,服务好消费者最重要。”
电商分析师、海豚社创始人李成栋认为,“猫享”自营旗舰店是阿里在自营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自营业务应该是做了很久了。自营接入供应链上下游,降低中间成本的效果有目共睹。”互联网分析师郝志伟甚至认为,“这一天有点晚了,最重要的是处理好自营业务和品牌旗舰店的关系。”
天猫一大步
记者注意到,最近天猫APP有两个主要的广告页面,都贡献了“猫享”。一个是“猫享自营,全新上线”的广告,主要视觉还是以经典的天猫形象为主;另一种是“享受送货上门,猫咪享受自我管理”,重点是送货上门。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天猫和淘宝整合后,如何提升客户体验,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其重中之重。现在看来,“猫享”的推出也在强调用户体验的提升,物流是重点。
记者登录天猫首页,顶部并没有“猫享自管”的单独入口。依然给了天猫超市、天猫国际、天猫奢侈品、新黑盒子、幸运红包五个入口。但在页面中间,有一个“猫享闪购”的入口链接,主打“品牌大,价格低”。商品底部标有“猫享”、“宅急送”、“退货免运费”。另外,在搜索栏搜索“猫享自助”会显示相关产品,分为“猫享自助”和“猫享自助国际”。
现有商品类别包括日用品、食品、洗漱用品、家用电器等。,与淘宝部分重叠,延续天猫一贯的高端产品路线。购买时显示快递服务类型的一线城市为“次日达”,选择县城时承诺发货日期为下单后2天左右,99元内免基本运费(5元),类似京东快递服务的显示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送货方式为“上门送货”,可以在送货上做备注,包括“放物业、门、水表箱”等。您还可以添加自己的注释,以表明预期的交付方式,您可以选择是否在交付前打电话。可见,快递的体验升级将是“猫享”的重点。
此外,价格可能也是“猫享”的关键优势。以苹果手机为例,“猫享”闪购价,iPhone13mini降价560元,起步价4639元,iPhone 13与官网定价相同;在JD.COM,苹果产品自营旗舰店不活动时,产品定价与官网一致。登录拼多多,标注“100亿补贴”字样,iPhone13价格低于官方定价700元。
此外,记者随机调查了化妆品的品类。某知名品牌和“猫享闪购”的面霜、乳液价格优势明显,与其他平台差价超过50元。
“毛象还在测试和调整中”,接近阿里的人士告诉记者。“没有必要把茂祥和JD.COM相提并论。对于天猫来说,自营是必要之举。一个很大的可能性是边跑边调整,业务跑起来看看数据怎么样,再决定下一步怎么走,投入多少。”
即便如此,在几位业内人士看来,“猫享”的出现仍然意味着天猫探索自营的一大步。
“平台”VS“自营”
作为平台模式的典型代表,阿里巴巴为什么此时在线上做自己的工作?多位受访者表示,其实阿里一直没有放弃探索自营。
如果看到自营业务在阿里整体营收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天猫自营试水只是阿里巴巴在电商业务整体战略的一个投影。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2015年,阿里巴巴力推天猫超市为其搭建菜鸟配送网络。配送方面,从“次日达”升级为“当天达”。2018年10月,天猫超市转向全自营。
2017年,淘宝心选上线。在产品选择上,主要在品牌集中度较低的领域进行,如家居、洗护、母婴用品等。,并成为阿里首家自营店。为了推广淘宝的心选,阿里曾经在网上开店。但是网店入口只在淘宝APP首页停留了几分钟就被下架了。现在几乎没有促销,只能在天猫上搜索“淘宝心选”找店铺。
2020年3月,阿里国际站上线阿里巴巴精选,推出阿里自营产品。最初的品类产品是以防疫材料为主的医疗产品,有针对性的招商。据介绍,该店是阿里巴巴平台筛选优质厂商,采购相关产品,直接供应给海外买家的自营模式。
在线上,阿里的自营模式正随着更重的资产一起推进。
线上,2016年底投资三江购物,推出盒马鲜生,开始探索新零售模式,成为阿里线下零售自营业务的开端。此后,盒马鲜生、零售通先后与银泰、苏宁、新华联、三江购物中心合作。2020年,阿里增持高辛零售,直接和间接持有高辛零售72%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高辛零售旗下的大润发和欧尚给了阿里探索线下新零售的广阔战场。
2021年10月20日,时任天猫超市及进出口事业群总裁的刘鹏发布内部信,称事业群升级为B2C零售事业群。当时接近阿里的人士认为,此次升级意味着阿里在“淘系”之外成立了同等规模的自营业务。
