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有人欢喜有人忧!喜忧参半的原因是回家过年!
一个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单位的员工一边忙着岁末年初的各项工作,一边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春运。
有些人因为疫情反复,不得不选择在老家过年。有些人因为疫情不方便回老家过年而暗自高兴。
这些天,小王在工作中总是情绪高涨。这场疫情让他无法回到家乡,却让他很开心。用他的话说:“今年不回老家过年,一年都不忙”。一问原因,大家才明白,原来是怕给红包(也叫压岁钱)。
小王说,这几年不知道是物价涨了,还是人心膨胀了。最近几年,家乡流行大红包,最低拿600,最高拿1000+不限量。而且,这还只是给晚辈的压岁钱,给长辈的就更多了。
小王感叹,不是不想给晚辈长辈发红包。毕竟他是带着压岁钱长大的,但是人太多,钱太多,他真的负担不起,但是回家总是要送压岁钱。
他说过完年,好不容易筹了点钱,过年回老家,又被打回了原形。有时候他春节回来就要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穷”生活。
每个月都要还房贷和车贷,压力很大。所以,想想过年不回家也挺省钱的。第一,你不用付路费;第二,不用给压岁钱。你可以多转一些钱给你爸爸,让他们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放松一下,给自己省点钱。
现在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越来越害怕回家过年。除了怕父母亲戚长辈逼着结婚生子,怕被同龄人比,怕给红包。
作为春节的习俗,给晚辈和长辈发红包是一种必然的礼仪。给学弟学妹发红包,是表达对他们的爱,也是祝福他们健康成长,充满活力,万事如意。给长辈发红包是对长辈的一份爱心,也是祝长辈身体健康、幸福、长寿、好运的意思。
发红包本是美好的愿望,现在却成了很多人的负担和痛苦。是不是违背了红包的初衷?
II
在每个人的记忆中,春节应该是欢乐的、激动人心的、热闹的,尤其是对孩子们来说。对于孩子来说,一年中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候就是春节了。他们不仅可以穿新衣服,还可以得到红包。
对每个人来说,春节应该是欢乐和团聚的时刻。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不管前一年发生了什么,都是去年了。新年到了,是时候过一个热闹快乐的春节了。祝新年好运,万事如意。
中国有句俗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没钱真的不敢回家过年,就算有钱也不敢回家过年。
几年前,Dimension和腾讯财经做的一项关于春节消费的调查显示,过年“三座大山”:红包、压岁钱、结婚礼物。
37.06%的受访者预计春节消费在1万元以上,近10%的人通过借钱过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人的消费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开支。
近七成受访者表示春节会给长辈发红包,其中26.81%的受访者会给长辈发红包,这已经成为春节最大的开销,80后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32.28%。
80后是压岁钱负担最重的一代。调查显示,99.31%的80后表示春节要给压岁钱。
只有2.18%的人表示春节回家不要压岁钱,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压岁钱数额会超过2000元。
41.42%的受访者表示春节消费超过其月收入;另有2.48%的人春节花费超过半年收入;另有9.1%的受访者表示,过年主要靠借钱、借花、网贷和朋友支持。
春节回家成本高,让很多年轻人“过年说变就变,过年怕生病”。
三
现在,许多年轻人宁愿值班也不愿回家过春节。
前几天安排春节档期的时候,我就觉得很难协调。打听了一下,几个年轻同事居然说春节不回家可以值班,省了我不少麻烦。
但这也让我觉得,他们之所以不想回家过年,不仅仅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因为回家过年的成本太高。
事实上,春节在中国意味着家人团聚。没有谁真的不想在家,不想在家,不喜欢人情世故,不能想家。
小宇想说,忙了整整一年,这几天盼着团圆。我们能不能把岁月变得简单一点,就像我们小时候,一家人吃着开心的饭,父母和孩子都很开心,我们就想把气氛变得更温馨更幸福。
不要急于求成,一下子比较各种东西。谁不想成家立业,有房有车,过上人人羡慕的生活,但这就是社会现状: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房价高得离谱,一个人的生活已经捉襟见肘,根本没有精力去想别的。
春节应该是圆的,和谐的,愉快的。让春节少点压力,多点温暖不是很好吗?
相信大家都会像小时候一样,盼望着过年,渴望回家。
最后,小雨在这里分享一个春节发红包的方法:用微信发“红包”。既然无法避免,那就灵活一点,建立一个家庭群聊一起玩微信抢红包的游戏,邀请家里所有的老少都来参加游戏。同时,抢红包的人越多,发的红包也就越多,这样不管是给红包还是抢红包,都要交钱。其实真正的红包。这样不仅好玩,还热闹,关键是省钱。
当然,这只能针对亲戚,小一点的孩子还得考虑给别的红包。
至于那些不是很亲近的亲戚朋友,能免俗就免俗。他们真的不能免俗。自己不要肿胖,量力而行。话说回来,红包不就是从我们手里发出去的吗?多装少装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简而言之,小鱼认为红包给人祝福,他们给人好运。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无缘无故地,它们给年味增添了一种“怪味”。
最后,小雨祝大家虎年好运!拥有虎虎虎虎的健康,快乐,心情,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