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财经社刘·
编辑/孙晶
上调3毛钱,快递涨价潮又来了?除了维雅和李佳琪,快递涨价是最适合双11“气氛团”的一次。这个行动平时都是悄悄进行的,今年却被网友送上了热搜。
拼多多商户李阳早在10月初就发现了端倪。童渊的推销员通知他,每份订单上涨30美分。李阳从事的是工作服批发生意,目前并不景气,每天的配送量维持在200单左右。一个月因快递费涨价而增加的1800元成本,对这个小生意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从9月份开始,中通、童渊、大云、申通、百世、极兔等义乌各大快递公司都在涨价,平均每单涨价2分钱。”义乌快递员向海又加了一句“听说要涨。”9月份,他发现每单价格涨了0.15元,10月8日之后,这0.1元又涨了。截至目前,申通对电商商家1公斤以内的快递价格为每单1.65元。
艾财经询问快递公司涨价的情况,其中一位回应,“目前没有得到相关信息。即使有这种调整,更多的是对价格较低的不合理区域进行调整,合理的调整肯定有利于市场稳定。”
图/视觉中国
义乌作为国内快递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一直是快递价格的风向标。历史上很多价格战都是在这里首先引爆的,甚至出现过“国八毛”的激烈“肉搏战”。目前义乌此轮调价似乎是全国快递涨价的前奏。
AI财经社发现,一些地区已经在跟进。例如,大云快递在京加盟商袁青透露,从10月10日开始,他们向商家报备的快递价格开始上涨,1kg以内的小件每单上涨30美分。
有业内人士总结了快递公司每年的调价规律:上半年属于淡季,各家打价格战,抢市场;旺季后半段,快递涨价,一起赚钱,也让财报好看。双11前夕往往是涨价的节点,因为此时期货成交量“高潮”前有很多应急准备,此时涨价似乎情有可原。
然而,今年似乎有点不同寻常。袁青透露,目前的价格涨幅仍略高于往年的双11。按照往年快递涨价的规律,李阳认为“元旦过后可以降回来”。然而身处其中的向海却没那么乐观。往年双11一结束,义乌单量下降,各家开始降价抢客。但今年什么时候降价,他不敢预测。“今年油价大幅上涨,对运输成本影响显著,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政策环境。”
政策已经成为今年双11前快递涨价的隐形变量。很多业内人士观察到,政策倾向是鼓励调价。
9月28日,中通、童渊、极兔、大云等公司的上海地区也转发了一份关于规范快递市场服务价格的通知,透露从10月8日起,将规范低于实际运营成本的快递价格。言下之意是价格会上涨。
这说明了快递市场的无序和快递公司的无奈。在“价格战”成为主旋律的这两年,快递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坦言,“由于多年的市场竞争、人力成本和转运成本的上升,部分电商用户的快递价格长期低于快递企业的实际运营成本”,这种现象“不仅扰乱了市场,也严重影响了快递企业终端网点的运营稳定”。
现在,随着旺季的到来,该行业已经决定进行一次整改。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通知是应当地邮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发出的。“政策是鼓励大家涨价。”但是,普通消费者不必担心。本次调价针对电商商家,个人分歧件快递价格不会上涨。
相比上海,同为快递“产粮区”的浙江相对直接,邮政管理局直接出面。10月8日,浙江省邮政管理局宣布,经过4个月的治理,企业间不正当价格竞争明显得到遏制,快递价格明显高于前期,快递末端派送费得到有效保障。
政策背景下,9月1日打响了今年快递涨价的第一枪。当时为了保护快递小哥的利益,公开端的派送费每票增加了10分钱,秘密端的快递费也增加了10分钱,相当于商家端补贴了快递小哥。这次直接“做”给快递公司,通过调价遏制行业恶性竞争。
恶性竞争有多惨烈?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价格战还不太严重的2019年,双11前夕,有商家抱怨快递涨价。浙江市场监管局迅速邀请15家快递公司“喝茶”,并就快递公司涉嫌垄断行为召开警示会。
在那次会议上,监管部门要求“不串通,不联合涨价”,最后要求童渊和申通代表企业发表声明。两家公司的负责人恭敬地表示“将严格遵守法律,规范经营”。
时过境迁,涨价原本是为了规范市场而限制的;如今鼓励涨价也是为了行业的生态健康。
2019年以来,受电商格局变化和快递运力供大于求的影响,以电商业务为主的国内快递市场陷入恶性竞争局面,快递企业饱受价格战困扰,却又不得不参与其中。随后,终端网点倒闭,快递员罢工频发。
这种恶性竞争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这一矛盾在2020年5月的“蜂巢箱事件”中爆发。当时网上有一个关于快递小哥不送货上门,直接把件扔进收费站的现象的社会讨论。此外,上海某小区为了解决业主捡过期的件会被收费的痛点,自己设立了类似“蜂巢箱”的快递摊位。但最终,这场“声讨”还是以蜂巢盒子仍在收费而告终。在实际投递中,“快递员征得用户同意后将快递放入柜内”的承诺基本无法保证。
说到底,快递员花的是自己的钱,还要把快递扔进蜂巢箱,为了提高投递效率,赚更多的钱。基本上是快递公司的派送费太低了。这是快递恶性竞争传递到底后,一线从业者的“压榨”。
