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莞城
2021年是孔子的第2572个生日,也是他逝世2500周年。程新著《儒学之魂:当代儒学新古诗词》作为“当代儒学”,以独特的诗性儒学简史,展现了2500年后中国人对孔子的倾吐与怀念。
程
作为一部中国诗性儒学简史,该书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将诗歌和历史结合在一起。前三部按时间顺序,以266首新古诗辅以精确注释,完整地书写了先秦儒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唐代正义、宋明理学、鲁王儒学等跨越2500年的波澜壮阔的中国儒学史。第四部分是作者为纪念孔子逝世2500周年而写的悼词,文中体现了道理,情理交融,感人至深。这本书是哲学,文学,知识,艺术和流行的。
《儒魂:当代儒学新古诗词》一书的主要价值在于其突破性的思想视野。作者突破传统的将儒家思想与诗学割裂开来的单一视野,以儒家思想的理念解读中国儒家思想和中国古典诗歌,阐释和创新古典诗歌形式,进而以创新的“新古诗词”完整书写中国儒家思想史。这就构成了儒学与诗学的双向翻译——即在完成当代儒学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为古典诗歌的创新开辟了新的途径。
这部小说中的“新古诗词”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古诗"是孔子"一致"精神的诗歌创作,是儒家"道"(一致、中和、太极、乾坤)观念的诗歌表达,构成了"开放"的新诗风。
如《新古诗词》生动再现了《周易伴侣》中“移直”、“移坤”、“关户为坤”、“开户为干”、“干坤在一排,却易立于其中”的含义。再如《中庸》:“喜怒哀乐不发,则中也;所有的头发都在中段,称为和。还有,世界伟大的基础;还有,和谐是世界上最好的方式。要中立,天道在位,万物育成。”
《新古诗》的写作过程生动再现了“中和”的概念。一是构建“中和”:中句为基础,比喻尚未在发;然后“中国节”:以七言为体,用韵为“节”;最后是“和”:完成诗意的文本,使之成为一首“无字无处”的优秀七言律诗,比喻已经作出的诗的总和。因此,“新古诗词”就是在发展中继承儒学,在创新中发展儒学,在哲学中再造美学,在美学中建构诗学。这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书中第四部分《天师》,是纪念孔子逝世2500周年的悼词,是天人对话。作者以传承中国“道统”为己任的理想,与在世九天有余的孔子展开天人对话,从“刘洲、我心、我儒、道统、五四、诗、野心家、诗魂、诗心、天命、五百”11个角度全面描述了开悟过程、心路历程、思想轨迹、创作目的。即作为当代儒家,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春秋》精神,以创新的“儒魂”用最纯粹的方式向读者展示“儒家的哲学精神、文学风雅和审美氛围”。
儒学之魂:当代儒学的新古诗词,体现了诗中的哲学、创新的儒学和审美的教育,符合当前重新诠释中国传统的热潮。作者结合了儒家思想、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创造力的核心理念,以儒家思想在新时代的哲学审美体验,展现了儒家思想“一致”的道德基础。作者以中国智慧,创造了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精神”美学新经典,书写了当代中国儒学、诗学、美学发展的“文化自信”。
【如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举报。一旦被收养,将会有酬金。举报微信关注:ihxdsb,举报QQ: 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