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秦珊实习生单瑞通
2020年,超800亿件快递飞在路上,仅2021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500亿件。在不断刷新快递业务量历史记录之前,用户信息安全问题始终是悬在快递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本报近期暗访发现,快递行业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现象依然猖獗,尤其是当日实时快递单被批量高价出售。
活跃在社交平台上的快递信息购买者寻求与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合作”。
记者发现,为了解决印有用户个人敏感信息的快递单频繁泄露的问题,一些快递公司近年来推出了“隐私单”服务,其中隐藏了个人姓名、地址和手机号码。然而,隐私保护服务尚未完全普及,很多快递公司在用户发送邮件时将隐私保护服务视为非常规选项,需要人工检查后才能开启;有些快递公司只有在用户线下告诉快递员的情况下才会开通隐私保护服务。
10月11日下午,记者在ZTO快递微信小程序的邮寄页面上看到,增值服务中有一个“安全号”,服务内容是隐藏寄件人和收件人的电话信息。
有分析认为,快递公司不愿意花大力气推广这项服务,因为隐私面单隐藏了用户的关键信息,被二维码或条形码替代,快递员在寄件时需要扫码核对信息,降低了快递网点的投递效率,进而导致快递员对隐私面单的接受度较低。
随着快递业务量的不断增长,如何在立法、监管、技术上扎紧“篱笆”,堵住信息泄露的“缝隙”,成为近年来多方讨论的话题。
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简称《个人保护法》)将正式生效,为个人信息增加一个“安全阀”。
有律师认为,人身保险法综合运用强制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全面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无论哪个环节发生数据泄露和数据滥用,都是违法的。同时,个人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也对企业应当采取的数据保护措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使得企业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并在发生泄露时及时通知个人。
未大规模使用的隐私面单
据国家邮政局中国快递大数据平台监测,2020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将突破800亿件。自2021年以来,中国快递业一直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只需要6个月,比2018年提前了近半年,比2020年提前了2个月左右。
快递行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大数据的应用也渗透到快递行业的各个环节。包含姓名、电话号码、地址等敏感信息的快递单。自然成为个人信息“黑产”市场的“唐僧肉”。
近年来,不法分子在快递行业不断创新窃取信息的手段,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2020年,童渊快递被曝为企业“内鬼”,泄露快递客户信息40多万条。文中后续调查发现,快递用户信息泄露事件涉及的不止童渊一家,网上还有一个出售快递用户信息的“黑货”链条,涉及多家快递公司。大量包括快递客户姓名、地址、电话等信息被打包在网上出售,每件价格从0.8元到10元不等,有的物品一次可以卖到上万元,甚至可以提供特定区域的快递用户信息。
随后的打击整治泄密事件并没有根除这种现象。近日,本报再次暗访发现,大量实时快递单仍在被出售,并最终流入电信诈骗分子手中。
事实上,一个快递员的信息流往往要经过很多环节。快递员和快递公司内部人员都可能是泄密者,在投递环节和收件人都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快递公司实施“隐私面单”服务。
2017年,一种叫做“隐私面单”的新型快递面单开始出现。与传统的面单相比,隐私面单隐藏了用户的关键隐私信息,用二维码或条形码代替。然而,隐私列表实施几年来,并没有在全行业大范围普及。
有分析认为,技术、投入、调度效率等成为影响“隐私列表”全面普及的重要因素。鄂尔多斯东胜区某快递网点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隐私面单”主要依靠电子面单和云打印技术,网购用户能否收到带隐私面单的快递取决于商家是否安装了云打印组件。
此外,与传统面单相比,隐私面单需要快递员扫码后才能查看用户信息。传统面单一目了然,快递员投递方便。“隐私面单”要求快递员通过手持设备扫描才能看到收件人信息,投递时间决定收入,自然影响快递员的积极性。
“如果电话号码是隐藏的,调度员每次都需要打电话到我们后台核对号码,业务员发送非常不方便。每一项可能需要一分钟,节目数量会增加,所以速度不会提高。”一家快递公司的区域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配送环节“动力不足”,部分快递公司将隐私面单服务列为“非常规服务”。
记者在ZTO快递微信小程序的邮寄页面上看到,增值服务中有一个“安全号”,隐藏了寄件人和收件人的电话信息。ZTO快递告诉记者,需要隐私面单服务的客户可以询问取件的快递员。如果他们不提,就会像普通面单一样默认个人信息。
在YTO快递小程序中,记者发送邮件时会出现“隐私面单”的增值服务。点击后才能显示服务内容。如果选择打开,收件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将不会出现在运输链接中。
同样,在线邮寄平台菜鸟包裹承诺保障三项服务,包括快速送货上门、丢失遗失赔偿和隐私保护(双方手机号码和寄件人地址均可隐藏),而快速送货上门和丢失遗失赔偿是默认选项,只有隐私保护需要消费者核对,这项服务会隐藏双方手机号码和寄件人地址。
除了前述平台,申通快递直接向记者证实,他们公司目前还没有实施这一服务项目。
