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姐,我想告诉你
河北阜平县城南庄镇马栏小学四年级学生Xi清茹马栏花儿童合唱团成员
序言:邓小兰,1943年出生,原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晋察冀日报社历史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公安局退休干部邓拓之女。2004年退伍后,邓小兰来到《晋察冀日报》所在的河北省阜平县城南镇马兰村,义务教学生音乐。2006年,她为孩子们组建了马兰小乐队,2013年,她创办了马兰儿童音乐节,成为中国第一个儿童音乐节。18年来,她扎根马兰村,带着一群老区的孩子走出大山,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演出,获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北京冬奥组委相关部门得知邓小兰的故事后,从城南庄镇的5所农村小学中挑选了44名学生组成了马兰花儿童合唱团。合唱团在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用希腊语演唱了《奥林匹克赞歌》,让全世界为之惊叹。合唱团成员、富平县城南镇马兰小学四年级学生Xi清茹,一直跟随邓小兰学习音乐。冬奥会闭幕式前后,光明日报记者采访了清茹,听听她对邓先生说了些什么。
邓老师,今天是冬奥会的闭幕日。我们的44个孩子在你们的注视下再次唱起了奥林匹克赞歌。我们山里的孩子在这么大的舞台上向全世界歌唱。邓老师,是您把我们老区的山区孩子带进了音乐厅。此时此刻,我也想告诉你我心里的话。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音乐城堡第一次遇见你的时候。那时候我还没上小学。有一天,爷爷骑着无轨电车,载着比我大五岁的表弟去你那里学音乐。我和表哥跟在后面。这是我第一次来音乐城堡,这里很漂亮,古筝,电子琴,墙上和楼梯扶手上都有音符。墙上有你和大家一起表演的照片。那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奇美好的。从此,音乐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据大人们说,你是18年前从北京退休后不久来到我们马兰村的。是你们集资重建了我们马兰小学,给小学的兄弟姐妹们做了营养午餐。他们都跟你学过音乐,我表哥也跟着你去过北京,上海,河南。二姐也跟你学过音乐。当姐妹们回家时,她们总是给我们唱她们从你那里学来的歌。那时候,每当村里有小乐队演奏,父亲都会带着我和表哥去看。我觉得学音乐是一件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
到了二年级,终于可以跟你学音乐了。在音乐城堡里,你教我的第一首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小爷爷就告诉我,富平是革命老区。在您的引导下,党在我们孩子心中的形象更加清晰。后来你们教我们唱《如果有一天你来马兰》《马兰童谣》,我们才更明白,是党带领我们富平的先辈血战到底,走向胜利。
除了学唱歌,你还教我们练习乐器。在你到达音乐城堡的第一天,你拿着你的小提琴走过来递给我,说:“这是我的小提琴,我以后跟着你。”当时心里觉得特别温暖。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陪我们排练时所做的一切。去年10月,您让我们成立马兰花童声合唱团,在冬奥会开幕式上表演。我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虽然当时我们不知道冬奥会是什么样子,但我们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集训期间,来了很多老师给我们上课,有县城的苏老师,保定的、、王老师,北京的秦老师、林老师。他们都对我们非常耐心和认真。和我们一起学唱奥林匹克圣歌。当我们感到困难的时候,你总是第一时间让我们振作起来,这让我们更加自信。
希腊语很难学。你把希腊文的发音尽量放在拼音里是个好办法,这样我们学起来更方便。
今年元旦过后,我们都去了北京进行封闭训练。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开幕式当天晚上,我们穿着虎头的衣服和帽子来到了“鸟巢”。玩之前,你一直给我们加油:“加油!加油!加油!一起迎接冬奥会!”当时我就想,我一定要把这首歌唱好,把我们马兰的歌唱给全世界听。
我们不会忘记马兰社区门口的那句话:“吃饭不忘挖井,住楼房不忘共产党。”三年级的时候,我家从原来村里的平房搬到了现在的楼房。我家住在七楼,坐电梯很快就到了。搬进新家后,父亲也成了村里的消防护林员。听爸爸说,马兰社区现在有2000多人,原来大部分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村里也建起了蘑菇大棚和服装厂,很多学生家长都有了新工作。村里的小学也更美了,有了新操场,图书馆,活动室。村里的路越来越宽,镇上也通了高速公路。我们的马兰变得越来越漂亮了。
爷爷经常跟我们说,是党让我们马兰人住进了楼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是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这时候我总会想起你教我们的第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马兰儿女沐浴着党的阳光,我们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红色的种子。我们感到无比幸福。
邓老师,听说你上大学时就成了共产党员。我们感谢你们带我们来到冬奥会这么大的舞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
我想学音乐,长大后像你一样,教更多的山区孩子唱歌。
[/s2/](光明日报记者耿建阔、陈)采访
《光明日报》(2022年2月21日第16版)
来源:光明。com-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