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记者张立静
通讯员董成俞越
本来是找兼职的,结果因为侥幸心理进了监狱。95后青年张曼兼职做了6天运营商,拿到2500元提成,最终被硚口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2020年11月,年轻人张(音译)在网上找兼职。他找到了一份贷款业务操作员的工作。他的工资大约是每天100-200元。之前做过话务员的张决定试着去应聘。加了审核人员小辉(化名)的微信后,通过了申请。
入职后,张某按要求下载了一款APP软件。他的工作就是根据小辉发来的电话单,每天给上面的客户打电话。如果客户需要贷款,张某会把老板的手机号告诉客户,让客户自己加老板的微信。每加一个微信,张某就能拿到30元的提成。
张2020年12月1日开始做兼职,但是打了三天电话,手机就关机了,换了新手机号也是这样。
电话还没停,又发生了一件事。12月1日下午,市民何某接到张某电话后,在APP软件内申请贷款,并按照工作人员要求转账15000元,以验证所谓的还款能力。然而转账之后,他并没有等到贷款的消息。第二天上午,他联系张某询问借款事宜。按照公司老板的要求,张某用言语敷衍了何某,然后不予理会,将其拉黑。之后,他意识到自己被骗,向公安机关报案。
电话一个接一个关机,客户一直打电话催贷。张觉得这个兼职特别麻烦,干了6天就放弃了这个兼职。这6天里,张某打了100多个电话,收了小辉2500元。
几天后,张某被警方抓获,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兼职经历。但他认为自己只是从事兼职,并不是出轨。2021年4月,检察机关指控张某犯诈骗罪,向硚口区法院提起公诉。
近日,硚口区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张承认,自己之前也做过类似的兼职运营,但见过公司的管理人员,有固定的办公室。但是这次的兼职经历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没有和公司老板和员工见过面;没有看过公司的资质文件;公司员工通过微信、APP软件沟通;用特殊技能与客户沟通等。另外,每天打完电话,老板会让他删除客户名单。更重要的是,公司给自己的报酬远高于过去兼职经营者的收入水平。
“手机被屏蔽的时候我也觉得公司的贷款业务有问题,但是老板让我做自己的事。”张某认为,自己只是找了一份兼职,不构成欺诈。
对于张某的辩解,法院认为,张某曾有过高等学历和经营者兼职经历。在两个手机号码相继被屏蔽,他意识到问题的情况下,他继续充当话务员打电话。其行为主观上有诈骗故意,客观上也有骗钱行为。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张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
法官建议,在从事网络兼职时,一定要查看招聘公司的营业执照,凡对工作合法性有怀疑的,一定要主动报案,防止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吉姆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请提供新闻线索。一旦被收养,你会得到报酬。24小时举报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