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如何安排双减后的学习生活?马上就要开学了,相信老妈妈们又可以加油了。无论假期开始时的计划多么雄心勃勃,计划执行得有多好都无关紧要。是不是计划少了一个P,只剩下一个lan?这几天应该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未完成的校园作业可以写的轰轰烈烈,未完成的游玩计划可以安排的淋漓尽致。至于没有完成的学习任务,只能走投无路。哪个节日不是这样的?母亲总是高估自己监管学校的能力和孩子的自我意识。幸运的是,野兽们回到笼子前就在眼前了。假期已经成为过去,想象一下新学期吧。我们爱策划,不注重执行!周末和节假日的科目课外班全部停课。空花了很多时间。学什么,怎么学?
1.关注学校。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说实话,我之前并不太关注学校,甚至没有买过学校的练习册。结果孩子总是在基础单词上丢分。数学更多的是计算。归根结底,必须进行必要的练习。把学校里的知识放在第一位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至于学习程度,可以参考小升初的标准。有的初中选择孩子,要求五六五六三英三总分在295以上。这里推荐一个全国性的免费公益平台——全国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覆盖小学、初中、高中,涵盖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所有学科。我大概看了一下。一节课20分钟左右,时间刚刚好。时间太长,孩子容易分心。都是海淀名师讲课。看来国家取缔校外培训机构的决心足够坚定。这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公平,全国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北京海淀。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课后复习,都可以用它来补差价。有了这个免费的宝平台,就不用考虑大概率的日常练习、洋葱数学等需要花钱的app了。
2.大众阅读。美国著名阅读研究和推广专家吉姆·特里利斯(Jim Trilis)在其著作《阅读手册》(Reading Manual)中指出,阅读能给一个人带来什么好处,可以归纳为一个简单的两级公式。你读得越多,你的理解力就越好;理解力越好,越喜欢读书,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知道的就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聪明。如果没有课外时间,最好读一读。如果带宝宝去图书馆、书店,花大部分时间,总能找到他们喜欢的书。你有没有发现,在书店和图书馆里,大家都在读书,到处都是书的包围,孩子的阅读效率更高,更专注?学者周说,世界上有趣的东西,包括诗、酒、哲学和爱情,往往都是无用的。唱着没用的诗,喝着没用的酒,看着没用的书,感觉自己没用,最后成了没用的人,但我活得很开心。其实我们不必拘泥于孩子读什么样的书,是不是学校的推荐书目,是不是经典,只要孩子爱读,愿意读,过多的限制往往会扼杀孩子的阅读热情。
3.英国绝缘。不可否认,国家双降政策正在给英语热降温。北京今年没有举行剑桥大学英语五级考试,上海取消了小学英语期末考试。学龄前的孩子还需要学英语吗?个人观点有必要学习。原因有三:一是高考也要考英语,这样可以早点搞定,减轻初高中的学习压力;第二,孩子年龄小,学英语更有优势,要尽早学语言。第三,英语是一个工具,有很多技巧。目前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童谣、原创绘本、漫画等。家长可以在家指导英语启蒙,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学好英语。
4.中庸的艺术风格。美术体育想培养孩子的特长。说实话,比学习还难,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多得多。我们学琵琶已经三年了,可以说是除了读书之外第二耗时的项目。我们几乎每天都练四五十分钟,那又怎样?还停留在半瓶醋的水平。在国家双降政策出来之前,我曾无数次想象,如果时间换算,练了几年钢琴的伊娃成为奥数,此时的伊娃会成为阿牛娃吗?当然,结果如何不得而知。我身边有个妈妈,开学后就要升初三了。最近她在四处打听,让她学一门新的乐器。原因是周末不准上课,时间不能浪费。然后学乐器。学一门乐器是为了修身养性,培养终身爱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首先,好老师是不能指望的。最好是既有专业水平,又有良好的品德,有耐心,关心学生。其次,乐器几乎是三分学七分练。考验父母和孩子的毅力,需要很长的时间。最后就是贵。在北京,以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老师为例,起薪每小时500元左右,经常要参加各种比赛,报名费,演出服装、乐器等费用。所以学了几年钢琴,感觉艺术之路真的不适合普通家庭,入坑要谨慎。至少在我家,投入产出比不高。经过几年的积累,孩子对琵琶有了一定的兴趣,不要轻易放弃;但是,我对乒乓球和游泳一直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体育方面的天赋。我靠老母亲养活,效果不好。
5.增加练习。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多识广。周末之前都是课外班,很棒。国家的双减政策获得了更多空的闲暇时间,孩子们有了一个轻松的童年。虽然现在是疫情期,但还是可以挖掘更多的周边资源。北京有很多国字头的博物馆。我们周末去吧。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科技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馆、北京天文馆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众的场地,不会一周重复一次样本。这些博物馆大部分都是免费参观的,但是你要提前在他们的微信官方账号预约。除了参观之外,很多场馆还有互动活动和专题讲座,可以随时关注儿童官方微招生。上周末,我带伊娃去了上面的一个博物馆。你能猜出是哪个博物馆吗?有室内展览,室外景观,免费参观,免费停车!很适合走路的宝宝。早上天气凉了就去室外,中午热了再去室内。我们处在一个学习资源井喷的时代。不缺资源。往往缺乏的是孩子对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带孩子去博物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从而自发地寻找相关资源,积极学习。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容易与社会脱节。我们培养不出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相反,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带他们到校园,到家里,开阔他们的视野,了解社会,各行各业,这个世界,以及世俗的变化。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放大格局。孩子以前书本上的知识会反馈到实践活动中,实践活动会激发孩子以后的学习兴趣,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