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张玲
近日,中日两家无印良品公司的纠纷有了新进展。
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11月4日公布的判决书显示,北京棉田纺织有限公司(北京无印良品公司的母公司,以下简称棉田公司)起诉无印良品计划有限公司、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无印良品公司)商业诽谤一案,胜诉,获赔40万元。
索赔310万,判40万。
两家公司关于无印良品的商标纠纷已经持续多年。
2015年4月,北京棉田公司、北京无印良品公司作为共同原告,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无印良品计划、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要求被告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法律责任。
2017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认定无印良品在日商标侵权成立。除停止侵权并赔偿原告损失40余万元外,还要求其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在天猫“无印良品官方旗舰店”及mainland China实体店作出30日声明,消除影响。
日本的无印良品拒绝接受并上诉。2019年11月4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2018)民初字第172号、第173号民事判决,维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原判。
当年11月10日,天猫“无印良品官方旗舰店”和线下实体店发布声明称,其他公司在布料、毛巾、床罩等商标类别注册了“无印良品”商标。
对此,棉田公司认为,这是日本无印良品党散布、捏造的谣言,导致公众认为棉田公司的“无印良品”毛巾、被子等商品是山寨货,给棉田公司造成损失,构成商业诋毁。
因此,绵天公司再次起诉日本无印良品,要求法院判决日本无印良品赔偿公司因商业诽谤造成的经济损失300万元,同时赔偿公司为停止侵权所支出的合理费用10万元。此外,还要求法院判决无印良品在天猫和京东发布声明。COM官方旗舰店、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中国大陆所有实体店、经济日报、凤凰网。com连续一个月来消除影响。
2021年7月,北京市朝阳人民法院依法认定,日本无印良品党此前发布的公开声明客观上存在与事实相反的表述,实际上贬损了绵天公司的商誉,商业诋毁事实成立。最终判决日本无印良品赔偿棉田公司经济损失30万元及律师费10万元。
商标纠纷,有没有注册商标?
从成立时间来看,无印良品日本成立于1980年,棉田公司成立于2000年。那为什么双方在商标权上打了这么多年?即使无印良品输了,它也不得不守口如瓶,说它被注册为商标。这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双方争议的焦点主要是无印良品的24个国际类别的商标权。
中国商标网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11月4日,无印良品商标共有68个,国际分类24个,但其中只有8个是无印良品在日注册的。
棉田公司是第一个在这个国际分类中注册无印良品商标的公司。它早在2000年4月就申请注册,并于次年获准注册。服务包括棉织品、毛巾、浴巾、枕套、被子等。此后,绵天公司通过申请商标的方式,陆续覆盖了真丝印花绸、印花棉布、家用亚麻、丝(布)、羽绒被、毛毯、丝毯等24大类商品的大部分。
虽然日本无印良品自2005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注册了许多商标,但在这一类别中似乎落后了一步。目前,在24个类别下,该公司只能在一些伊斯兰隐士的窗帘、壁龛(布)和寿衣产品上使用无印良品商标。
2001年4月,日本无印良品对绵天公司的第1561046号商标提出异议申请,这是2000年申请的首个无印良品商标。
2004年1月7日,商标局裁定核准绵天公司第1561046号商标注册。2004年1月20日,日本无印良品不服上述裁定,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异议复审。随后通过一、二审行政诉讼程序,商标评审委员会维持了该商标的核准注册。
2012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2号判决,认定日本无印良品提供的证据只能证明其“无印良品”商标于2000年4月6日前在日、港、中等地的宣传和使用及其在这些地区的知名度,不能证明其“无印良品”商标在中国大陆第24类毛巾等商品上实际使用并产生一定影响的事实,故维持二审判决。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棉田公司与日本无印良品公司因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发生了多起纠纷。虽然已有胜诉案例,但因“无印良品”商标使用不规范,绵天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已被多家法院认定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编辑:小莫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