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朋友?记得先关注我~
新商业进化第214篇
正文|周陆齐
轮值编辑| 智勇编辑&值班编辑| 少将
第6077期深度短文:3774字| 10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注君说:
近日,号称全国最高表演艺术团队的中国国家话剧院首次与某商业品牌合作,而这个品牌就是民族企业波司登。
两者的结合成就了“中国领先世界羽绒服”的第一场舞台剧发布会,将波司登45年的巅峰发展历程浓缩到舞台的方寸之间。浩浩荡荡的历史剧反映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深深震撼了观众,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永恒的是变化。变革时代,缺的恰恰是那些敢于拥抱变革,善于拥抱不变的长期活动家。2021年,波司登首次超越Moncler、加拿大鹅等国际知名品牌,成为全球羽绒服领导品牌。民族品牌要自强不息,专注于引领世界的民族品牌。让我们看看未来。
40多年来,中国发展太快了。很多人在时代红利中赚到了第一桶金,却很少有人建立起真正的品牌。
在变化中看到不变,在变化中把握道路,需要更高的思维视野,更大的格局视野。章雷是这样定义“大格局观”的:你的商业模式能赚多少钱不是你能决定的,最终取决于你为这个社会和消费者创造了多少价值。
中国品牌的崛起需要更多有大格局观的坚定从业者,比如华为、波司登、安踏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聚焦主航道,打个洞,长期持久。任集中运用火力资源,在一个点上多次出击,励精图治,创造奇迹。他们是穿越周期和伟大模式概念的实践者。
在中国产业升级和民族品牌崛起成为时代驱动力的今天,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道路上,只有拥有大格局的人,才能跨越中国国内替代和国内升级的新周期。
一、大格局观,穿越期
中国的品牌升级是一个从“立”到“强”的过程。40多年前站起来的一代人,在贫困中打拼。
比如波司登,1976年,在物质极度匮乏的环境下,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白手起家。
那时候走在街上,你只能看到三种颜色的衣服:蓝、灰、黑。变化正在悄然发生。70年代的纺织生产队迎来了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沿海地区的外贸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高德康以超人的勤奋和工匠精神著称,抓住一切机会奋起直追,带领服装界第一批人填补了国内空的空白...
事实上,当我们回头看时,加拿大鹅,一种曾经著名的加拿大鹅,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成立于1957年,原名雪雁,最初是一家民用制造商,只为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警察制作督察羊毛背心、雨衣和雪服。曾经,鹅只是人民的“工具”,而不是后来成名的“极地服饰”。
然而,最近加拿大鹅频频上“热搜”,却在被消保委点名约见之前,完全无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在全球市场上区别对待,给出的理由是“顾客购买商品时,签了一封情书,中国大陆店出售的商品不能退货”。
一时间,舆论哗然。
既可以咬牙抵御寒冬,也可以在春风繁荣的时候居安思危,不消耗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很多海外的奢侈品和奢侈品牌,在大格局的视野里曾经不分彼此,只能失去人心。
相反,不管现在的情况是好是坏,我们都可以谦虚,独立,自强,做好自己,才能吸引到有共同气质,共同追求的消费者。
从代工到品牌,波司登收集的用户真实故事中,有很多年轻人提到了波司登的变化。从老式到现在的时髦,朋友都愿意买。
博登在坚持不懈地突破自己,这样才能赢得年轻人的心,才能在人们走向新自信的时代引领潮流。这么大的格局观可以跨周期。
要站起来,需要时间去历练,更重要的是需要牢固践行大格局的理念。
第二,自力更生,然后是万强
大格局观是从潮起潮落中寻找确定性。中国未来30年,有三个最大的确定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
从“站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的产业和品牌首先靠的是自强,资本是锦上添花。
近两年爆发的新消费,背后有更成熟的资本和更强劲的消费需求。并购、上市、退出,成为很多品牌的“下场”。然而,这些被资本催熟了四五年的“品牌”,往往上市后就失去了市场价值,声誉也受到了大众的质疑。
另一方面,一些坚持资本约束和品牌的人已经到了下半场。
不守“义”,就会在潮起潮落中崩溃。上一阶段,已经算出市场份额的企业,甚至是曾经让一些人看不起的国产品牌,比如华为、波司登、贺飞、安踏等,都在不断超越自我,走向更大的国际舞台。
安踏丁志忠很早就喊出了“不做中国的耐克,只做世界的安踏”。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这些品牌用更新的打法赢得了更年轻的人群。
很多中国人不知道中国品牌背后的故事。
高德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波司登,并实现了国内销量第一。90年代股份制改革的完成也奠定了民族品牌的基础。
