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改棉
在大城市流动的年轻人,某种程度上有一种便利店情结。
在电影《赤子之爱》中,张志明喜欢7-11便利店的子车面条,余春娇从香港为他打包。这种复杂,文艺青年喜欢。
在文清热爱的豆瓣社区,有一个叫“爱心便利店”的群体,已经成立八年了。小组话题列出了各个城市网友最喜欢的便利店,从7-11、罗森、全家到C-store,冬天买温热的维他奶,夏天买清凉的冷冻饮品和报刊杂志。他们就像《彼得潘》里的“永不岛”。他们是人,平和平和。
有网友回忆:我成为一名对便利店很有好感的店长,不仅仅是因为我觉得便利店很现代,更是因为这份工作在我心中就是“喂马、劈柴、环游世界”。站在店门外的小区里,就像小时候看海一样。忙碌的工作,没有休息的工作,对我来说,本质上就是“火车站/长街漆黑冷清/卖豆浆的店热气腾腾”。小时候很向往这种生活,用那句话来说,叫“人生找小财”。
其实很多人都有开个小店自给自足的理想。这家店可能是咖啡店,可能是慢摇吧,也可能是春娇志明一起买烟的“7个孩子”连锁便利店。
但是“店长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实现的——加盟连锁便利店成为“一店之主”的愿望只是看起来很美。
挣不了大钱又离不开零售业有句话:“世界上只有两家便利店,7-11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
在日本,人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7-11。在这里不仅可以吃饭,还可以买衬衫、机票、电影票、游乐园门票。还有免费的电话翻译服务,收发快递,货物寄存,缴纳个人所得税,年金保险。
可以说7-11真的很方便。
最新公开数据显示,7-11目前在中国拥有7000多家门店,台湾省5000多家,mainland China 2000多家。
2011年,7-11雄心勃勃地进军成都,计划在5年内开250家店。结果只有100家公司因为亏损而关停,现在只剩下60家左右。
为什么mainland China 7-11之后绘画风格突然改变了?
参考7-11月官网披露的加盟模式,A类为投资管理,要求两名加盟商全职参与,准备80万元左右的启动资金。启动资金包括10万加盟费,1.1万培训费,2.1万开店准备费,20万保证金。在加盟过程中,一旦违反711的相关规定,会有相应的押金扣除。
此外,据一位7-11店长透露,真正赚钱的7-11店铺都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但竞争激烈,店铺极其昂贵,占开店成本的30%以上。劳动力成本是几乎所有公司的最大开支之一。以北京为例。便利店员工基本工资5000元左右,加上社保,公积金,税。便利店24小时营业,不会缺员工。人工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20%以上。
加在一起,房租+人力成本超过50%。
便利店行业资深从业者夏露(化名)认为,便利店的生意与店铺的位置密切相关。夏露说,“加入就是流血。你的生意好不重要;生意不好,你就明白了。便利店是个辛苦的行业,回收期很长。在考虑投资之前要考虑清楚。如果真的想做,先找好地段,租金合理,租期合适再决定。”
仍以7-11为例:其D型加盟被称为“委托管理”,选择这种方式的加盟业主需要找合伙人共同参与日常运营,总公司承担前期支付和日常运营产生的费用,加盟人通过分成获利。
“这种模式下,加盟7-11很难快速赚大钱。也就是说,从总部发出特许经营权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这是一次商业投资,而不是机会投资。”南京江宁区7-11的一位员工告诉《财经无极》,“所以7-11有很多门槛中的一个,加盟合同必须有两个亲属签字,否则不发加盟。”
为什么要加这样的要求?
麦当劳早期创业的一个故事可以说明原因。
麦当劳刚开业加盟的时候,选择加盟商的标准是:有钱人。因为创始人雷·克拉克认为,说服富人投资比说服普通人更容易。
但是好景不长。有几个有钱人确实慷慨地签了加盟合同,但在生意上得过且过——牛肉没做好,汉堡里的腌黄瓜变成了生菜,垃圾扔得到处都是。这让克拉克非常生气。
一天,一个年轻人向克拉克出售圣经。
克拉克问他为什么要卖这个。年轻人回答说:“活着。”
克拉克这才意识到,他要找的加盟商根本不是有钱人,而是一个有着真诚商业态度的人。于是,克拉克和这个年轻人签订了加盟协议。
小伙子和妻子每天都精神饱满,饭菜温度、用餐时间、店内卫生等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生意越来越好。
从那以后,克拉克收回了加入富人行列的权利,加盟商是为挣扎求生的年轻夫妇。
7-11也适用于这一点,它的利润分配逻辑对“小夫妻”来说更为微妙——他们赚不到很多钱,但不离开也赚不到那么多钱。这种策略可以长期留住可靠的员工,为公司创造价值。
其实初期投入高,加盟条件苛刻的问题不止7-11家。
业内人士田琛(化名)为《财经无极》列出了加盟全家的回报公式。“毛利率25%,总部拿62%,还要扣除总部分摊的人员费用、水电费、报废损失、扣税。营业额大的时候,每天销售额10000元,加盟商每个月税后利润24795元,水电分成各5000元,还剩19795元。就算不交税,不报废,不雇人,不算保洁损耗,他们两个一个月也就23500元,刚好相当于店长的工资。”
(家庭加入模式)
这是一门慢生意从事便利店业务的梁爽(化名)直言,“年轻人不要想着便利店。如果在公司上班月薪还不错的话,我不建议加盟便利店。因为工资不会涨多少,而且要24小时开店,而且我们做的大多是普通人的生意,更多的只是靠尴尬。”
同时,运营门店也面临着回款时间慢的问题。
一位资深从业者表示:“便利店的盈利期最快也要一年半左右,一般要两三年才能盈利。但是,也不是没有例外。如果减少人员开支,比如一个人的工作,一个月就要损失6000元的人工,半年内就可以盈利。如果便利店所在的区域消费能力强,也可以盈利。”
夏露也同意便利店加入缓慢的观点。“开店是需要时间的,但是5年的合同期等店开始赚钱就快到期了。”
财经无忌对百家湖附近的几家进行了实地走访,发现基本都是加盟店,很多店至少经营了四年。这意味着店铺运营相对稳定。
