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购官网登录1698摊位(义乌推进实施“十个一”专项行动 助推乡村振兴)



陈达马凡资料图

“低散”农业何去何从?乡村振兴路在何方?为破解农业农村面临的发展瓶颈,义乌近日出台《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十个一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着力解决农业“低分散”问题,进一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推进农村产业振兴。

扶强做优,深入实施农倍增计划。支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升义乌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推进这项工作,义乌市提供了四项配套措施。第一,加倍财政政策支持。农业、科技、金融等部门原有及未来重点专项金融政策将对试点企业提供有条件的双重支持。二是建立需求导向的支持机制。专家顾问带领团队为试点企业进行“诊脉”,根据不同企业的发展需求,配置菜单式服务资源,提供定制化政策支持。三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农业企业开展农业物联网建设和应用,重点支持种植领域,采购农业物联网技术相关软硬件。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扩大试点企业信用贷款,对试点企业给予优惠利率。

同时,围绕和美村“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农村更和谐”的建设目标,通过引进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培养一批农业人才队伍、做强一批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优势品牌、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一批美丽农村、构建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淘汰一批“低散”企业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本形成产业生态布局、生产清洁可控、废弃物循环利用、产品优质高效、农村整洁优美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为配合“十个一”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义乌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农业“标准地”改革。在顶层设计方面,创新建立了农业“标准地”的“1357”规则体系,明确了农业“标准地”的定义。根据不同类型耕地的农业生产控制要求,将农业“标准地”分为三类,设置“投入产出、设施设备、安全环保、区龄、带动效益”五项控制指标,为耕地投入和利用设置刚性约束。同时,调查评估、土地出让、招商引资、合同供地、服务保障、指导监督、奖惩等七大管理操作流程。,规范农业“标准地”项目前期评估、事中服务和事后监管程序。目前,新引进7块地块,涉及农业“标准地”4532亩,其中一类325亩,二类2509亩,三类1698亩。已确定67块土地,涉及2.89万亩农业“标准地”。佛堂镇、王萍村等3个区块2935亩率先完成农业“标准地”项目签约,由义乌市建元水稻专业合作社和浙江万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期限10年,经营种植水稻作物,总投资1581万元。目前,水稻播种已经完成。预计早晚稻产量480公斤/亩,单季稻产量680公斤/亩,可增收230元。

实施乡村振兴,将农村土地从传统的农民分散经营转变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此,义乌还出台了《义乌市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旨在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离制度,切实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加快释放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流转闭环。“对于承包人来说,有了‘身份证’,土地承包合同就可以作为贷款的抵押凭证,既增加了一个融资渠道,又使手续更加便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原标题:《十个一”专项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原作者李霞、楼义强。编辑肖童)

义乌购官网登录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