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省钱app是真的吗(“1元秒杀手机”疑诱导充会员,背后公司已被列经营异常名单)

实习生王默初本报记者卢新文

近日,消费者姜女士向投诉平台反映,2022年1月28日,其70岁的父亲在爱车快上看短视频时,被一则“1元秒杀手机”的广告吸引,随后在页面指引下,花29.9元为“全民省钱买”APP会员充值参与活动。

当晚,姜女士下班后听说此事,意识到父亲可能被骗,于是接过父亲的手机,想操作退款,但未能成功。后来姜女士在网上发现,很多人反映家里老人也经历过和父亲类似的情况。

论文注意到,“省钱全民”APP的开发公司北京科朗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18日被北京市怀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是“无法通过户籍所在地或经营场所联系”。



《全民省钱》在安卓应用商店下载164万次。

1元抢手机活动涉嫌诱导会员,之后会员费不能退

姜女士介绍,她70岁的父亲通常会在Aauto上看短视频,以更快地消磨时间。2022年1月28日,父亲在Aauto快上看到一个“1元抢手机”的广告视频。他被它的宣传内容感动了,想参与进来。然后在广告页面的指引下,他“莫名其妙地花了29.9元给会员充值”。

姜女士说,当晚她下班后,父亲提到这件事时,她发现不对劲,认为父亲可能被骗了。

姜女士告诉该报,她父亲购买的是一个名为“为所有人省钱”的应用程序的成员。虽然已经交了会员费,但是当姜女士查看父亲的手机时,发现手机里并没有下载这个APP。此外,姜女士还发现,父亲在Aauto快消支付了会员费,但在Aauto快消平台没有订单的支付记录。

姜女士说,虽然钱数不多,但父亲得知可能被骗后心情很不好,“松了一口气”。为了妥善解决此事,姜女士希望能顺利完成退款。但她在下载了“为所有人省钱”APP后表示,虽然人工客服承诺退款会在1-3个工作日内到账,但始终没有到账,之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人工客服了。

“其实我父亲没拿多少钱,但是因为这个心情不好,对老人的精神状态影响很大。”



好省钱app

2022年1月18日,该应用程序的开发商方公司被列入商业异常名录。

被很多人称为“欺诈软件”,已经被列入异常业务目录

论文梳理发现,小米公司曾经有一款名为“为所有人省钱”的APP,但小米公司在2020年12月22日发出通知,称要将该APP下线。

论文就此事联系小米客服,对方查询后确认了此事,称目前的“全民攒钱买”APP与小米公司无关。

该报注意到,Android应用商店中“为所有人省钱”应用的下载次数高达164万次,但得分仅为1分,评论普遍将该软件称为“欺诈软件”。

论文记者在安卓商店下载了这款软件后,试图通过在线人力客服咨询“1元秒手机”活动详情和会员费退还规则,但等待多时,仍未能与人力客服取得联系。

网上有上百条关于“全民省钱”APP的投诉。消费者反映的情况和姜女士父亲经历的情况大体相似,就是平台的会员拿不到退款,联系不上平台的工作人员。

工商信息显示,“全民省钱”APP的开发公司北京科朗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18日被北京市怀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是“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2月25日,该报就此事联系了阿奥特莱斯。对此,a auto quickless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核实,“全民省钱买”APP由北京科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后授权北京步鼎方舟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使用,a auto quickless仅与步鼎方舟公司有合作关系,企业信息网络状态正常。

针对用户反映的退款纠纷,前述Aauto Quicker负责人表示,如果广告发布方即Buzing方舟公司不配合,Aauto Quicker可以协助处理退款事宜。

律师:或涉嫌诈骗

北京(沪)律师事务所吴律师表示,就目前情况来看,“全民攒钱买APP”的行为可能涉嫌《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的欺诈。

吴认为,要根据广告的内容来确定广告是否足以使消费者产生错误的认识,缺乏应有的提示义务。如果广告中有明显的诱导倾向,对消费者有足够的误解,那么广告发布者就涉嫌欺诈。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八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广告发布者退还相关款项,并赔偿消费者受到的损失。

就消费者提供的截图来看,吴认为广告发布者存在诱导欺诈的可能性很大,消费者可以向工商局及相关部门投诉,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广告发布者欺骗了大量的人和大量的钱,或者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也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消费者可以去公安机关求助。

责任编辑:唐摄影编辑:乐玉凤

校对:阎石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