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冕
黄征今年的致股东信比以往来得更早。
财报发布前,拼多多宣布了一个大消息:黄征卸任拼多多董事长,陈雷接任。这个故事很熟悉:8个月前,黄正刚将CEO职位交给了CTO陈雷。现在,他已经交出了主席的职位。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陈雷从一个技术领导者变成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平台开发。而且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平台,而是一个年活跃用户接近8亿,全球用户数量最多的电商平台。
陈雷
对新领导人知之甚少。但梳理陈雷的过往经历和拼多多的《2020》,还是能看出他对拼多多的影响:他奠定了拼多多的技术背景,未来还会继续探索农业,为拼多多打开新局面。
在全球科技公司中,创始人大多是技术出身,但换领导的二代往往不是工程师。
公司的技术刚刚起步,再有才的想法也要通过明码来实现。当产品进入成熟阶段,技术将不再发挥基础性作用,公司此时需要的是商业化。
说白了,接班人最好是管钱或者挣钱——也就是CFO或者CMO。
特斯拉CEO马斯克,一个似乎要去火星的“疯子”。2018年,他辞去董事长职务,将接力棒交给罗宾·丹霍尔姆。此人是独立女导演。她曾是澳大利亚一家电信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和战略部门主管。
同样在2018年,马云也宣布一年后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这一职位由时任阿里CEO的张勇接任。职业经理人张勇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担任淘宝CFO,帮助淘宝在2009年底实现盈利。
张勇(左)和马云(右)
管钱的人更受信任,但做销售出身的人或许能帮公司赚更多的钱。把公司交给销售的操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国外的互联网行业。
1994年,贝佐斯辞去了华尔街高管的职务,创办了B2C商城亚马逊。27年后,他辞去了首席执行官的职务,将接力棒交给了安迪·加西亚。这个人是亚马逊的第100号员工,从营销经理一路负责云计算。
那么问题来了:阿里主管财务,亚马逊主管销售,为什么拼多多主管技术?
因为技术是拼多多的基础,而陈雷在技术上为拼多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很多人都觉得拼多多的成功是靠“砍一刀”,没什么好吹嘘的。事实上,拼多多与淘宝、JD.COM等传统电商最大的区别在于技术架构。
著名产品制造商梁宁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她在淘宝上搜索无锡排骨,相关推荐有无锡排骨、三凤桥等。然而,当她在拼多多上搜索无锡排骨时,系统也为她推荐了四喜丸子。这说明前者是在做算法联想,后者是在理解人的动机和偏好。
这种差异的背后,是拼多多在这一领域的创新。
自共同创立拼多多以来,陈雷一直领导着分布式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系统的研发。早年参加过大会,拆解过品多多的算法。在他看来,目前主流的AI是把所有的数据聚集在一起,给每个消费者贴上标签。分布式AI意味着每个人都有算法系统,消费者拥有数据所有权。
从集中式AI到分布式AI,也体现了PC电商和移动电商的区别。在3月17日的拼多多财报电话会议上,陈雷提到了一个观点:
随着移动网络时代的蓬勃发展,所谓的线上和线下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而且越来越无缝互补。
正是基于对这种融合趋势的研判,拼多多上线至今仍无网页版。
拼多多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在研发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在拼多多的员工中,技术和算法团队占到了60%以上。拼多多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拼多多在R&D投资68.92亿元,同比增长78%,平台R&D营收占比11.6%。
来源:拼多多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及年度业绩报告
品多多的技术体系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对农产品流通的改造。而这也成就了品多多的基础游戏。
在拼多多出现之前,互联网对农业的影响力和普及率都很低。
互联网一直擅长改造流通环节,但在农业的流通环节,由于产品种类繁多,缺乏统一标准,客单价低,利润率低,农民始终没有能够真正融入电商体系。
在拼多多诞生之前,中国的农产品电商已经经历了几轮发展。很多地方政府花钱搞培训,搞物流园,号召农民学电商,开网店。但绝大多数人发现,“上网”后根本没有人买自己的农产品。
其实没人买他们的农产品,是因为没人能看到他们的农产品。
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是流量问题。商家需要通过直通车、坑费等购买流量。,这样商品才能被消费者看到。
而农民只有客单价低、利润率低的农产品,他们负担不起这些经营成本。对于传统电商平台来说,可能几十万农民给平台的钱比一个跨国日化巨头给的钱还少。
农民们正在收获橘子。
在这种固化的流量分配和产品展示模式下,所有的资源都会更靠近能出得起更多钱的品牌。自始至终,中国农民都没能连接到传统的电子商务网络。
拼多多是从农产品起家的。就是因为农产品连接最苦最累最难,不赚钱。别的家不想做,就留下了机会,品多多正好抓住了。
品多多的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上行的问题。通过分布式人工智能系统,他们设置了去中心化的流量分配机制,让中国土地上各种复杂的农产品精准匹配目标用户。
品多多通过技术创新,在短时间内将中国消费者对农产品在时间空上极度分散的需求收敛为同质需求,从而突破了中国农产品长期以来的“多对多”限制,走出了一条云端集约化、规模化的新路。
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同时订购某一产区恰好处于最佳食用期的农产品。这种海量需求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消化产区的季节性生产能力,从而为农民创造稳定的订单,为农产品大规模上行创造前提条件。
