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用户几乎只使用外屏,不愿意或者不方便使用大屏,这很可笑。”这是“张老板”刘在OPPO Find N发布会上开的一个玩笑。
这是个笑话,但我是故意计算的。在我收到Find N的前几天,内外屏的使用大概占了百分之三十七,但是其中的“三”是大屏。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OPPO Find N并没有摆脱传统折叠屏的命运,是这样吗?
抛开Find N不谈,在使用更常规的折叠屏手机时,往往会给人一种压力,迫使你将自己使用手机的场景刚性分割开来,有的用小屏组合,有的用大屏扩展,有一种分割感。
哪个部分用的少(尤其是大屏)好像吃亏。再加上系统和软件生态的不成熟,新形态的新鲜感,总会有一种我要它做什么的疑问和换机的冲动。
原因是传统的折叠屏几乎是把平板折叠起来,窄窄的副屏是辅助,偶尔可以用,但是很尴尬。
上手Find N两天,主编问我对它的看法时,“我还没有换机的冲动,可以当主机用”是我最深的感受。
到现在,几乎没有以前那么“分裂”了,反而多了一点冷漠。表面上看其实是OPPO Find N在机身比例上的选择,而另一方面则是机身设计的细节。
OPPO Find N的定位更接近智能手机。在做好手机角色的基础上,OPPO Find N延伸到扩展后的大屏,再加入一些独特的创意。
基本规格如下:
OPPO Find N加在一起大概就是两个更矮更圆的iPhone 13 mini。从主屏幕来看,也和mini有类似的优缺点。
▲左:一加9RT,右:oppo find n。
18:9比例的5.5寸屏幕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单手掌握,一个手指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操作。全屏手势,几乎和飞行一样快。
更小的机身,四周圆润的处理,不会有牵手或者搓手的感觉。最重要的是小指不需要一直接触身体,无形中给小指减轻了负担。
上手之后,你首先会惊讶于它的小巧和手感,然后你会注意到它275g的重量。相对于传统手机的275g,小机身给人的重量感更集中,就是压力更大,Find N需要重一点,不过对就是随机带一块额外的电池,问题不大。
虽然手感更接近主观感受,但爱范儿内容部的很多人轮番触摸后,几乎所有人都举手称赞手感。
外屏看起来是小屏旗舰。展开后,屏幕的比例自然接近1:1(实际上包括轴时是1.1:1),长边在底部。
这样,打开屏幕后,Find N更像是横屏下的安卓平板,也减少了打开App会不由自主切换方向的问题。
不过对于一些小众app(第三方微博客户端见),暂时不支持横向模式,打开时屏幕会旋转,但我只遇到过这种情况,概率不高。
▲不合适就揉。
安卓:这里还有一个。有些银行的app无法完美的显示在大屏幕上(横向)。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放大,一种是黑边。不过ColorOS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四指揉捏作为App窗口,以合理的比例弹出,有些解决方案类似PC桌面。
▲ ColorOS的分屏状态有丰富的交换、切换、变换操作。
算上小窗口App和桌面的分屏显示,OPPO Find N最多可以一屏显示三个App,足以应付偶尔的多线操作。
抛开生态问题,这个比例的大屏在体验上唯一的劣势在视频。目前网络视频的比例是16:9,电影可能直接达到2.35:1。方形屏利用率不高,黑边可能比传统折叠屏多。
▲可以安心看迪迦,不用弹幕。
当然,b站、优酷等一些视频是可以充满弹幕的,但是对于想要沉浸式看电影的朋友来说,可能就差一点了。
▲几乎完美的改编成4:3的茜茜公主,经典值得回味。
但看《摩登时代》、《思思公主》、《卡萨布兰卡》、《舒克和贝塔》等经典影片时,沉浸感更好。Find N里还有几个经典让我记忆犹新。
内屏比例的选择,其实是外屏和整体体验的结合。官方说法是“平衡”。
这类似于近年来笔记本流行的3: 2 (16: 10)屏幕,逐渐考虑整体需求。n的大屏在分屏情况下,两边的app刚好有主流比例(18:9),输入和显示都有接近平板电脑的体验。
这样看来,Find N拥有三块18:9屏幕一点都不为过。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觉得传统折叠屏的“分裂感”主要在于屏幕过小的比例,浏览文字信息还好。遇到混媒体,体验就不好说了。
OPPO Find N在屏幕比例和功能上有着非常精准的平衡,对于机身尺寸也没有太过激进。
