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会计网(http://www.kuaiji.com/)。想了解更多会计政策、会计税务实务、考证信息,可以搜索百万以上会计都在关注的微信号——会计网(ID: wwwkuaijicom)获取最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可变现净值是指日常活动中的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净值。那么,如何确定可变现净值呢?
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不能随意计算可变现净值,避免利润操纵。
(2)持有存货的目的;有两个目的:一是继续生产,二是直接对外销售。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
考虑这个因素,就是不能只根据当前的情况来做分析判断,还需要考虑未来一段时期的情况。例如,2009年12月31日,计算了一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目前市场价格分析,可变现净值可能较高,但已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国家新政策出台将大幅降低产品售价,并有减值迹象。
不同情况下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一)持有销售合同中未约定的直接用于销售的产成品、商品和其他商品的存货。
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例如,企业持有一批无销售合同的商品,市场价为100万元,进一步销售将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税金为8万元,则可变现净值为100-8=92(万元)。账面成本为95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万元。
(2)持有待售材料等。,没有买卖合同。
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
(3)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关键点)。
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材料是否计提,应结合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当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应计提材料减值准备;当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时,即使材料的市场价格低于材料成本,也无需计提。
可变现净值=该材料生产的产成品的预计售价-深加工成本-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
(4)为执行销售合同或服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
可变现净值=合同价格-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企业持有同一存货的数量超过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中订购数量的,应当单独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比较相应的成本,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金额。合同外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售价为基础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