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99减50”的运算套路和设计思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希望本文能对你有所启发。
人生如戏,全是套路。运营本身就是抓住人性贪、怒、傻的弱点,用吸引人的方式吸引流量,进而促进变现,保证转化和留存。我们所说的“套路”,归结起来就是中台营销的方式,这是一个强运营的产品体系。为什么促销总能让消费者乖乖掏钱?商家如何利用推广实现利润最大化?今天,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常见的推广方法,背后的秘密。
本文对“99减50”的运算套路和设计思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希望本文能对你有所启发。
一、天猫超市的99减50看营销背后的“套路”
从优惠券上,用户能得到的最强信息是:99减50或者4天后,产品到期,可以使用。99减50后,对用户的刺激是拿到了“大便宜”,赶紧买。4天后就会过期,提醒用户“过了这个村就没店了”,要尽快下单,最大的“套路”就是限货。用户点击“前往使用”,如图,跳转到产品特定列表页面。那么这个列表页的奥秘是什么呢?以其中一个案例为例来说明:
从优惠券上,用户能得到的最强信息是:99减50或者4天后,产品到期,产品有货。
图中还显示了35g秋葵干。如果单独买一包,需要10.9元,而如果三包一起买,价格是41.7元,也就是说买多了比买少了贵。原因是什么?真相是,41.7元的秋葵,是列表页独家渠道99减50的产品,相当于半价。如果按这个算,买的秋葵不算亏,但也没你想的那么便宜。牢牢抓住了用户“贪婪”的软肋。其实就是便宜,没那么大。所以,当你去超市看到几袋食物困在一起低价出售的时候,你也要注意看看单独买是多少钱。
这里我想说一下满减(代金券)和心理账户。
这里我想说一下满减(代金券)和心理账户。
同样一件商品,标价“1000元打八折”和“1000以内200”,看似花了一样的钱,却给消费者完全不同的印象。
这其实就是“心理账户”的影响,这个账户是诺贝尔学者理查德·泰勒提出来的。根据这一理论,大部分人在头脑中会把支出和收入分成不同的账户,而这些账户大多互不相通。
所以,人看自己的钱是主观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感知是通过与内心的账目对比而产生的。
具体来说,“1000块的衣服可以买,但是不能多付8的运费(运费不算)”,“20毛钱的购物袋让我在超市购物的时候不舒服(购物袋不算)”,“花几百块和朋友吃饭没关系,但是不能减少外卖单,直到满了为止(吃社交账号,外卖日常生活账号)”......
有了这个理论,我们就可以理解满减促销的流行了:“满退券”和“满减”基本都是打折,转化为消费者的“意外之财”感,从而打破了固有的心理账户。
比如1000件打八折,实际上并没有打破消费者的心理账户,但还是在同品类比较。但如果是1000减200,就给人一种花1000元买了货,从200元中得到“意外之财”的印象。
这其实就是诺贝尔学者理查德·泰勒提出的“心理账户”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全还原有两种方式:1。满足优惠力度后使用优惠券;2.满足优先强度后立即进行还原。如果使用优惠券来减少金额,优惠券的分销渠道或数量可能会受到限制。
相比直接打折,满减不仅能吸引客户下单,还能给用户一个明确的购买理由:“现在不买亏”。同时也能激起用户的集单欲望,把不在心理账户的钱花在集单上来增加销量。
二、产品设计用99减50的理念
为什么要做一个专用的列表页,而不是通过标注来限定满减的商品?首先,专属限量商品列表页面方便用户更好的找到有可用优惠券的商品。其次,标注产品往往是平台通用券的做法,可以关注JD.COM平台券。平台通用券往往标注在产品下方。此外,专属榜单也为商家带来了更高、更精准的曝光,商家也愿意提供优惠支持满减活动。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再给你举个例子。
为什么要做一个专用的列表页,而不是通过标注来限定满减的商品?
去哪儿网的商家优惠券。com酒店频道类似于天猫的店铺优惠券,同样限制使用范围。当你点击“立即使用”时,你将跳转到一个与去哪儿网不同的粉红色风格的独家列表页面。这些页面显示了可以使用商家优惠券的酒店。试想一下,商家看到这种展示方式,肯定会愿意做商家折扣来赚取足够的流量。这种设计方法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产品设计上,我们可以根据地区、时间段、人群、职业、性别、满减条件或配送条件,设计自动发放优惠券和自动满减的条件,可以系统地跟踪有多少人在使用促销手段,增加了多少销售额。
常见的推广方式有很多,可以总结如下:
单品促销:直降(直减)、抢购、手机专享价、预售、赠送、搭配购买等。
维度促销:满减、满免、增购、多买多得优惠、多买多得免费、套餐组合等。
如今,信息时代的会员制已经成为商家直接面对客户的一个窗口。毕竟每个人都想在别人眼中与众不同,而会员制度正好提供了一个细分客户,快速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机会。无论是常规的营销信息,还是节假日、生日的问候,都可以尽量保持业务曝光度。
当然,利用消费者的心理来促进销售只是“知其然”。无论感性推广还是在价格上做文章,推广方案终究要符合自己的目标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