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百家号一样的平台有多少个(头条号、百家号、公众号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对比)

前言:因为工作需要,今年年初,我写了一篇政务新媒体的调研报告,题目是《十指弹琴在一个地方传播好声音——某单位在基层发展政务新媒体的经验材料》。想一想,其实可以发到这里来和大家学习分享,只是内容需要稍微修改一下,因为研究的原因。另外,这里对头条、百家、微信官方账号、企鹅、企鹅、企鹅、新华等新媒体的比较,并不是基于他们能获得多少收入,因为这些“头条”都是政府相关的新媒体,而不是个人新媒体。当然因为工作调动,以后可能会多研究一下个人新媒体,然后继续和大家探讨。个人新媒体应该可以转让注册主体吗?政务新媒体是不允许的,所以我调到新单位的时候,老单位的政务新媒体的矩阵转不过来也没人接手,所以努力了几年都很可惜!我只能继续打理这些号,有的改名了,有的关机了,能更新的内容少了很多。

百家号是什么平台

一、运行数据

某单位先后开通认证了多个新媒体平台,搭建了政务新媒体矩阵系统。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们找到了一种低成本、有效的网络宣传方式。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中,矩阵总能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影响力和传播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20年被党委网信委推荐为“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回顾两年来的努力,本单位新媒体矩阵系统访问量突破千万大关。截至2021年1月30日,数据如下:

(1)总信息量和总阅读量。微信官方账号发布信息869条,无总阅读量统计;发布头条782条,总阅读量54万;百家号发表文章976篇,总阅读量1129万;澎湃发表文章98篇,点击量151万;人民日报发表文章106篇,阅读量27.8万;网易发布672篇,总阅读量27.3万;搜狐贴吧351篇,总阅读量14.7万。

(2)单条信息的最大阅读量。头条号18.5万,百家号8.8万,网易号7.5万,澎湃号3.8万,人民号1.5万,微信官方账号6884,搜狐号3630,最低阅读量为零。

(3)日均信息阅读量。按照2021年1月前30天计算,微信官方账号579,搜狐301,头条363,人民号4583,网易号6501,澎湃号18316,百家号88981。

(4)百度关键词收集。以1月31日百度的记录为例(不同电脑显示结果不同)。百度一下“本单位”,发现相关结果约为706万,已经达到“本县”1080万的一半以上,与本市其他县区持平,比本区几十万的乡镇高出数倍。

(5)活跃作者周排名。在发布“本地区”的相关信息方面,“本单位”经常位列周榜前十,成为活跃作者。

二。发展状况和经验

(1)十个手指有长有短,各尽所能的弹琴;

1。微信官方账号。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订阅号)运行时间最长,但阅读量较低,因为微信官方账号主要依靠熟人链作为传播渠道,不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非粉丝因为针对性强,受众范围窄,只能在微信群或者朋友圈传播。平时流量基本集中在辖区群众和社区工作者,但因为推送精准,用户粘度高。

2。百家号和头条号。百家号两年总阅读量突破1000万得益于受众广泛,属于百度旗下产品。无论你是否关注,百度都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手机看到它发出的信息。头条总阅读量53万,但大部分资讯单的访问量都在10次以下,即使是原创也很难超过1000。但有一条关于疫情期的便民原创信息,18.5万独家,可见平台传播面广,但需要内容吸引网友关注。

3。人民号,汹涌号。这两个平台以新闻为主,阅读量中等。观众大多是关心时事政治的人,水平比较高。阅读用户基本上对这些信息感兴趣或需要。总的来说,流量还是比较稳定的。在关键词收录和自然排名方面,澎湃号略胜一筹,而在精准推送方面,作为党政喉舌的人民号胜出。

4。网易,搜狐。这两个平台的阅读量极低,功能主要是信息收集,可以方便网民搜索相关内容。毕竟网易和搜狐都是国内老牌的互联网巨头,他们的网站建立的更早,权重也更高。发布的信息容易被收录且两站外链多,一条信息可以出现在多个页面,这也是“这家公司”这个关键词收藏量剧增的原因。

5。新华和企鹅。新华阅读量很高,基本上几千到几万。但是平台不好注册,发布后通过审核的门槛很高。企鹅号可以将内容同步推送至腾讯各平台,但阅读量似乎有些不雅观。不知道是太分散了还是什么原因到现在都没搞清楚。

(2)微信官方账号选择“必问”,其他平台选择“附加题”。

在操作上,单位以微信官方账号为“必问”,其他平台为“额外题”,弥补微信官方账号的一些不足,快速抢占网络宣传阵地。这是因为微信官方账号功能比较齐全,除了发布信息,还可以互相互动。因此,单位在微信官方账号上设置了“了解单位、便民服务、新媒体矩阵”三个板块和10多个子菜单。栏目涵盖单位概况、互动交流、政务公开、通知公告、在线服务等。通过子菜单,还可以直接使用便民小程序“VIP服务”和“互联网加监管”,访问区人民政府网等新增。

微信官方账号每天只能发布一次信息(最多8条),而其他平台覆盖面广、影响力强、信息传播快,弥补了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劣势。尤其是头条号和百家号,可以随时发布信息,审核时间快,更容易在第一时间发布。

三。面临的挑战或困难

虽然该单位在新媒体矩阵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仍存在诸多困难或挑战。

(1)缺乏资金和人力。由于缺乏资金保障,无法购买运营所需的一些基本辅助软件和资料,导致新媒体平台功能不全,使用受限。由于人手不足,办公人员通常负责政务新媒体运营,不够专业,容易造成内容空空洞、形式死板、信息更新慢。

(2)缺乏资源和整合。虽然在区委网信委的领导下已经建成了区政务新媒体矩阵微信群,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政务新媒体还没有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没有完全形成整合、协调和团队战斗力。

(3)缺乏技巧和指导。由于网络宣传员只是兼职,有其他任务,时间不够,技能不足,政务新媒体运营不需要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严重制约了政务新媒体运营的发展。同时,由于缺乏指导,也造成了能力有限,业务不熟,无法有效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缺乏机制和激励。对于政务新媒体运行中的“散、慢、乱、差”等现象,由于缺乏监督和奖优罚劣的制约,创新动力不强。

第四,下一步

下一步,该单位将继续深化新媒体矩阵建设,坚持抢占舆论导向新高地。

(1)解决问题,补短板,扬长避短。加强自传播,开放群众服务,不断推动政务新媒体的创新发展。第一,不断完善新媒体矩阵体系,开设更多有价值的新媒体平台账号,拓宽信息宣传渠道。二、更新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如定期组织学习信息业务知识,开展信息工作研讨,使社区信息工作队伍逐步从兼职走向专业化。

(2)写资料,找素材,导向性强。继续在网络信息上下功夫,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一、坚持写好资料,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挖掘基层工作亮点,把正能量转化为正面宣传。二、充分利用官方信息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环保知识、科技知识等。,保证网络的正向。

(三)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共谋发展。加强党群、干群、政企互动,学习新经验,探索好方法,探索构建多方参与的新型矩阵体系,进一步整合资源、汇聚力量,形成群众、企业全面参与网络宣传的链条,促进网络宣传良性互动。

展望未来,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让新时代的政务服务更加亲民、更加智慧,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时代红利,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政务服务。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