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讯(记者马佳)在“含苯乙基间苯二酚(业内称' 377 ')的美白产品不能以普通化妆品形式备案”的消息被证实后,大量在售含“377”的产品被下架,相关企业陆续撤回以普通化妆品形式备案的新品。如何使用含有“377”成分的化妆品?红没药醇等其他美白成分会步“377”后尘吗?
“377”组件不能使用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润百颜、百芝萃、约翰杰夫官方旗舰店等品牌紧急下架了标注为“含有‘377’成分的普通化妆品”的相关产品。一位化妆品配方工程师向中国商报记者提供了《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化妆品备案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需在12月20日前上报注册产品配方中添加“377”产品的调查进展情况。“含有‘377’成分的普通化妆品面临下架的命运,相关产品必须按照特殊化妆品进行注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特证’。”化妆品配方工程师说。
“377”一直是化妆品企业非常流行的美白成分。“377”是化妆品原料“苯乙基间苯二酚”的俗称。它的主要功能是美白皮肤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201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这种成分用作化妆品原料,使用限量为0.5%。
值得注意的是,“377”成分并非不可用,只是需要一个“特殊证明”。山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企业备案中所含的“377”成分是指注册产品具有美白功效,需要企业出具产品功效评价报告,并按照新原料注册备案要求申请特殊化妆品注册。目前含有“377”成分的化妆品都是没有“特殊证书”的普通化妆品。
以特殊化妆品形式备案的产品仍可使用“377”成分。中国商报记者查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发现,国产化妆品注册信息中含有“377”的化妆品有80种,进口化妆品注册信息较多。此外,欧莱雅光子瓶精华、兰蔻塑颜霜、城市医生377精华霜、伊丽莎白雅顿橙精华等添加“377”并注册为特殊化妆品的产品仍在上架销售。欧莱雅方面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其产品是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注册备案的,因此不受“377”事件影响。
“377”成分应严格按照特殊化妆品进行注册和备案
今年1月和5月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和《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显示,化妆品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化妆品。宣称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的化妆品,以及宣称其他新功效的化妆品,属于特殊化妆品,需要按照新原料注册备案要求进行注册或备案。根据上述规定,含有“377”成分的化妆品应归入特殊化妆品。
"企业以普通化妆品的形式进行备案,以缩短备案时间."上面提到的化妆品配方工程师承认,“377”成分的安全性是经过测试的,是可靠的。但特殊化妆品注册需要一年以上,还需要进行人体试验来评估功效,往往需要几十万元。所以有些企业为了让产品先上市销售,会避免特殊化妆品注册的形式。
目前,据华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以“377”成分为特色的产品,如润百颜净亮肤水、百芝萃377梁颖舒润面膜、约翰Jeff377烟酰胺多维亮肤精华、终身研亮精华、德玛润亮肤精华PURID亮肤精华、TJE377精华、卓资泉377VC乳液等。,已经下架停售。经查询,上述产品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的记录中均为普通化妆品。记者致电询问润百颜和百芝翠相关产品的后续处理情况。对方表示不清楚后续相关产品的处理方式,不排除重新备案再上架销售的可能。
天祥集团一位从事消费品检测检验的技术人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化妆品中添加的“377”成分限量为0.5%,确实存在从业者为了利益而添加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前者会增加产品对人体皮肤的刺激,后者会夸大产品的功效。以特殊化妆品的形式备案,有第三方机构证明化妆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不仅方便相关部门核实,还能为产品的功效提供证据。
就业环境越来越严格
“听到‘377’被叫停的消息,感觉就像被人打了脑袋。”国内某初创化妆品品牌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除了在售产品,红没药醇、烟酰胺、VC、氨甲环酸、熊果苷等成分也有美白功效。不清楚这些成分是否可以用在普通化妆品中,以及以后如何使用。
此外,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很多美白成分可能会步“377”的后尘,以后只用于特殊化妆品。德之馨大中华区销售及市场总监劳舒泉公开表示,“388”和“399”是德之馨在“377”基础上创新升级的美白产品。两款产品都含有“377”。建议企业关注最新法律法规,合法合法使用美白成分。
继“377”成分被禁止在普通化妆品中使用后,有消息称,另一种具有美白功效的大众化妆品原料红没药醇也将被禁止在普通化妆品中使用。据华商报记者查询,国内外知名品牌均有使用没药醇的彩妆产品,其中雅诗兰黛小棕瓶、珀莱雅肌源修复精华、薇诺娜舒敏保湿洁面乳、一生研缓释稳定粉底精华、百芝萃舒缓提红精华、科颜氏金盏花精华水活面霜、本本森云植物精华卸妆油等。,销量很高,目前还不是特殊化妆品的形式。如果没药步“377”后尘,上述产品可能需要重新备案。Polya的R&D总监李江表示,红没药醇目前不会被禁止用于普通化妆品,即使未来国家出台美白成分清单,也会给行业留下一个过渡期。而谣言的真实性还有待调查。
上述初创化妆品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红没药醇和其他相关成分也被禁用,作为实力不足的国内初创品牌,他们没有太多的钱和时间来支撑功效评价报告,所以只能改变化妆品配方,所以之前产品的R&D投入和备案费用相当于打了水漂,需要彻底推倒重来。
其他美白成分会步“377”后尘吗?上述山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化妆品原料是否可以使用,具体使用范围会以文件的形式在网站上公开。特殊化妆品注册后,相关原料仍可合法正规使用。
功效护肤赛道要用事实说话
《化妆品功效声称评价标准》指出:“自2022年1月1日起,申请特殊化妆品注册或者普通化妆品备案时,化妆品注册人和备案人应当按照标准要求对化妆品功效声称进行评价,并在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专门网站上传产品功效声称依据汇总。”这也被化妆品行业认为是开启“有效护肤时代”的信号。
相比其他品类,今年功效护肤赛道的选手更“吸金”。根据咨询机构欧睿的数据,预计到2024年,国内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占护肤品市场的22.9%。今年以来,投资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功能性护肤领域。专注于抗衰老的优视妍,今年6月获得红杉资本1亿元投资;专注植物科技护肤的国内护肤品牌AOEO获得过亿元A轮融资;专注修复的喜木源获得六轮融资,总金额超过5亿元。
此次“377”事件也被业内认为是对化妆品企业合理合规进行功效宣传的提醒。美容从业者孔思贞表示,含有“377”成分的普通化妆品下架,也给化妆品行业敲响了警钟。化妆品行业新规出台后,一些企业为了逃避功效评价,在宣传中去掉了“美白”、“祛斑”等字眼,而是利用宣传“377”等成分,变相向消费者传递功效信息。“只要想做美白之类的功效产品,只能先完成功效评估。只有说实话,你才能保证消费者以后买的产品是真正有效的产品。”
秦天品牌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罗表示,从长远来看,相关产品更严格的审批将有利于整个行业,一些不重视的小规模企业将从这个行业中筛选出来,这将使一些优质企业获得更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