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手机功能一定要慎重开启!
有人因为它损失了64万!
精确地
骗子的新花样又来了。
这一次他们专注于“屏幕共享”
什么是屏幕共享功能?
一旦你点击屏幕共享
您在手机上的所有操作
对方看得清楚
其实很多朋友都用过这个功能
↓ ↓ ↓
最近人很多。
因为我用了这个功能后被骗了。
这些真实的案例
就发生在你身边!
打开屏幕共享功能
一个64万的女人失踪了
近日,刘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自己是户籍所在地的“警察”,让她登录某网站查看“逮捕令”。对方称目前案件由某地警方调查,让她添加办案民警的QQ进行调查。
登录后,刘女士真的看到了一张“逮捕证”。她立马慌了,立马加了对方。
对方说,办案人员不能当场去问她,而是通过一个社交软件问她。然后,刘女士按照嫌疑人的指示,去了一家酒店在里面经营。
随后,对方要求查看资金流向,刘女士按要求下载了一个app开启分享屏功能→开启支付宝→微信和银行卡账户→显示余额给对方查看。
要求对方刘女士不要把钱转到“安全账户”,而是把钱转到刘女士自己名下的另一张银行卡上。刘女士按照对方的指示,将钱转到了自己的银行账户。
经过刘女士的这一系列操作,不法分子登录刘女士的手机银行,分20余笔交易转账64万余元。
直到对方让刘女士借钱转到自己的银行卡上,刘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与会议应用程序屏幕共享
骗了9万多块钱
前不久,江苏常熟一名受害人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称不注销自己的贷款账户会影响征信。在对方的指引下,他下载了一个会议App,通过分屏功能输入了自己的身份证和验证码。结果被骗了9万多元。
因为手机的这个功能
老人被骗5万多元
近日,浙江海宁长安一老人向派出所报警,称自己被骗了5万多元。
事发当天,老人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说他在某平台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三倍赔偿。老人一听是三倍赔偿,马上按照提示加了对方的QQ。
后来对方把老人拉进了一个售后群,不一会儿就声称自己误转了10万给老人。老人一着急,这么多钱肯定是要还给别人的,于是按照对方的指示,点开了QQ自带的分享屏功能。
就这样,在对方的“监控”和“指导”下,老人将自己卡里的钱分成几笔,转到了对方提供的陌生账户里。直到老人被移出“售后产品质量”群,才发现被骗,共计59000余元。
什么是屏幕共享功能?
相信很多人都稀里糊涂的用过。
但是现在还不清楚。
点击这个功能会发生什么?
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
↓ ↓ ↓
“屏幕共享”相当于手机的录屏操作。它会记录屏幕上显示的所有内容,让对方同步看到,包括显示短信、微信等app推送内容的弹出框。
也就是说,你在手机上做的任何事情,在对方电脑上都可以看到,包括输入密码和解锁的过程。
下图是通过QQ
把手机屏幕
用电脑分享实际效果。
可以看出,虽然有轻微的延迟
但是手机上显示的一切
会原封不动的显示在电脑上。
▼▼▼
无论是您的登录帐户密码
还是支付密码?
只要点击“屏幕共享”功能
彼此都能看清楚。
现在“屏幕共享”功能比较棘手。
大家都懂。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骗子的常用套路
01初步骗取当事人的信任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软件更换号码,电话联系当事人,准确上报(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职业、住址等隐私信息,以取得当事人的初步信任。
02引导各方打开屏幕共享或视频会议
不法分子实时监控当事人手机上的所有操作,窃取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和验证码等。,借口通过某些app提供的分屏功能或视频会议引导当事人操作。
03转移
不法分子对当事人手机进行监控后,开始引导当事人转账。如果被发现或者当事人犹豫不决,不法分子就会通过秘密获取的验证码进行转账,当事人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转账。
除了
还有哪些手机功能要慎用?
你知道那个小故事
↓↓↓
#“保密支付”功能需谨慎使用
近日,有消费者发现,在一些购票app上购买飞机票时,只需填写一个短信验证码即可完成交易。
虽然免密支付客观上方便了消费者,但也增加了被盗的风险。去年12月,杭州市民徐先生的手机被同宿舍同事马盗走。马利用小额免密支付功能盗取4000余元。
通过网上搜索关键词不难发现,这种“隐患”并非个例。此前有媒体报道过使用支付宝小额2000元免密支付被盗刷的案例。
看完这个,你还敢在微信和支付宝上打开“小额免密”和“闪付”功能吗?
#及时关闭手机WIFI功能
WIFI虽然为上网提供了便利,但也为安全留下了隐患。找到免费WIFI不要随便登录。这可能是黑客用来入侵你手机的工具。
江西一男子曾使用免费WIFI不设密码直接登录,用手机输入自己的网银卡号密码。结果他的账户被转走了3万多元!
#小心开启USB调试功能
开启安卓手机的USB调试会带来很大的风险。一旦开启USB调试模式,就相当于给电脑上的软件开了一个后门。你的锁屏密码,绑定账号等。都容易被各种应用随意调用,一般不建议开启。
#微信不要打开“附近的人”功能
iPhone里有一个“常去的地方”的功能,可以通过地图显示,记住常去的地方,暴露个人日常活动信息。如果某些不法分子“放过”了你,就相当于给他们开了方便之门。
同样,打开微信的“附近的人”功能,也可以定位你的位置。
IPhone用户可以依次点击“设置-隐私-位置服务-系统服务-经常访问”,然后关闭这个选项。
微信用户可以依次点击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清除我的位置信息”和“禁用”。
#安装软件时少用“允许”
安卓用户安装应用后会被要求允许软件读取相关权限,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等敏感权限尽量关闭。
在手机上安装游戏等软件时,经常会被要求“使用你的位置”。如果你点击“允许”,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扫描并上传手机信息到互联网云服务器。一旦信息泄露,其他人可能会知道你的位置和家。
再次提醒
警惕陌生人的“屏幕共享”邀请
涉及私人信息
尤其是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
小心,小心,再小心!
诈骗手法千变万化,请牢记。
“不听我的,不转账,多问多商量”的公式
一定要保护好你的钱包。
来源:今日斗门
来源:珠海交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