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晶
说起英雄杨子荣,人们不会忘记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著名场景。他只身一人进了强盗洞,独自对抗巴的大金刚和老谋深算的山雕。以下人物对话比较经典——刁山问:你脸红什么?杨子荣:充满活力!山雕问:怎么又黄了?杨子荣:防寒蜡!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脸红和黄都是紧张的外在表现。面对生死关头,不难理解杨子荣在玩杀人对抗游戏时处于一种情绪紧张的状态。
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职场中,劳动者却陷入了紧张的“狩猎”中。近日,媒体调查发现,“职业压力”已成为影响职业健康的重要因素,部分行业检出率达到一半以上。许多人患有“一上班就崩溃”,失眠,抑郁,内分泌失调,心血管疾病...各种身心不适接二连三找上门来。
这不是危言耸听。早在2019年,一份关于白领生活状态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白领偶尔会崩溃,情绪非常稳定的白领只有10.32%,其中19.26%的人表示自己的心态动不动就崩溃。
在崩溃的原因列表上,前三位分别是工作忙和插队的新项目,上班生病的家属难以照顾,下班前临时通知开会。简而言之,过度劳累无限侵入个人生活,两者之间模糊的界限感是劳动者无尽疲惫的根源。
很多人都患有“职业压力”,但真正让人感到疲惫的罪魁祸首可能不是工作,而是职场中的“内卷化”。在没有刀光剑影的时代,职场内斗的残酷不减。
以互联网公司为例。饱受诟病的996、007工作环境,让个人像西西弗斯一样每天推着一块叫做“工作”的石头上山——有些公司因为效率下降,以“末位淘汰”为由,随意降级降薪,变相裁员。
有的企业想尽办法监控员工状态,甚至在厕所安装信号干扰器,在门上安装定时器,防止员工“带薪拉屎”时间过长;还有一个奇葩的老板,亲手把所有员工电脑的Alt键拿下来,就是为了禁用快速切换关闭窗口的功能,方便老板查看员工的办公情况。
我想问,时刻被“第三只眼”监督,哪个农民工能保持心跳加速,如履薄冰?又不是职场斗兽场,更不是“你死我活”的饥饿游戏。一旦在职场中失去了相互信任,工人之间就没有友谊,只有竞争,这也会加剧人的紧张情绪。
适度的紧张有利于激发工作潜能,但长期的压力只会压垮劳动者的身心。现实来看,“职业紧张”作为一种新的职业伤害类型,尚未纳入职业病鉴定范围,不能像尘肺病、化学中毒一样要求赔偿,但其隐性伤害不容忽视。
因此,放任职场风气恶化、职业倦怠加剧,可能会危及职场人的身心健康,传播无形的压力传导,危及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
一方面,企业要设定更合理的绩效考核,明确对加班文化说不,不要用加班时间来衡量职场忠诚度。另一方面,上班族也要学会平衡身心,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一旦他们感到工作不堪重负,应及时向家人、朋友和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这样,“职业压力”听起来就没那么大压力了。
编辑:图片编辑:胡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