博登没有成为“中国的鹅”,而是坚持走真正的民族品牌之路。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发展,贴牌生产的羽绒服也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供不应求,上海各大百货商场都要排队。
1994年完成股份制改革,正式展示自主品牌“波司登”。次年,波司登销售羽绒服62万件,首次位居全国销量第一;品牌推出后成功上市。
21世纪,波司登尝试品牌多元化未果,重回羽绒服主渠道,完成低谷中的自救。期间帮助中国科研团队走向世界“三极”。
2021年,波司登首次超越Moncler、加拿大鹅等国际知名品牌,成为羽绒服全球第一品牌。刚刚举办的中国羽绒服全球领先发布会,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品牌首次联合发起舞台剧发布会。昨天的发布会结束后,立刻被各大权威媒体关注和曝光。
“我成功登上欧洲之巅埃尔普鲁士山,穿的是波司登系列”,今年73岁的中国登山家、中国无腿登珠穆朗玛峰第一人夏先生说。“当时我就觉得,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产品,无论是技术还是技术研发,甚至已经超过了世界一流。就像中国人登上珠穆朗玛峰一样,我为中国品牌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高地,引领世界而自豪。”
循序渐进,不投机,不追风,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是民族品牌的精神。正如吴晓波所说:“一个45年的中国服装品牌,从诞生到现在默默积累,历经低谷,但最终还是走向世界,这其实是中国品牌的一个缩影。”
第三,领导世界的人出奇的正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说:“产业升级将不断加快。过去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难以持续,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上升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这意味着中国在低成本行业花了很长时间培育的企业一夜之间失去了竞争力。”
当工厂复制的速度越来越快,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唯一的应对之道就是提升技术、效率、品牌,让行业不断向上,从而走出“中间是制造,两边是品牌、R&D”的微笑曲线。
在中国的产业升级中,企业需要技术、效率、品牌三大能力赋能。以波司登为例,看一个品牌如何进入深水区,即国产替代甚至国产超越的新阶段。
1。领先于产品
技术支撑质量和品质。博登的风衣羽绒服和“羽绒服顶配”的登峰2.0首次将航空空材料技术应用于羽绒服,具有保暖、抗风、防水、耐磨、抗极端天气撕裂的性能。
标准是通往强大的道路。香港中文大学郑永年教授表示,美欧美一直在联合起来,试图从芯片、技术、规则等方面遏制中国,因为中国目前在全球的市场体量非常大,但并没有转化为标准和规则,比如汽车。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也是最大的汽车消费企业,但是我们并没有转化为汽车的标准,国际汽车市场都是欧美日的标准。
所以民族品牌在标准方面有很大的潜力,需要用标准来壮大自己和行业。拥有271项专利的波司登还推动了行业标准化的发展,参与修订了23项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制定了218项各类企业技术标准。
2。领先于效率
据华尔街见闻报道,波司登高端智能制造工厂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羽绒服生产基地,年吞吐量近2000万件。同时,建成了中国服装行业先进的智能配送中心——波司登智能配送中心(CDC)。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
3。领先于品牌
商业综合体大型店面,进驻高端购物中心,联合海外旗舰店买手店,亮相国际时装周,牵手国际设计师;舞台剧会议...品牌来自体验和沉浸感。
4。走在社会责任的前面
民族品牌与大国人民的命运产生共鸣。不仅用最强的技术和材料,陪伴国人探索未知,帮助南北极科考队,帮助国家登山队登顶等等。也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同时,波司登在品牌上与消费者一起创造故事,加强国民联系和深入国民生活,加强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比如这次的《我和波司登的故事》合集,就有很多人讲述了真实感人的故事。
博登的45年,不仅见证了一个经济体的崛起,也陪伴了无数个人的成长。
四。民族品牌的黄金十年:
继续突破领先
所有经济体的崛起都必须依靠民族产业和民族品牌的强势崛起。
强大的产业力,强大的品牌力,强大的技术力,强大的效率力,这些理念的背后,是几十年来大格局理念的坚定践行者。中国品牌真正的实力在于更多的波司登、华为、安踏等等。
在滚滚的时代大潮中,唯有大格局理念的坚定践行者,才能在潮起潮落中屹立不倒,终究引领世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Noteman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