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财经周刊(ID: cjtxzk)
文|徐如林
编辑|车王
对于电商来说,可能没有什么比假货和劣质产品的收费更敏感的了。但有一家“网络名人公司”三年来深受资本市场欢迎,交易额猛增。然而,其假冒商品和严格执法的非法商家频频见诸报端,令人拼多多。
近日,拼多多被曝出销售涉黄涉暴商品、“非法冻结商业资金”等一系列问题,将这家成立三年来GMV已过千亿的网络名人公司推到了负面舆论的风口浪尖。
为应对舆论危机,在刚刚过去的端午下午,拼多多紧急组织召开临时媒体沟通会,拼多多创始人黄征罕见上台回应外界质疑。他在现场不断强调,平台为了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对违规商家进行了看似苛刻的扣款,而所有商家都向消费者支付了100%的扣款,平台并没有从商家的罚款中获利。
△拼多多创始人黄伟现场与记者对话
黄征认为,拼多多之所以对商家进行巨额处罚,是因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电商可以通过卖假货获取暴利。“就算你关了我的店,我还可以继续开店。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如果我知道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一批有问题,我会赔偿消费者一批。”
不过,当记者问及拼多多到底赔了消费者多少钱时,拼多多表示:“具体金额不清楚,我们遵循了平台规则。”
但对违法商家的严格执法引起商家不满,6月13日全面爆发。同一天,一名网友发布了一段网络视频,视频中多名商家聚集在拼多多上海总部大楼,集体声讨后者“非法冻结业务资金”等问题。图片信息显示,示威者身着“拼多多,非法冻结商家资金,还我血汗钱,欺骗消费者”的白色t恤。他们情绪激烈,甚至一度发生肢体冲突。
次日,拼多多给出官方回应,称当日有14家商家以“维权”名义与办公保安人员发生冲突,干扰了正常办公秩序,并进一步指责涉事的14家商家中,有7家在卖假货,6家商品描述不符,1家存在虚假发货。证据确凿。根据商家入驻平台时与拼多多签订的平台合作协议,拼多多根据相应情况对问题商家进行处理。
据当日现场维权人士介绍,部分商家因虚假发货、商品与描述不符等被拼多多罚款数万元。资金全部被冻结,有商家反映在拼多多也受到了无理冻结资金、关闭店铺的处罚,金额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财经天下周刊》从拼多多的一个商家维权群了解到,部分商家因物流原因,一年内被平台认定为“虚假发货”4次。
根据拼多多为商家制定的规则和说明,当平台发现某商家有疑似假货时,会临时提高该商家的保证金金额,该金额为该疑似假货历史总销售额的10倍。此外,还将采取限制店铺资金提取等措施。
对此,据说拼多多为商家设置的这些五花八门、数额巨大的处罚条款,可能是平台的收入来源之一。对此,黄征解释说,拼多多不可能从商家的罚款中获利,因为资金不是存到平台,而是在第三方,商家的扣款应该100%返还给消费者。
“如果这笔资金要存一年,那你知道存一亿元的利息要多少钱吗?如果利率这么低,100亿必须存进去。100亿是什么概念?”黄伟问。
拼多多没有说明商家的罚款交给了哪个第三方。但拼多多对商家进行大金额、重格局的处罚,确实不太寻常。
今年5月底,一位消费者在拼多多购买咸鸭蛋,因孩子拉肚子,商家被扔下。该商家在拼多多平台的三家店铺一夜之间全部被封。拼多多给出的理由是“因顾客投诉,食用小张家购买的咸鸭蛋后出现腹泻,经鉴定为产品质量问题”。
据店主小张称,他还被罚款9万元,是当初付款的10倍,店内40多万元资金也被冻结。让小张无法接受的是,他的所有订单都为此受到了处罚。
对于类似的咸鸭蛋事件,拼多多给出的回答是,平台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快速处理了消费者的案件,也看了这款产品的其他相关投诉和评价数据,“咸鸭蛋有很多问题。我们处理的最终结果是,对所有投诉和有评论有问题的消费者,我们都做了消费者赔偿。”
对于这个问题,有消费者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电商平台严厉打击商家虚假销售,这是规范平台环境的好事,但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判断,不宜粗暴决策。一位行业律师认为,商家和平台应该以双方签订的合同为基础履行合同。如果在沟通过程中出现纠纷,商家可以通过诉讼解决。但律师也表示,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显示平台有权对商家做出冻结资金等强制行为。
不少商家直言,他们已经将拼多多告上法庭,但至今没有判决结果。他们和拼多多的斗争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