在一个似乎已成定局的行业中脱颖而出,接连打破全球订单增长率、市值增长等一系列记录。拼多多的崛起和壮大引起了很多讨论,但是回过头来看,一切都很清楚了。
到2020年底,1200万农民通过拼多多与全国数亿消费者直接对接。陈雷是这个庞大系统的领导者。
2020年,从CTO接任CEO后,陈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大对农产品价值链尤其是农业科研技术的战略投入,以推动农业从种植、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链条创新。今年,拼多多全面启动农业科技探索,目标是探索出一批适合小规模农户生产模式的低成本、可复制的农业解决方案。
在陈雷担任CEO的7月,在FAO的指导下,拼多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了中国首届“人工智能VS顶尖农民”数字农业种植大赛。12月,拼多多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2020全球农民创客大赛”,也被视为全球业界规模最大的后疫情时代线上数字农业科技创新峰会。
“2020全球农民创客大赛”决赛答辩远程视频会议
在此期间,拼多多还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ERCITA)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构建精准农业管理体系和智慧农业管理体系,共同发起建设“智慧农业协同创新中心”,探索产学研扶贫助农新模式。
在此期间,在陈雷的统治下,拼多多的活跃用户增加了近1亿,月活跃用户增加了1.5亿,市值增长了近一倍。
从以往的经历来看,陈雷可以说是中国超级学霸的代表。
陈雷出生于1979年。他是张一鸣和王兴的福建同乡。当他在高中的时候,他参加了许多国家奥林匹克比赛。他的母校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一块“牌位”,上面刻着他和指导老师的名字。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
1996年,匈举办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4名中国少年夺得金牌,其中包括17岁的陈雷和搜狗CEO王小川。
陈雷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威斯康星大学深造。2004年,陈雷与黄征合作,发表了三篇论文。也是在那一年,黄征从这所学校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然后加入了美国的谷歌,并于2006年回到中国。
2007年,Ouku.com是黄征创立的一家B2C公司。不久之后,陈雷成为这家公司的第一位R&D建筑工程师。2010年,上海寻梦游戏的前身成立,CTO是陈雷,这个身份也延续到了拼多多。原本是校友同事,最后成了合伙人。
之后,陈雷领导了拼多多分布式人工智能系统的建设。回顾2020年,他至少打了三场关键战役:抗击疫情、摆脱贫困、购买更多粮食。
去年年初,疫情阻断了农产品的传统销售渠道。为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问题,拼多多发起“直播助农”系列活动,与各地政府合作直播带货给农民。8月份农产品需求激增,加上天气炎热,电商平台生鲜损失率高。因此,拼多多推出了“买多多蔬菜”项目,为居民提供次日达服务。
砀山县县长陶在直播间教网友做炖梨。
因此,农产品成为拼多多销售增长最快的品类。2020年,拼多多农(副产品)成交额2700亿元,同比翻番,占全年成交额的16.2%,远高于3%的行业平均水平。
截至目前,已有上百万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拼多多销售农产品。今年,拼多多作为互联网企业代表,被授予最高规格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AI科学家分很多种,有的是搞科研的,有的是开公司的。无论如何,有技术背景的人都有一个简单的愿望:亲眼看到自己的代码运行,让技术塑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以陈雷的高中为例。他的同学朱思溢和林辰唏是易图科技的创始人。他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改变世界。对陈雷来说,技术是武器,可以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减少社会资源的损失。纵观整个消费行业,农业是人工智能最好的应用场景。
据拼多多内部人士透露,陈雷曾经在内部解释过,技术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技术能改变什么。相对于中国的传统农业领域,恰恰处于需要技术变革的关键时刻。
2015年,在网上拼货的初级阶段,也经历了商品无法送达、爆炸、退货的时刻。后来组装好的商品上线预测系统,平台提前两天购买。当用户下单时,水果正在从产地到仓库的路上。水果车停在仓库前,一头卸货,另一头拆包,基本可以实现第二天到货。
人参果产于云南省石林县的“直发产地”
可见,拼多多从一开始就一直在通过直发生产来减少农产品的损失。之所以能最大程度缩短时间,主要是算法支持的预测系统。陈雷是拼货时期的CTO,正是因为看到了拼货的成功,才产生了用技术改造农业的兴趣。
陈雷在《品多多》中的花名是土豆。他的行事风格简单、低调、勤奋,就像土豆一样,这种性格也被他带到了公司治理中。
说起来,拼多多和土豆的关系还挺深的。前不久,长期驻澜沧扶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在拼多多卖土豆直播,一小时卖25吨。同时,品多多讲师还为当地学生普及电商知识,促进农民拓展销售渠道。
朱有勇向镜头展示了“比脸还大”的新鲜土豆。
土豆也是拼多多游戏《多多果园》中用户数量最多的作物。消费者不能在田间种植真正的土豆,但他们可以在网上种植土豆,以获得乐趣和好处。这款游戏也让拼多多用户每周产生一笔订单,几乎让拼多多成为同体量电商中用户粘度最高的平台。
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中,马特·达蒙饰演的宇航员被遗留在火星上,靠种植和吃土豆存活了500天。它易于种植,并能提供大量热能。马铃薯就是这样一种“经济适用作物”,坚韧朴实的特点是陈雷和品多多的风格。
为什么创始人是技术出身,接班人还是技术出身?也许这个问题不应该用商业逻辑来思考,而应该直接用人的逻辑来思考。也许只是因为他们都想为中国传统农业做点什么,技术只是实现他们愿望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