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0元在家就能赚钱(新华调查|0元学配音能轻松月入过万?别听这类培训班瞎忽悠)

过去0元快速挣钱方法

目前,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的规模正在稳步扩大。在市场上,一些制作精良的有声书(剧)平台的收购价可以达到每小时几千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录制有声书赚钱的机会。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借机在网络平台推广各种“声音培训班”。有些培训班多以“免费专业语音培训”、“帮助联系高收入兼职”等承诺招生。然而,学生们高价购买课程后,并没有达到宣传的“轻松月入过万”、“培训后保证就业”的目标,有的甚至走了网贷。

套路门槛低,钱多,钱快,躺着赚。

有些“声音培训班”套路明显。

第一步是“低价班”“免费班”忽悠你去上课。记者发现,大部分“声音培训班”都有收费极低甚至免费的短期培训班,如“训练营”、“试听班”等来吸引学员。

第二步,把“好学好赚”的免费课程改成“洗脑壳”。记者在体验“Hi X教育”声音训练营的课程后发现,与播音与配音专业技术培训直接相关的内容占课程总时长非常少,大量时间被培训讲师用来向学员灌输“零基础学习,两个月兼职月入三五千元”、“在家录制有声读物一小时可赚几百元”、“全职有声读物主播月入30万元”等概念。

第三步,承诺“赚得多”“送工作”,其实就是卖高价课。“熊X教育”培训师声称:“即使是新手,高级培训后一个月也很容易赚到5000元左右。”

记者被告知,“高级培训班”的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时间短则两个月,长则半年。

很多高价课程的机构都强调可以为学生“派单”(提供兼职机会)。“Hi X教育”训练营向记者承诺,高级课程的毕业生通过考试后可以进入“专业试听池”,长期享受为喜马拉雅等大平台录制有声书赚钱的机会。“熊X教育”号称拥有大量录制有声书的“内部机会”,仅供高级班学员享用。“好X微课教育”给记者发来了几个知名音频平台的名单,建议可以从这些平台接单赚钱。

真相培训质量差,承诺难兑现,有人“被网上贷款”

培训班的承诺大多很难兑现。

——训练质量差。大学生肖芳华参加“谭X教育”有声书培训“高级课程”7000多元。她告诉记者,很多预定的“直播课”都缩水成了“录播课”,学生和老师之间没有交流。少数“直播课”,学生无法与老师“连麦”互动。老师只会在课后留下一些绕口令和普通话发音训练,对学员训练的反馈非常滞后。

记者还发现,有不同的培训班承诺“真正的直播不录播”,但同时,完全不同的内容却由同一个人来教。

这些培训班大多号称由所谓的“顶级播音老师”独家授课,但实际上大多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生兼职授课。

-承诺很难兑现。“我们自己也找不到兼职的渠道。机构承诺介绍工作机会和兼职渠道,实际上什么都没有。课程结束后,老师会迅速解散学生群。”小芳告诉记者,“发兼职单赚钱”、“独享资源”等承诺无法兑现。

记者还调查了一些机构强烈推荐的新手兼职接单网站“X音圈”和“流畅X语音”。“X音圈”诱导记者付费几轮才有机会试听订单。记者交费后发现,这家网站一半以上的兼职需求都要求“专业人士可以投标”,其他很多都没有试听名额。在一些APP投诉和评价平台上,大量用户批评网站“骗取认证费和会员费”、“根本拿不到收据”。

——未成年人“网贷”。“培训老师会反复给我们看所谓‘老学员’的兼职高收入,并向我们强调,这一次,是福利发放。总共才七千多道,比原价少了几千。学生可以用花坛来登台。”小芳告诉记者,她刚进班时不满18岁,不能开花呗,培训班让她签合同,通过第三方借贷机构的“小X点”贷款分期付款。

“后来想查询我贷款的金额和利息,联系不上帮我贷款的人。我去找班主任,得到了一个模糊的答案。”小芳告诉记者,她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贷款,要还多少利息,她的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经历。

治理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明确监管权责。

「声音变现」真的是低门槛的「财富出路」吗?为什么问题很多的“声音培训班”很常见?如何管理?

蜻蜓FM相关工作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有声书市场确实在增长,但市场对有声书作品质量的要求和播主的专业水平也在快速提升。

“蜻蜓FM的有声书作品一般都是由专业的录音制作机构完成,不使用兼职投稿。”该负责人表示,平台有声读物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会经过多轮试镜的精心筛选和挑选,其中不乏由主播挑选的著名影视剧配音演员和广播剧专家。

微信的读书团队也表示,平台有声读物主要来自专业机构,很少收到个人投稿。“对于少数被录用的个人主播,我们会审核其过往经历、相关证书、相关录制作品等等。筛选标准严格,不是简单培训就能通过的。”团队建议大家不要被一些速成培训班所谓的“高利润”误导。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趋势是专业平台越来越重视有声读物和广播剧的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水平和演出质量一样重要,不是业余爱好者能满足的。”

专家不认可这类培训班的培训方式和效果。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百强电视秀》主持人孙智华表示,虽然绕口令和正字法是语言训练不可或缺的工具,但这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仅靠它们是无法提高声音表达能力的整体水平的。配音技能训练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有复杂系统的技能训练手段,绝不是几个兼职大学生短时间内可以提高的。

专家建议,应尽快压实相关网络平台的责任。这些培训班大多在各大网络平台投放夸张虚假的招聘广告。深圳消费纠纷审查专家、北京东源(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勇建议,相关平台应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规范严格执行。

市场监管、教育、人社、网上信息等各方均认为该类培训班存在虚假宣传、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问题,但常态化监管应由谁来进行尚无定论,设立该类“健全培训班”应具备何种资质的要求也不够明确。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莉认为,监管职责不明确影响了培训班处理此类问题的效果,有关部门应尽快明确权责,系统治理。

记者:周子扬、熊家义

编辑:Jevinjin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