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色调对比的配色方法是借助24个色环展开,色调之间对比的强弱、中强弱由色环上色调的跨度大小决定。以24色环为例,选择一种颜色作为原色,找出颜色之间的跨度,将色相对比分为弱色相对比(相邻色、相近色)、中色相对比(中间色)、强色相对比(对比色)和最强色相对比(补色)。
在24色相位圆中,任何一种颜色都是基本色,30°左右的邻色就是那种颜色的邻色。相邻的颜色在色环中就像邻居一样近,色相差异很小,这就是色相的弱对比。相邻颜色的色调在明度、纯度或冷暖倾向上比较接近。色彩搭配时,通常会加入能起到黑白效果的色彩,使亮度等级发生变化,就像素描中加强黑、白、灰的关系一样。此外,还要加强纯度的对比变化,使画面色彩关系简单、柔和、清晰、统一。
相邻颜色的色彩搭配虽然具有和谐的视觉效果,但由于色调之间的差异较弱,共性较多,个性较少,在视觉上会表现出朦胧、模糊、暧昧的色调差异,如红色与红橙、黄色与黄橙等。,会容易使画面暗淡无光,色彩效果单一。
在色彩搭配上,首先要加宽明度的对比关系,其次色纯度要有高、中、低的色彩变化,以弥补单调色调感的不足,产生和谐含蓄的色彩美。相邻配色适合表达冷静、朴素、宁谧、疲惫的情调。
在24色相位环中,基于任一颜色并与之相隔约60°的颜色是该颜色的相似色。相似色是色环中相互接近的颜色。当这些颜色放在一起时,很容易使颜色清晰和谐,如红色和橙色、橙色和黄色、黄色和绿色等。相近色含有共同的色彩成分,既保持了相邻色的简单柔和的亲和力,又具有相对清晰和谐的色阶,是色相的中间对比,也是适合初学者掌握并容易出结果的配色对比。
配色时要注意改变亮度和纯度,否则会变得单调、沉闷、模糊。小面积的对比色、高纯度色或灰色可以作为点缀,使画面更加生动。比如以蓝色为主色调,绿色为相近的对比色,那么画面就大面积呈现出蓝色、青绿色、青绿色、绿色等不同明度和纯度的颜色,再加上小面积的黄色或橙色,或者一小块冷灰色,就显得更加丰富生动。
在24色相位环中,基于任何颜色并与其相隔约90度的颜色是该颜色的中间色。如黄色和蓝绿色、湖蓝色和紫色等。中间色介于相似色和对比色之间,是色相的中间对比。色相对比产生的色彩效果丰富、明亮、活跃。当设计的主题是明亮、和谐、神秘时,颜色搭配可以选择中、差色。
在24色圆圈中,基于任何颜色并与之相隔约120°的颜色就是该颜色的对比色。对比色在色相上差异很大,就是色彩的强烈对比,比如红、黄、蓝三原色的对比,橙、绿、紫三原色的对比。
对比色的对比效果强烈、生动、活跃,但容易产生不协调感。配色时要注意面积、轻重、强弱等因素的平衡,有计划地进行比例安排,这样形成的彩色画面主次分明,协调统一,视觉效果鲜明。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对比色的两侧互相添加另一种颜色,或者添加任何颜色来降低纯度,以调和对比色的纯度值。
2.在对比色的中间,用黑、白、灰、金、银等中间色点缀对比色,使色彩达到和谐。
3.改变对比色两侧的面积,从而放大比例,达到色彩和谐。
4.从画面整体效果考虑,调整色区、色形、色位等因素,打造画面的色彩平衡。
补色是根据几何学中的补角关系命名的。在24色相位环中,基于任何一种原色的颜色,与它成180度相反的颜色,就是那种颜色的补色。补色是色相关系中最强烈、最醒目的颜色,形成的色相最饱满、最充实,是色相的最强对比。
补色是一种原色和另外两种原色的对比,即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当这三对互补色同时出现或并列出现时,由于正好处于色相环的相应位置,这三对互补色分别是冷暖、明暗或色相上的极端对比关系。
1.互补色是双方在对方的颜色上添加,或者只有一方添加对方的颜色,以降低双方或一方的纯度,使画面色彩和谐不生硬。转移到另一面的颜色量决定了纯度。
2.在补色中间,用黑、白、灰、金、银或画面中的任何一种颜色作为中间色,或调和混合,或点、线、面点缀,使色彩对比有和谐。
3.改变互补色两边的面积,从而放大面积比,达到色彩和谐。
4.如果在选色时只选择两种互补色,两种色调的图片会显得单调,通常采用“色调分叉”进行选色。也就是说,在色相环中,互补色周围的相邻色被同时选择,这样色相就会增加到多种,形成“物理多色,视觉单色”的效果,丰富了彩色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