合上,就是一个小手机。展开后可以是两部手机(屏幕),也可以是一个平板。多变的形态,模糊的边界,弱化了“分割”感,让它有点统一的感觉。
花 100 美元成本在机械转轴上,值了“一根轴和铰链,100多美元。OPPO首席产品官刘如实说道。
智能手机100美元的成本是什么概念?基本上副旗舰可以配一个主流的中高端SoC。处理器也是智能手机最大的成本。说到求N,世界上机械结构和SoC平分秋色。
从成本上看,hinge在Find N上的位置和SoC差不多。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或者说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结构其实是在不断消亡的,尺寸、重量、耐用性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
但随着“折叠屏”的出现,机械结构又回到了消费电子的中心战场。如果说SoC是产品的“钻石”,那么现在的机械结构无疑就是一个特殊的环形底座,折叠屏不可或缺。
旗舰SoC会给产品带来更好的性能,这是智能手机功能的基石,而机械铰链则是折叠屏形态变化的基石。100美元成本的机械铰链会给OPPO Find N带来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质感。复杂的话,大概有四点:1。悬停在屏幕上,按2。屏幕的小折痕,3。紧身,4。提高耐久性标准。
Find N铰链的阻尼非常精准,比打开笔记本顶盖略强,但Find N的边缘更加圆润,对焦舒适,不费力也不松动。
更有意思的是,从0°开启到180°展开,铰链中的“六组凸轮”相互夹紧摩擦,开启力几乎相同,并且在50 ~ 120°范围内,可以支持自由悬停,进一步提升了精致感。
从内部机械铰链的精密到手指的精密,其实很难用文字、图片、视频来表达。这里还是建议线下体验真机,顺便看看其他品牌卖的折叠屏。你应该知道这个100美元的机械铰链会带来什么样的质感。
▲找N内部机械结构。图片来自:OPPO
OPPO Find N内部的铰链全称其实是“精工准椎铰链”。它有136个零件和400多个关键尺寸控制。经过四年的研发,以及与三星联合开发的屏幕堆栈,最终的成果是“目前市场上折痕最轻的折叠屏”。
但是屏幕打开后,如果不仔细看或者侧着看,很难察觉到折痕。还记得Find N发布后,@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𰵍𰵍𰵍𰵍𰵍2
▲屏幕极限光比下的折痕,日常使用亮屏几乎察觉不到。
就像本文中的图片一样,最难拍的不是Find N的形状,而是寻找特定的光线将折痕在阳光下完全展现出来。
find屏幕折叠后,采用“水滴”方案,类似于Mate X2和Z Fold 3。转轴的机械结构提供了缓冲空空间,而不是刚性折叠。但是OPPO把“水滴”做得更大,参与了更多的屏幕折叠区域,从而缓冲了硬折叠区域,导致折痕减少了30%。
在手感、悬停等特性的保证下,OPPO Find N也通过了莱茵无忧认证,目前只有Find N通过了这项测试。按照其中一个通过20W动态折叠的标准,每小时折叠10次,可以折叠5年以上。
如果你比较直观的话,在体验你手中的量产版之前,你还摸过一个边框已经提前“包裹”好的老Find N工程机。它的轴阻尼和新机几乎一样,所以不需要担心它的耐用性。不过折痕比较明显,但这不排除早期工程机技术的问题。
在OPPO Find N的体验过程中,爱范儿的内容部几乎每个人都会来这里“检查”它的折痕,开合几次,结论都很一致,就是折痕轻,折叠手感好。哦,还有两点:够精致,身材小。
总的来说,对于它的规格,只有梁老师提到了一个词(处理器等。),其余的关注点几乎都是关于机械旋转轴和折叠形式。
这次号称100美金成本的“精工准椎铰链”给整机带来了加成,也提升了Find N在人们心目中的性能。
Find N 的大小两块屏幕用起来怎么样?包括OPPO Find N在内,折叠屏大概有三种,一种是小屏,一种是大屏,一种是分屏,还有怎么继电器,开关等等,可以说是手机和平板的折叠屏和单屏的区别。
除了这三种状态,OPPO Find N还增加了一种中间的交互形式,这种交互形式被称为“三维交互”,在这种形式下有了新的想法和创意。
但是体验过之后,无论是分屏、接力还是“立体”交互,我更愿意把Find N称为交互“大师”,我都能想到。
当你从小屏切换到大屏,或者从大屏切换到小屏时,在设置中开启“大小屏接力”后,在开合屏的操作过程中,当前屏幕的内容不会被打断,尤其是在播放视频、音乐等流媒体时,而且是系统级接力,不存在App适配问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有“关闭”操作时,小屏幕会默认黑屏,需要向上滑动才能继续接力,3秒后屏幕会自动锁定。