“从阿里的发展路径来看,新零售是阿里商业模式迭代的重要转折点。此前阿里强调平台经济,线上自营只是小范围试水。但是,当新零售开始的时候,阿里终于意识到零售没那么简单。”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指出。
作为一直走在阿里新零售前列的人,盒马事业群总裁侯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用“艰辛探索”来形容过去的五年。我们是电子商务出身。回过头来看,我们发现电商的那一套并不完全适用于线下,“我还是想回到实体零售业本身”。
上述人士认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自营都赋予了阿里巴巴新的可能性。从目前的电商商业模式来看,没有纯粹的平台模式或者自营模式。
2015年,李成栋提出一个观点:“阿里越来越重,而JD.COM越来越轻。井水不犯河水的两种模式(平台和自营)正在相互靠近。”
"任何企业都会不断探索潜在市场."在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重阳看来,平台模式的本质是流量、用户注意力和信息的匹配。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什么样的模式能把握住这些要素,什么样的模式适合当下的市场。相比较而言,自营模式更适合标准化、高价值的产品,平台模式对个性化、多元化的小众产品更友好。
争夺股票
作为电商业务的核心,天猫以什么形式切入自营,对阿里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直销的供应商。我们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设置了一道墙,但帮助他们以更高效的方式将商品交付给消费者,包括更灵活的定价和对消费者的组合销售。”在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会议上,张勇解释道。
除了提升用户体验,张勇还表示,不管是哪种模式,都希望能更好地帮助商家在三个方向提升:卖产品、推广品牌、利用好客户的数据。
“电商平台的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最初,主要是淘宝、天猫和JD.COM。现在,包括Tik Tok、阿auto faster在内的拼多多直播电商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电商市场格局。阿里巴巴正面临非常紧迫的模式转型。”网络经济与社会事务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认为。
不过,郝志伟更倾向于把这个阶段视为“调整期”。无论从市场份额、商业业绩、整体资金周转效率来看,毫无疑问阿里还是很有竞争力的。随着“十八罗汉”戴珊的回归和上任,在社会消费和零售普遍疲软的情况下,家家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守住基本面,争抢股票才是最重要的。
郝志伟在走访一些商家时发现,在近期直播电商的行业调整中,商家并没有抓住原来头部主播分散的流量。当前调整期,大家都在寻找突破口。
“自营也成为天猫在这个特殊时期想尝试的机会。”郝志伟认为。“做个体户更激进的方式是Costco,未来消费会两极分化:一种像Costco,会把性价比做到极致;一个是把品牌做到极致。”但从目前来看,天猫仍在尝试与品牌建立合作,通过自身对商品的掌控,提供有保障的物流服务,提升整个平台的消费体验。如果Costco进入直营,显然意味着更多的投入和困难。
“阿里自营旗舰店可以增强信任,提高复购率,更好地控制品牌商家的库存,从而提升平台的营收数据。”中经网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安百里咨询公司创始人庄帅认为。
在他看来,“目前还不能确定阿里是否会竞购JD.COM,估计会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经营。天猫超市和盒马在生鲜和快消产品上多为自营,扩大品类和范围也是为了应对竞争。”阿里近年来一直在增加自营的比例。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供应商和货物的控制;另一方面,提高运营的自主性和推广的灵活性,完善营收数据,满足资本市场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