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原创稿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至此,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探索正逐渐形成“数字技术与农村现实”的新路径。
5月16日下午,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的一个苹果园里,60岁的果农张家成戴着一顶草帽,坐在地上,对着一部手机拉二胡。
5月16日,张嘉诚在果园直播。杨丹照片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作为澧县知名的“网络名人村播”,张大爷通过直播把自己的苹果卖到全国各地。“以前经销商收苹果不到2块钱一斤,果汁厂才卖几毛。现在通过淘宝直播,我的苹果至少要卖3块。”张大爷笑呵呵地说道。
去年,张大爷用直播卖苹果赚的钱给家里买了三辆车(轿车、电动车、三轮车)。最近,他把常年在上海工作的女儿叫回老家直播,定下了“靠电商赚100万”的目标。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果农到知名电商主播,要解释张大爷的这一次“华丽”转型,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尹了。
2019年6月,尹作为首批“农村特派员”之一,来到甘肃礼县参与定点扶贫工作。他在澧县做直播培训,说服了很多像张大爷一样的果农参加,在地里直播卖苹果,半年帮助澧县果农增收1000万元。
“我们希望用科技的力量赋能供给侧,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5月17日,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理事长、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甘肃兰州举行的“希望的热土——2021阿里巴巴农村致富大会”上表示。
“五年内,我要开一家自己的工作室;十年后,我要追到现在的老板!”杨,一个21岁的电影和电视编辑,在农村致富的会议上笑着说他的未来目标。
这个看起来还是学生的年轻人,已经参与了《牺牲的人群》《流浪地球》等多部大片的制作。当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时,杨特意请假回老家带家人去看电影。电影结束后,全家人兴奋地拿出手机,在屏幕上找到了“杨”的名字。
回到三年前,杨绝对不会想到,他的人生轨迹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他刚从中职毕业的时候,没有一技之长,对未来的想象也仅限于“回老家,进工厂,找个月薪三四千的工作”。
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场特殊的公益培训,让杨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在参加了“蔡崇信职教计划”电影后期培训班后,杨来到北京,成为一名电影排版师,开启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在数字经济的广阔土壤里,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诞生。”张勇非常看好数字经济下360行孕育的新机遇。他表示,未来将继续做好青少年基础教育,让青少年在数字环境中茁壮成长,与数字经济的要求无缝对接。
在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陕西宜君,一幅乡村振兴的欣欣向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里乘上了发展特色产业的数字化“快车”。
2020年成立的怡君假发社区工厂,通过互联网电商的“线上”渠道,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对接全球产业链。一个四个月建成的菜鸟“上行和配送中心”,让县域的商品通过数字物流的“线下”渠道,渗透到全球市场。
宜君县物流快递中转仓库提货点。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宜君的改变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注入。“无论是聚焦农业生产‘最先一公里’,还是助力智慧乡村建设,科技力量都可以有所作为,也需要有所作为。”张勇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技术实力,因地制宜对接产业规划,帮助产业链重构,利用好数字基础设施优势,帮助欠发达地区更好地对接市场,推广品牌,提升附加值。
当前,为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各方应不断整合优势资源,在帮扶过程中探索新经验,提供科技、经济、技术支持,在乡村发展过程中锐意进取。
互联网数字技术让中国的零售、物流、社会服务等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而这些助力乡村又将以何种方式也迎来“弯道超车”的机遇,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