两指分屏和四指浮窗是我使用Find N时出现频率相当高的操作,配合全屏手势,很有意思。
分屏下,系统界面有四个操作区域,分屏App的大小可以通过在边界左右移动来控制。点击分屏中心还可以左右切换保存分屏组合应用,快速打开当前分屏组合,提高效率。
停留在应用程序顶部的指示条可以控制应用程序的浮动窗口和分屏状态之间的切换。利用ColorOS独创的“智能侧边栏”,可以快速切换分屏App,调用浮动窗口。
四指悬浮窗口其实更像是为一些不适应横屏的app(比如银行、第三方)做准备。四指揉捏之后,app就可以在传统的竖屏中呈现了。当然,你可以理解为普通手机的小窗口没问题。
在一些应用程序分屏中,支持跨应用程序拖放复制文件。我用的最多的就是把相册里的图片拖到微信里,但还是绕不过一次9张的限制。
当OPPO Find N对折后,不同场景下会呈现不同的交互和使用体验。虽然这不是ColorOS的独创,但是在覆盖场景上其实有很多独到的想法。
在弯曲状态下,一半竖起作为显示屏,另一半在支撑机身的同时作为触摸板,在视频、健身、会议、拍照等场景中有很多新的交互。
在QQ视频通话中,悬停显示可以横向显示,就像普通PC笔记本的视频体验一样。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解放你的双手,不用一边聊天一边抬手“锻炼”。
看网络视频的时候,也差不多。可以使用悬停功能将Find N放在桌子上,观看视频,以更自由的方式进行调整。
同样,悬停的时候,跟着健身课程走也不会粘在手机支架上,可以随身携带。
当手机自立时,摄像头不再对着桌面,而是用于取景。基于此,Find N在相机中内置了“延时摄影”功能,方便用不同的方式记录时间的流逝。
与其他功能相比,“延时摄影”可以说是体验Find N频率较高的过程。做饭、冲咖啡甚至敲键盘的时候,我都会拍拍看,很有意思。
其实就算Find N没有这些“立体”的交互,也不会妥协多屏交互的体验。它们并不是本质的交互和功能,更像是一些“创意”和“脑洞”,但正是这些独特的交互方式,才会不断给这些产品带来新鲜感。
▲插个嘴,Find N的主摄像头风格很OPPO,对比度不高,色彩饱和度略高,整体感觉很亮,可以说IMX766调教得心应手。
是否会是折叠屏上的突破,现在不敢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经历了新一轮的交互后,我并没有把它们抛在脑后,而是会在合适的场景下尝试。
折叠屏天然存在的矛盾之争当“折叠屏”出现的时候,很多人会产生“谁需要折叠屏”的疑惑。当时整个折叠屏都被易碎、臃肿、不精致、生态等问题困扰着。哦,售价很高。
它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一个实用的设备。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厂商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改进技术以优化它,并不愿意因为现有的一些“缺陷”而放弃这条赛道。
如果再深入探究,折叠屏其实是人们对大屏的渴望和硬件的束缚之间的冲突。这也可以解释智能手机爆发后,屏幕尺寸越来越大,全面屏迅速普及的原因。
回到OPPO Find N,它是最新的折叠屏设备,无论是机身尺寸还是硬件水平,都可以算是一款可以达到“主机”级别的智能手机。但还是没有完全解决上述矛盾,而且上述矛盾应该会长期伴随着我们。
OPPO Find N并不是冲突的结束,而是目前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它没有遵循最初的折叠思想,而是采用了更小的尺寸,并在软件中融入了一些新的想法。
有人说Find N就是iPhone mini+iPad mini,是目前小屏旗舰最及时的形式。对我来说,Find N可能是最贴近普通人的折叠屏手机。
文章开头,我刚接触Find N的时候,可能就是张老板口中那个可笑的用户。体验过Find N,粗略算一下,屏幕大小是40-50,另外10%是悬停模式。
不知不觉中,OPPO Find N这款折叠手机改变了我的手机使用习惯,习惯开合,习惯悬停,习惯在不同场景下使用大小屏等等。
如果你有丝毫想法去体验折叠屏,或许OPPO Find N是现在最合适的设备。它有着独特的形式,其价格仅为7699元。
这个定价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