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
很多人都在找工作。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
你最喜欢的工作是什么?
今天,边肖想提醒大家。
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现在的一些招聘套路太深。
一不小心就很容易。
被犯罪分子欺骗
近日,深圳罗湖警方打掉一个以“58同城网招聘男模”为名诈骗应聘者的犯罪团伙。此次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缴获涉案银行卡等物品一批。据初步调查,该团伙实施了100多起诈骗案件。
这是怎么骗人的?
快来看看,免得被抓!
高薪夜店酒吧“男公关”
考生被骗购买香烟和衣服。
经罗湖警方侦查,这伙嫌疑人首先在“58同城”网站上发布类似于“男公关”的招聘信息,等待受害人“上钩”。收到简历后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告诉他去指定地点面试。
受害人到达指定地点后,会被一个自称杨总的“负责人”接见,告诉他要想在公司顺利工作,必须买烟点燃公司上层员工。受害人同意后,“负责人”会带他去指定的便利店买中华香烟,一次一根或三根。
然后,“杨总”通知受害者,他可以将香烟交给公司高层。因此,受害人相信了“杨总”的谎言,将香烟交给“杨总”,希望他能为自己为最高领导人服务“说好话”。
你认为买烟
真的是入门的需要吗?
水很深,小心这里有套路!
事实上,“杨总”拿到香烟后,转身将香烟交还给之前的便利店回收并从中收取利润。
随后,“杨总”将诈骗成功的消息告知另一诈骗成员“稳哥”,他安排人员接走受害人。至此,采访者“杨总”的任务圆满完成。
“稳哥”和弟弟会以买衣服、办工卡等理由再次收取费用,从而第二次诈骗他们,获得的诈骗资金也会按照协商好的比例进行分配。最后,他们会假装留下受害人的联系方式,让她们回去等消息。
最后结局
大家都猜到了吧?
后来
一点消息都不会有。
因为整个造假过程已经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该团伙分工明确,诈骗所得资金的分配也是自上而下,层级分明。
首先,在该团伙的诈骗链条中,每条软中华售价780-800元人民币,回收价700,便利店老板获利80-100元人民币;每条硬中华烟的价格是450元,回收的价格是400元,便利店老板的利润是50元人民币。
这种一环扣一环的惯例
不小心踩坑了。
欺诈的主要目标是
25岁以下的年轻男子
据罗湖警方介绍,结合以往类似案件,从本案中不难看出,这种招聘诈骗团伙主要针对20岁至25岁的年轻男性。
这个年龄段的人社会经验少,好奇心强,追求刺激强烈,有不劳而获的心理,幻想通过应聘夜总会、酒吧的所谓男公关来获得高额报酬,这种心理就落入了诈骗团伙的圈套。
罗湖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网络招聘虽然方便,但也充满陷阱,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所谓的“高收入”“低需求”招聘无一例外都是诈骗,入职前索要押金、培训费、服装费、打点费等费用的都是诈骗。求职者要谨慎通过正规劳务中介找工作,不要轻易支付各种费用或向不明身份人员转账。
罗湖区被骗的情况除外。
最近也有不少深圳市民。
求职被骗
有人被网上兼职刷单骗了。
▽
(网络图片)
有些人要花钱请高级组找工作。
结果被骗了。
▽
有人找工作被诱导去赌博。
▽
各种骗局
真的防不胜防
七大招聘骗局,看!
这些大型招聘骗局
每个人都应该睁大你的眼睛!
0
一个
群发招聘信息骗取费用
案例:“某酒店招聘业务员,年龄18-40岁,月薪8000元.......................................................................................................................求职者需缴纳报名费、押金等。根据紧急程度,挂号费和押金的数额从200元、500元、1000元不等。
提醒:正规机构发布的招聘信息一般不是短信形式。
0
2
吹嘘关系,要钱摆平。
案例:谎称自己是或认识某大型企业或公司的老板或经理,可以为求职者安排合适的工作,以需要疏通关系为借口,骗取求职者财物。
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找工作需要脚踏实地,通过正规渠道。
0
三
网络陷阱
案例: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人找工作的优先途径。网络骗子利用这一机会,编织各种漂亮的招聘陷阱,诱骗求职者将钱存入指定账户,达到诈骗目的。
提醒:通过互联网申请,首先要确认单位的真实性。
0
四
办公空间的临时租赁
案例:打着虚假单位的旗号在繁华地段租用临时办公场所,大力招聘,骗取求职者缴纳报名费后立即携款潜逃。
提醒:求职者要去正规的人才市场,选择有营业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在应聘过程中,他们要注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是否正规。
0
五
招募“男女公关”连环诈骗
案例:以“某酒店”、“某俱乐部”为名,发布“招聘男女公关”信息,描绘每天赚钱的“美好未来”,要求应聘者先交“报名费”。收到钱后,带应聘者去某娱乐场所“面试”。面试时,应聘者被告知需要一笔“打包费”,通过指出穿得不好、身材不好等理由进行第二轮诈骗。
提醒:招聘男女公关的欺诈手段早已臭名昭著,求职者一定要小心。
0
六
收取服务费后借口敷衍了事
案例:一些中介部门在显眼的地方贴出高薪招聘启事,吸引求职者上门。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后,他们称职位已满,并承诺会尽快联系合适的单位,让求职者留下联系方式后,找各种借口逃避敷衍。
提醒:对于提前缴纳报名费、培训费的招聘条件,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0
七
“皮包公司、黑中介”合伙诈骗
案例:一些黑中介为了取得考生的信任,与一些骗子公司或者皮包公司合作行骗。先是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的名义收取报名费、服务费,然后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冒充招工,收取体检费、服装费等。,然后编织各种理由拒绝被害人上岗或者中途辞退。
提醒:面试前要仔细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信息,不要轻信不具备相应资质的黑中介、黑劳务公司。
别再被骗了!
来源:深圳大事件,深圳龙岗警营
编辑:钟海润
二审:杨晨
审判:董
版权声明:如未注明出处,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边肖(电话:0755-84651432邮箱:lgms@lgms.net)。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你是大嘴“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