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5月29日讯(记者刘杉通讯员冯伟)利用空业余时间做微信生意补贴家用,却一不小心落入骗子设计的陷阱,损失17万元。今天说起这件事,青山的罗女士(改姓)后悔不已。她希望用自己惨痛的教训提醒做微信生意的朋友,警惕“微信互推”这种新型骗局。
罗女士代理的微信业务产品价目表
去年退休后,罗女士过着非常悠闲的生活。今年2月,经亲戚介绍,她开始做微信生意,代理一家公司的减肥产品。天天在朋友圈推广产品,却没人买。3月份,她加了几个同样是微信生意的陌生网友。和她寒暄过后,做“益生堂”燕窝胶原蛋白肽系列产品的微信业务的陈女士提出在朋友圈推广对方的产品,看看有没有需要的客户,帮忙推广一下自己代理的产品。罗女士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发了朋友圈。
罗女士在朋友圈发布的产品推广
消息发出的当天,有人主动加了罗女士的微信,问她胶原蛋白肽怎么卖,一次性订购了2000元的产品,并把钱转给了陈女士。看到别人代理的产品这么“火”,罗女士很羡慕,想代理这个产品。陈女士告诉她,如果代理需要公司授权,同级代理没有利润,建议她升级代理级别,比如市级代理级别,需要一次性购买40箱产品,总价6400元。因为有人通过罗女士买了一个2000元的产品,她要想盈利,就得从特约代理升级为市级代理,还要给家里交4400元。股票可以先放在陈女士那里,有客户买,她再直接发货。
罗女士与微信业务的聊天记录
同时,另外两个做果蔬酵母粉和燕窝糕的微信商家也加了罗女士的微信。一开始微信上也是让她帮忙推,也有人咨询购买。罗女士头脑一热,决定做这两款产品的代理。短短三天,第一次找她咨询的客户继续要求购买,自称是产品代理,不断要求升级。但她每次要货都是直接给钱到罗女士家。为了赚取客户的利润,罗女士只好继续补差价,不断提升代理级别。结果代理级别从特别提升到执行董事,钱交的越多,她给三品的家里转了17万。
罗女士的转账记录
接下来奇怪的是,没有买家索要产品,最后一家也没有把产品寄给罗女士。之前的客户和最后一家突然都不联系她了。罗女士称,这三款产品均为广东省市信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她向果蔬酵母粉之家支付了6.4万余元,果蔬酵母粉之家后来将货物寄给了她,至今未售出。将7万元燕窝饼和3.5万元燕窝胶原蛋白肽交给家属,罗女士要求发货和退款被家属拒绝。可气的是,他们继续在朋友圈推销产品,很快就把罗女士黑了。
记者发现,微信互推成为一种新型诈骗方式。今年3月,广东警方破获了一起类似案件。不法分子利用微信业务群“互推引流”的特点,添加大量微信业务与其“互推”,同时利用手中的“托客”添加受骗者进行咨询购买,使受骗者相信产品“热销”为代理等诈骗行为。警方表示,诈骗团伙分工明确,合作熟练。无论是“拉客”还是“客服”,每个角色都有相应的话术脚本,用“代理明星越高,收购价越低”这句话来说服受骗者成为代理。当受骗者支付高额代理费后,发现自己不仅被黑了,之前购买产品的客户也不见了。
记者致电广东信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先生,电话无人接听,短信也未得到回复。罗女士说,微信生意和她一样,都被骗过。一个微信群里有上百人,来自全国各地。她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不要再被骗。目前,青山警方已立案调查此事。
记者咨询了武汉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他们表示,武汉警方也接到过类似报警,正在调查相关案件。从报警的时间和数量来看,这种骗局是一种新型骗局,主要针对微信业务,或者业余时间比较多,有微信业务形式兼职的市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微信互推是微信业务中常见的营销方式,可以利用彼此的优势客户资源推广自己的产品,实现双赢。骗子利用微信商家公民急于增加客户流量的心理,设计骗局实施诈骗。
该工作人员提醒,如果想成为微信商家的公民,就要提前做好一切准备,选择合适的产品和营销方式。市民在微信业务中选择微信互推时,应尽量选择彼此熟悉的朋友进行合作,慎重考虑合作伙伴做出的承诺,不要因为“突然的快乐”而随意增加代理产品种类,提高代理水平,防止被骗,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