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年化收益率4.75%(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结束 银行为何还推销预期收益型理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方上海报道经过近四年的资产管理过渡期和投资者教育的逐步深入,银行理财净操作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广大理财客户对理财产品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随着银行理财净转型的推进,理财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行业规模同比增速达到9.27%。同时,随着理财子公司的设立,相互代销的发展,以及理财销售新规将代销范围限制在银行机构的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零售能力较强的银行正迎来理财销售的爆发。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截至去年底,招行理财规模达到2.8万亿,较年初增长85%。其他大型零售银行也经历了大规模增长。

到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金融市场将再次围绕资管新规和净值型理财展开一轮宣传教育。“总净值时代来了”、“银行在还保本理财”的口号不时出现在大众视线中。

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杂音。有投资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馈。目前他们还是从银行领取预期收益型的老产品,推广固定收益。

什么是年化收益率

金融销售新规下谁是大赢家?

银行融资净值化并没有阻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过去一年银行融资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金融登记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7.95万亿元,同比增长9.27%,显示出整个金融市场的巨大需求。然而,随着银行理财公司的成立和一系列银行理财监管文件的出台,整个银行理财生态正在发生变化。

2021年6月,银监会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将银行理财范围限定为存款类金融机构。一方面,进一步打开了银行间理财公司产品相互代销的新局面;另一方面,明确限制支付宝、京东金融、理财通等第三方渠道的互联网平台代销理财产品。随后,2021年底,《金融产品互联网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将引流行为纳入监管。

对于广大理财客户来说,只能在存款类金融机构即银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这既是一种严格的限制,也是一种投资者保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机构了解到,去年各大银行理财销售规模大幅增长。从全国股份制银行截至去年底的理财零售持有量数据来看,以零售能力著称的招商银行较年初增长了85%,规模超过2.8万亿元。光大银行增长75%,平安银行增长65%,华夏银行增长65%以上,中信银行增长52%以上,等等。

老产品成为银行理财新工具。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收到了金融投资者困惑的问题。一位投资者称,最近收到一条某股份制银行的营销短信,短信显示:“亲爱的XXX,感谢您对我行的支持,向您推荐91天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4.05%,1万元起,先到先得!新资金超过5万元,就可以参加‘投资达人’活动。报名达标后,50元起即可获得支付宝红包……”

可以看出,该理财产品在上述信息中明确向投资者销售的“预期年化收益4.05%”不符合净值型理财产品要素信息展示的要求。其实这是一款老产品,即资管新规出台前发行的,过渡期结束后尚未完成净值转化,而是继续按照老产品管理运作的理财产品。

即使新的资产管理条例的过渡期于2021年12月31日正式结束,但这些老产品仍有少数存在于城市中。这是因为,在银行理财的转型和变革过程中,银行体系内仍然存在大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和转型的旧资产。监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为这些旧资产的整改提供更多空小时,允许其在过渡期结束后继续存在一段时间。同时,为了配合资产整顿,允许老产品存活下来,在一定程度上继续融资,但原则上要逐步降低压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大部分银行基本都有老的理财产品,但各家银行的人士也告诉记者,相比新产品,这些产品优势明显,规模不能做太大,所以不会大范围营销,往往作为一种“优惠”手段,比如吸引新客户的资金。

根据以上信息,这款产品期限91天,预期年化收益4.05%,放在现在的理财市场。与银行现金管理产品、货币基金、短债基金等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记者从其他银行了解到,类似的老产品也是如此。如浦发银行的“91天计划邀新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同样为4.05%,只提供给新客户。兴业银行也有类似的情况,把这类老产品作为优惠产品来吸引新客户的资金。

目前整个银行理财市场大部分已经转化为净值。根据金融登记中心的数据,截至去年三季度,银行的净理财率已经超过86%。保守估计,到2021年底,这个数据大概率已经超过90%。

一位银行零售人士告诉记者,据他所知,到12月末,净值型产品约占所有银行理财零售持有量的90%-95%。

但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些产品在形式上仍然只是净值型产品。一位银行理财研究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按照目前的做法,大部分银行理财还是有空来防止产品亏损。

那么,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买新产品和老产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主要是体验不一样。一个是清楚的知道到时候你会得到多少好处。现在的新产品有点接近盲盒,收益或多或少都有可能。”上述金融研究人士向记者指出。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