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不显示朋友圈是怎么回事但能看到发动态(微信新功能:「自动播放朋友圈」?)

微信又火了,因为一个新功能。





自动播放朋友圈是什么操作?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在微信上用语音/视频给你打电话,而你恰好最近更新了朋友圈,那么在对方等你接电话的同时,朋友圈里更新的图片和文字就会滚动显示。





辣么,这个小功能,为什么要搜辣么?


虽然有人觉得小功能很有意思,会带来惊喜感,但从热搜情况来看,大部分网友还是为这个功能吐槽。





想想吧。别人在等你接电话。的确,整个注意力都集中在屏幕上。这时候滚动的力量和别人不小心刷到你的朋友圈是不一样的。。





况且作为一个农民工,我平时接到的电话不是领导就是长辈,这无论如何都不合适。





老板给你打电话,结果你的假期自拍在老板的手机屏幕上轮播。。





老师找你谈论文,结果你最近在朋友圈的表情包好像在抱怨什么。。





微信不显示朋友圈是怎么回事

有一些身体图像不适合展示。反正打电话的朋友很害怕。





于是乎,在吐槽声中,微信的另一个新功能就是热搜。


但是,季哥说但是。实践真理,不要被热搜吓到。


首先,不是所有的手机都会遇到这个功能,至少在机哥那里,最新版本的iOS微信会有,安卓没有。


其次,它不会仅仅在十几个微信通话后就“自动”广播朋友圈。热搜是真的有点夸张。


而是在头像下面有一个“看看他的近况”选项,点开就会有朋友圈的图片显示。





当然,网友更关心的是这个显示功能会不会泄露隐私。


比如你的朋友圈屏蔽了对方。对方打电话的时候,如果能看到朋友圈的内容,岂不是一个突破?





别担心,纪哥其实测过,如果某个朋友圈屏蔽了对方,是不会显示出来的。


如果你的朋友圈三天可见,最近三天没有发朋友圈,那就什么都不会显示。


所以~这个小更新有点社交死亡,但并没有完全死亡。





事实上,吉格可以理解为什么网民如此担心一个小功能会在微信联系人面前出丑,导致“社交死亡”。


真的是因为,以前微信更新的社交死亡功能还少吗?


比如“拍”一个大规模社会死亡的场景,你还记得吗?


当时很多人贪图新鲜感,觉得拍一拍很好玩,自己也套了一句俏皮话,结果悲剧了。。





长辈老师拍拍自己,不小心“喜欢当爸爸”,但还是长辈的爸爸。这个时候,似乎没有比老老实实道歉更好的办法了。


但是,如果你遇到一个比“尖叫爸爸”还要离谱的球拍,那神仙也救不了你。


比如像这个,怎么回答都很奇怪:





有些人追根溯源。既然是拍子开的玩笑,他们就直接在拍子上自问自答,给他们一个台阶下。





更多的社会死亡场景是大家无话可调戏,当事人答不出话的尴尬。





沉默是一群工作者,他们今晚经历了一个社会的死亡。


因为大家用微信太频繁了,微信上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功能,如果用不好,可能会误击社交死亡功能。


不过其实在其他常用app中,社交死亡功能也抓了不少,机哥总结一下,免得踩坑。


淘宝瞬间


可以,这个功能在淘宝。


作为一个购物App,它记录了你买过的东西。说实话,和一个人聊几个月,了解他比看他的购物记录要好。


所以,暴露购买记录是比微信聊天更可怕的社交死亡。


淘宝圈是一个可能会暴露购买记录的功能,需要注意。


你打开淘宝,在“我的淘宝”上面,看看有没有“淘宝圈”栏目。





如果没有,恭喜你,这个功能还没有启用。


如果有,请注意。可能你是被选中无意识激活这个功能的。


第一次点击淘宝圈,会弹出一个“返现特权”窗口。如果不仔细看,点“确定”,你买的食品百货产品会自动分享。





哎,多多少少是归纳出来的。


据实测,在淘宝圈可以看到非好友的购买记录。即使你在淘宝没加几个好友,购买记录也可能出现在淘宝陌生人圈里。


这位大哥被骗了,他买的杯子暴露了。





避免社交死亡,记得调整淘宝圈的权限。


方法是进入淘宝圈→点击右上角设置→隐私设置。


在隐私设置中,可以选择对购买的商品取消分享,也可以直接拖到底部,选择“关闭淘宝圈”。





另外,季哥提醒大家,有事可以在淘宝设置里查看,选择“隐私”。





个人主页有几个选项。注意“个人主页”和“淘宝圈”是两回事,别人点开你的头像就能看到个人主页,所以每个人都会有。


建议将个人主页的所有内容设置为“只有自己能看到”,这样就没人能看到我评论过什么产品了。


如果其他人不想知道他们关注的是谁或商店,可以关闭“允许我查看我的关注者/粉丝列表”。





微博和Aauto更快。


在微博里,所有你赞过的微博,别人都能看到。这不是常识吗?但是季哥还是要啰嗦。


“某某明星手滑赞微博”的新闻偶尔会爆出。算了,你不要夸你家小姐的记录,都是网友看到的吗?


今天要说的是微博里的另一个bug,可能会暴露你的账户名。


大家心照不宣的互联网法则是:“朋友圈很阳光,微博很可怕”。微博成了一部分人的私人领地。微博里发的东西不想被微信朋友圈的人看到,所以不会暴露自己的微博名。


但如果你把一条微博从微博App分享到微信,给微信好友看,像这样:





在微信上,朋友点开你分享的微博,你可能会在底部看到“内容为大家分享”,你的微博名就会暴露出来。





网友们苦心隐藏的微博名字被揭露了。





发现这个bug后,微博修改了分享机制,终于不用太担心了。


但是,在其他跨应用程序的共享过程中,用户名仍然会被暴露。


比如你从Aauto更快的分享一个视频到微信,每次都会显示你的账号。





兄弟,我只是想和微信好友分享一个视频,不想分享整个账号。我不知道应用程序什么时候能理解。


共享屏幕


由于网上会议和网上学习增多,经常听说有人因为“共享屏幕”功能而死。


开启分享屏功能后,每个参加在线会议的人都可以看到你在手机或电脑上做的事情,所以你真的要小心了,把分享的范围查清楚。





很多人因为暴露了聊天记录而死,像这样:





室友之间的调侃已经不要脸了,小情侣之间就更不用说了。......





有的人上网钓鱼,以为同学老师不知道。其实他们是在看小*文的全过程,屏幕分享,直播。





投影屏幕


屏幕投影功能类似于共享屏幕。还把你手机或者电脑里的内容给所有人看,这是社交死亡的高发。


职工大会上,手机一刷屏,就有一条吐槽单位食堂的消息。太好了,整个单位都知道了。。





我还有一个朋友,我父母亲戚,来家里看电视。他在另一个房间玩手机,不小心把手机相册放在了电视上。


他对此一无所知,直到他的老父亲在隔壁尖叫。。画面太美,此处省略画面。


蓝牙


目前大家的手机和电脑一般都是开启蓝牙功能的,蓝牙音箱/耳机是比较常用的。


一不小心犯了错,又会死一次。虽然蓝牙通常只是分享声音,但也不比上面分享图片好多少。


比如这个著名的stem图,大家都能理解:







我不知道。原来各种app和智能硬件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这么多的社会死亡场景。


一方面,有一些功能或者使用细节我们没有注意到。另一方面说明很多app可以设计的更清晰。





或者像浏览器隐私模式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摆出一个“反社交死亡”模式。吉哥是第一个支持的。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