德邦快递告诉记者,隐私面单一直在部署和推广。如果客户(发货人)同意,就会加密。促销包括促销努力。如果推广不到位或者客户不同意,就会出现非隐私名单。不过今年双十一之后,他们会全面推出隐私面单系统。如果客户不主动拒绝,就会默认使用隐私面单。
对此,上海市交委邮政快递专委会副主任、快递行业专家赵晓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各大快递公司在隐私面单的推广上并没有取得突出的成效,前期也有一些公司陆续推行了公众诉求较多的隐私面单服务,但最近相当一部分快递公司并没有继续推广这项服务。
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很多快递公司,包括快递网点,使用隐私豁免,觉得很麻烦,会降低投递效率。明示隐私令多为企业自发行为,不存在“强制要求”。此外,国家《快递信息管理条例》并未单独对发票的信息公开作出详细要求,在制度规定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何扎紧信息安全栅栏,防止“内鬼”和信息隐藏
快递引发的信息裸奔和电信网络诈骗是当前社会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挑战之一。事实上,个人信息泄露在快递企业内部频频发生,主流快递企业对用户信息安全的重视和采取的保护措施无疑是“多元共治”中最重要的一环。
据国家邮政局和中国研究网统计,截至2019年,全国快递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与此同时,快递企业的“内鬼”频频泄露信息。2016年以来,全国70家大型快递物流企业联合建立了快递物流“黑名单”查询系统,将盗窃快件、泄露客户信息、倒卖客户信息等12种违法行为列入黑名单。会员承诺5年内不使用黑名单上的快递员。
然而,单靠这项措施并不能堵塞“内鬼”漏洞。据公开报道,近日,某快递公司内部调查发现,一线网点向同一家公司的某快递员出售客户个人信息长达两年,共计4000余条。此外,一家快递公司的很多客户都接到过诈骗电话。据该公司调查,该公司一名员工在一个月内大量查询了两万多条客户记录,并多次使用他人账号查询信息。
在近期的快递行业网络安全峰会上,菜鸟公司物流技术数字化业务总监曾碧涵公开表示,自2012年以来,全球数据泄露事件数量呈增长趋势。“我们期望通过技术手段,将收件人的真实手机号码转换成虚拟手机号码(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并打印在面单上,以保护收件人的隐私。”
申通在峰会上表示,已在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共享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客户信息安全。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通过隐私协议获得用户同意,仅收集与提供服务相关的必要用户信息。在数据存储方面,申通对存储的敏感字段进行脱敏和去标记,只有经过严格授权才能访问相关存储信息。同时建立流程机制和规章制度,保证数据不泄露,不被非法使用。
近日,福建漳州某快递网点老板因出售客户信息被警方抓获。
此外,今年4月19日,天猫超市宣布正在随快递包裹赠送快递盒隐私贴。隐私贴通过覆盖快递盒面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天猫超市表示,设计的隐私贴粘贴方便,防折角,能适应市面上99.9%的快递盒单一尺寸。首批隐私贴在杭州发放。
天猫超市表示,目前通过技术手段,快递盒中90%的顾客电话号码和姓名已经模糊化。然而,考虑到财产收集和丢失部件的重新交付等实际问题,消费者的地址仍然不能完全隐藏;天猫仍有10%的包裹由童渊和中通等合作物流公司递送,完善的隐私保护计划尚需时日。
今年4月19日,网上零售超市天猫超市宣布,正在随快递包裹赠送快递盒隐私贴。隐私贴通过覆盖快递盒面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快递业专家赵晓敏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快递公司不能只关注效率。对于主流快递上市公司来说,用户权益受到侵害后能否及时披露和报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他认为,针对层出不穷的快递信息泄露事件,快递企业除了在法律法规方面继续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外,更应该把快递信息安全和企业利益放在同等的位置。
随着个人信息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个人用户对快递单上的信息越来越敏感,部分用户在收到快递后会对包裹上的快递单进行处理,防止因随意丢弃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在淘宝上,记者以“涂改快递”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快递记号笔、热敏纸修正液、秘密封条、开箱橡皮擦”等多种商品标注保护个人快递信息。
律师邢鑫建议,用户在遇到快递信息泄露案件时,首先要保留好信息泄露的相关证据,然后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行业管理部门以及相关机构投诉举报。
记者注意到,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王芯蕊律师指出,《人身保险法》综合运用强制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全面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无论哪个环节发生数据泄露和数据滥用,都是违法的。同时,个人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也对企业应当采取的数据保护措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使得企业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并在发生泄露时及时通知个人。
编辑:崔璇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