据不完全财务统计,这些店铺日营业额未能达到2万元。预计店铺最终收入在1-2万元左右。
夏露告诉《财经无极》,应该辩证地看待加盟赚钱。“如果你觉得一年赚10万是一件很赚钱的事情,那就值得去做;”如果你觉得打工能年薪十万,那就不值得。"
一位网友也通过算例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假设小两口投资80万,一年赚10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然后7年过去了,夫妻俩终于有了70万,有了自己的店铺。同时会面临店铺装修、设备更换、房租上涨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换一种生活方式,拿80万做信托理财。那么,按照复利计算,7年后,你将有136万现金和7年的劳动收入。
这意味着不同的人生道路所带来的差异是超乎想象的。
这也意味着便利店行业是一个低利润的零售行业。
爱鲜蜂创始人兼CEO张颖曾坦言,“这是一个慢生意,不可能急于缩短必要的流程。”
风口一直结局尚远在对国内40家便利店企业进行调研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波士顿咨询集团联合发布了一份《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便利店行业运营成本快速上升,其中租金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力成本上升12%。中国超八成便利店毛利不到30%;62%的便利店直接净利润低于2%,16%在2%至4%区间,只有23%的便利店直接净利润不低于4%。
在毛利较低的情况下,以7-11为代表的便利店一直试图通过餐饮来提高毛利。
据媒体报道,目前北京品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便利店用于摆放关东煮、盒饭、饭团面包。
7-11中国区业务数据显示,FF商品(快餐)已成为便利店销售额和毛利的最大构成,占总销售额的42.9%,毛利贡献的46.6%。
在7月至11月的中国消费者购物行为调查中发现,店内食品、乳制品、饮料、炖品和米饭寿司占据了消费者目标商品的前五位。其中,除了乳制品、饮料等传统品类的便利店外,其余均为快餐产品。
因此,依托供应链的生鲜消费轨迹成为便利店引流盈利的关键。
江宁区7-11的一位业务员告诉《财经无极》,“如果不卖生鲜和热食,单店的营收不会高。如果卖的是生鲜、热食,没有可靠的供应链和相关资质,包括配送、中央厨房、工厂,很容易滋生食品卫生问题,最终拖累品牌。”。
因此,加盟模式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已经成为悬在传统加盟模式便利店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天图资本合伙人李曾写道,“加盟店的老板在经营上自由度很高,店内看起来和店外一样,但走进去看到的产品陈列可能完全不一样。这样的便利店更像是传统杂货店的升级版,在标准化空方面还是有很大提升的。”
有业内专家认为,加盟机制不完善导致的商品标准化问题由来已久,与整个大环境息息相关。
北京常见的连锁便利店中,只有便利蜂坚持直营,理由是“加盟模式造成利益冲突,容易滋生食品卫生问题”。
加盟还是直销,是便利店集团面临的“一二”困境。店控更强的直销背后是高昂的成本。但快速回笼资金的加盟模式,说明产品质量很难做到标准化。
那么,加盟便利店还算是好生意吗?
夏露判断:“目前,国内便利店的数量远未饱和。便利店作为城市的基础保障设施,将迎来快速发展。”
“开便利店是个好生意,但绝不是简单的生意。”夏露这样告诉《财经无极》,“7-11讲的是千店千面,千人千面。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日期、不同的星期,全店陈列的商品数量和种类都不一样。”
虎嗅的创始人李玟曾经说过,“时代的痛苦是不同的。新一代的消费者是不断变化的,他们都需要从业者全新的调查和研究。渠道和物流都在变,这不言而喻;消费场景和交付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从零售送货上门到包月。”
诚然,在低生产率的时代,零售商出售他们所拥有的,消费者购买他们所拥有的。但在新的消费时代,物流、价格甚至布局都必须围绕客户的需求来展开。
如今,强大的供应链网络是便利店品牌的生命线。以7-11为例,它可以在不同的时段,在不同的门店供应1-3次。
各个门店、供应商、配送中心、总部等节点必须连接在一起。每个店什么货,什么时候铺货,做什么活动,都得由“店长和他手里的数据”来决定。
《开便利店赚钱——便利店管理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分享了很多开便利店的技巧,以下三点由理财专家总结,供有便利店“店主梦”的人参考:
首先看是否有生鲜供应链及相关资质。前面分析过,生鲜是目前提高便利店毛利的有效手段。所以,想要加盟便利店,一定要查看品牌是否有可靠的生鲜供应链和餐饮相关资质——包括配送体系、中央厨房、生鲜工厂等。
其次,要看加盟品牌在当地的知名度。因为便利店品牌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品牌化意味着产品有保障,售后无后顾之忧,培训服务支持体系完备。
最后,看有没有退出机制也很重要。正如本文引言所强调的,创业是有风险的,成功有时是概率事件。另外,便利店是一个毛利很低的辛苦行业,总会有人选择退出,所以品牌设计退出机制很重要。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便利店行业其实就是在做“弯腰捡钢屑”的生意。
可见这生意是“吃力不讨好”的。
事实上,尽管投入高、回本慢、加盟机制不完善...这些都阻挡不了有志于诗歌和远方的年轻人毅然入局,勇往直前。
毕竟网点已经到了,便利店的尽头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