业内人士给出了快递费的分配结构:如果零配件用户支付10元快递费,层层扣除后,只有1.5元落到终端网点,再扣除场地等摊销费,剩下的就是快递派送费。其他成本取决于技术升级或规模缩减。只有快递员的人力成本最容易压缩。
图/视觉中国
当快递员慕容清半年前离开郑州极兔某网点时,压垮他的最后两根“稻草”就是罚款和降费。“雨雪天,送不出去,就强行签收吧。一旦被客户投诉,就是假招牌,至少要罚款500元。但是,如果你不签,你也会受到逾期不签的处罚。”我知道后来,配送费又降了,从每张票1元降到0.9元。按每天500块算,月收入不到1000元。
同病相怜的快递员身上绑着的“他是我哥”就是终端网点。贵阳的李红英去年10月加入了田甜运通。接手网点前,他特意跑了三个月,看看是不是真的赚钱了,才敢投资。当时他想着一个月能挣一万多,养家糊口绰绰有余。然而年后,天天快递被行业“价格战”拖累,快递业务被掐断。李红英的35万元投资击中了水漂。
北京田甜加盟商爱华损失惨重。“2020年,两家新的田甜门店签约,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不知道因为停网损失了100万。要不是做仓储生意,我一年到头只会贴钱。”
恶性竞争也让一些曾经的明星快递公司上了“死亡名单”,如速递易、郭彤快递、全峰快递、丰达快递、全一快递等。据艾财经统计,2018年至今,已有12家二线快递公司陷入困境,其中6家死亡,1家被迫出售,其余收缩一线,留下数千家网点一堆债务。
玩家的脑袋也不好使。百世集团今年第二季度净亏损4.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5倍。不久前有消息称,该集团有意出售旗下百世快递业务。申通今年上半年亏损1.5亿元,同比下降307%。
在价格战既损敌又损己,还伤用户的情况下,整顿涨价似乎正当其时。
涨价是否意味着价格战熄火?回到行业层面,规范快递市场的不仅仅是价格,还有整个行业的开放竞争程度。但从目前来看,席卷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风在快递领域渗透得还不够深。
今年9月底,阿里和腾讯上演了世纪大和解。饿了么、优酷、大麦等淘系app接入微信支付,微信逐渐放开外链封杀,包括其死敌字节跳动。但2020年9月JD.COM封杀申通后,至今仍未开业;相应的,淘系也没有拥抱京东物流。即使今年风声稍微松了一点,JD.COM已经接纳了和拼多多关系密切的极兔,但是淘宝依然拒绝接入极兔。
快递战场是电商战场的延续。电商围着自己的地盘,快递要排队,也加剧了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据向海介绍,目前快递领域有三种单号源,分别是JD.COM无界、菜鸟、拼多多电子面单。“菜鸟单号可以在拼多多平台交易使用,拼多多单号不能在淘平台使用。如果拼多多关闭菜鸟单号源,哪怕是非法条码,对通达的打击也会很大,所以现在通达很担心拼多多会关闭数据接口。”
图/视觉中国
在反垄断的大背景下,快递行业迎接开放竞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涉及到电商平台的数据安全。一位业内人士对AI财经表示,“很难打开。核心原因是电商要有生态闭环。物流数据是电商平台的‘下半身’,是交易数据的核心组成部分。阿里当时成立菜鸟,就是为了把物流数据信息留在自己的平台上。”
所以,公开竞争是没有希望的,快递公司的希望恐怕是规范价格。甚至有声音认为,这次涨价可能是价格战结束的转折点。
然而,快递专业人士徐勇却不这么认为。“快递的产业集中度没有改变,快递运力仍然供大于求。如果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只能低价竞争,也就是以价换量。”在他看来,恶性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战。因为加盟快递体系的隐形成本没有体现出来(比如有的快递加盟商不给快递员交社保),人工成本没有真正体现在价格上;同时,电商控制着快递的定价权。即使短期内快递价格战有所减缓,但快递价格战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因此,现在断定快递行业存在价格战拐点还为时过早。
徐勇粗略预测了一下。“当国内四大快递公司的份额总和达到90%以上,就会进入良性竞争阶段。目前还有10家左右的快递公司还在恶性竞争。”他补充说,“中国快递主要以电子商务快递为主,不像欧美和日本以商务快递和物流配送为主,所以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局面。”
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这次涨价是价格战放缓的信号,但距离消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阳、向海、袁青、慕容清、李红英、爱华为化名)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在任何渠道或平台转载。违反者将被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