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有点惊讶猩猩。
年底了,小伙伴的消费热情还是蛮高的。
双12节过后,大家已经开始准备年夜饭了。
消费也不错,但是猩猩发现有人用看似友好的消费贷款。
今天猩猩就和大家聊聊消费贷款的普及和消费贷款的利率套路。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消费贷。
顾名思义,广义的消费贷款,就是用于消费的“贷款”。
但狭义的消费贷款不包括房贷、车贷等大额贷款。
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消费贷款,其实就是满足日常小额消费的贷款。
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提前消费并不是一件坏事。
比如我们常用的信用卡和花坛。
如果上个月消费,下个月买单,可以累积积分和积分。
但是,消费贷款有着本质的不同。
消费贷款在刺激过度消费的同时,也需要支付额外的利息。
猩猩发现,近年来消费贷款市场发展迅速。
消费占整体信贷市场的比重从2012年的28%上升至2019年的34%,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2.8%。
随着快速增长,各种平台和服务应运而生。
比如支付宝贷款,微信微贷,百度有钱花,美团生活费,还有很多其他的小平台。
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消费贷款。
从逻辑上来说,因为盈利所以必须增加商户数量。
而且用户越多,高级消费需求越大。
没关系,但是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
消费贷卖得这么好,有一部分得益于商家的虚假宣传和诱导促销。
小伙伴们觉得便宜好用,商家的背后却在开心地笑着数钱。
其实,最大的促销套路就是低利率宣传。
花里胡哨宣传的不同还款方式,让你感觉很好。
比如日利率低至万分之三点五,本月利率第一次利率后只有1.5%。
看似低,其实实际利率已经接近监管部门设定的高利贷红线。
比如银行借信用卡5w,分六个月还,每月利息(手续费)只有400,看起来只有0.8%(400/50000)。
事实上,根据猩猩的计算,这笔贷款的年化利率高达16.22%。
年化利率是多少?
换算成一年期贷款到期时的利率。
比如银行房贷(4%-6%)和银行存款利率(2%-4%)给出的是年化利率。
按照年化利率4%计算,5w后一年需要偿还的本息应为:50000+50000*4%(利息)=52000。
按照上面的月供方式,仅半年就付了4500元的利息。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听起来利率不高,但实际利率高得离谱。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理解金融学的原理——货币的时间价值。
简单来说,货币的价值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今年桌上的100元和明年桌上的100元是一样的吗?
很多朋友都会有同感,都是100元。
但实际上,明年100元的价值低于今年100元的价值。
为什么?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时间会让金钱升值
比如今天的100元投资一年,利率4%,明年就变成104元了。
也就是说,今年的100元等于明年的104元。
反之,明年的100元实际上等于今年的96.15元(100/(1+4%))。
这个过程叫做贴现,用贴现计算今天未来货币的价值。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表面年利率和实际年利率的区别。
表面上看,上面的月利率是0.8%,年利率是月利率*12个月,等于9.6%。
实际月利率1.3562% (IRR,贴现率/利率),年化利率16.22%。
这种差异其实来自于计算方法的错误和商家的误导宣传。
比如月利率其实是在增加的,因为月利率是不变的(400元),要还的本金是逐月递减的。第一个月还了一部分本金,第二个月本金其实只有41666.77元。
虽然还款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实际高利率。
以上讨论的是等额本息(每月固定还款额,含一定本金加利息)的情况。
其实就是平均资本和先息后本的还款模式。
先说平均资金,每月还款额包括:本金+活期利息均分月。
比如抵押贷款,正常的银行贷款是这样的:
比如12000元贷款分12个月还,约定年化利率6%(对应月利率0.5%),那么每个月要还的本金是1000元,第一个月还款是1000+12000 * 0.5% = 1060元,第二个月还款是1000+11000 * 0.5% = 1050元。..
消费贷平台转手。固定年化利率变成了日息,变相提高了月息。按照每日万分之五的利率,第一次还款是1000+12000*1.5%=1180。年化利率都在10%以上。
最直接的就是先付利息后还的模式。
每个月只还利息,产品到期最后一个月还利息+全部本金因为本金不变,所以每月利息也不变。
比如某平台日利率为万分之五,贷款1w分12个月还,前11个月还利息150元,最后一个月还10150元。
虽然提前还款很少,但是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看起来并不算高。
其实它的年利率高达18%。
总的来说,表面上看,消费贷款方便实惠,但背后有高息的陷阱。
喜欢提前消费的小伙伴,最好适度消费,不要无意中背上高额债务。
最后,猩猩希望大家识破套路,保管好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