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金融
作者|寇大勇
编辑|飞跃
男装企业可能是爱玩“花功”的企业之一。不知从何时起,跨界发展似乎成了男装企业的共同爱好。
在男装行业整体发展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有人小心翼翼的围着服装行业打转,有人已经不在服装圈了,有人干脆剥离服装业务,奔向更大更广阔的市场。
多元化成为这些企业自救和发展的稻草,但回想起来,服装本身似乎已经被遗忘了。
过去,房地产是大多数男装企业试图跨界的第一目标,波司登、七匹狼等知名服装品牌都曾涉足这一领域。
随着近几年房地产政策监管越来越严,违约、雷爆已经屡见不鲜空,行业日子不好过。专业的房企都有点应接不暇,更别说半专业的跨界玩家了。曾经积极拥抱地产的男装企业,已经到了不得不应对这种形势变化的时候。
雅戈尔是对房地产最上瘾的服装企业。
雅戈尔的服装店主要以男士商务装为主(来源:雅戈尔美团店)
创建于1979年的雅戈尔集团,可以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节奏不断发展壮大。与其他服装企业“试水”地产不同,雅戈尔将地产作为自己的王牌。
早在1992年,以服装起家的雅戈尔就已经成立了雅戈尔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开始了其跨界地产的探索。当时,雅戈尔与澳门南广公司合资成立房地产公司,在宁波投资建设莱茵堡别墅和南雅住宅小区。高端市场和刚需市场齐头并进。
2007年,雅戈尔将服装、地产、金融投资作为发展的“三驾马车”。正因如此,董事长李如成曾激动地说,投资房地产和金融赚的钱,穿30年衣服都赚不回来。在这种心态的驱动下,雅戈尔的房地产业务逐渐扩大,甚至超过了主营服装业务的规模。
雅戈尔董事长李如成
相对于遍布全国的服装业务,雅戈尔的房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宁波。除了滨江花园、新长岛花园、新海景花园等住宅项目,雅戈尔还拥有大鹏山旅游度假区、雅戈尔动物园等旅游项目。
从体量上看,到2020年底,雅戈尔总资产955亿元,但房地产占了其中的五分之一。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中,雅戈尔的营业收入约为100亿元,但房地产板块的收入约占一半,其中大部分是由2021年交付的雅戈尔滨江花园贡献的。
雅戈尔高端住宅海景花园(来源:Sohu.com)
虽然从2012年开始,雅戈尔口口声声说要回归服装主业的轨道,但整个公司似乎并没有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在房地产宏观调控开始收紧的2016年,雅戈尔似乎意识到了继续跨界地产的潜在风险。当时董事长李如成说“房地产国家在不断调控,这条路雅戈尔很难走通。”
但是,放弃已经占到营收半壁江山的房地产行业,似乎并不容易。高喊这个口号后,雅戈尔依然没有停止对房地产市场的探索。2017年,雅戈尔斥资40亿拿下宁波、舟山三块地。2018年,雅戈尔斥资10.78亿元在宁波拿到一块27373平方米的土地,拿地、开发、运营的周期一直在稳步进行。截至目前,雅戈尔仍有新开工项目1个,在建项目15个,总面积近190万平方米。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跨界传统地产业务已经有些“守旧派”了。一些服装品牌将目光投向了更前沿的领域。
一些企业选择以自己熟悉的业务为支点进行多元化布局。2021年11月8日,红星鸿星尔克成立了红星鸿星尔克(商丘)实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洪兴尔克回应称,此举是为了打造睢县鞋服产业园,“洪兴尔克坚持制造鞋服相关产业”。
兴尔克大型工业园区(来源:甘肃陈卫东)
过去,洪兴尔克一直没有涉足纯房地产项目。早在2006年,鸿星尔克(厦门)实业有限公司就投资建设了泉州惠安向皓新城和安徽宿州向皓新城两个纯住宅项目。但从这种说法来看,红星鸿星尔克似乎更在乎服装与房地产的联动。其实产业地产也是各大地产公司自救转型的一条主要道路,也是一条潜力巨大的发展道路。
一些有富余产能的企业,跨界到完全闭塞的地区。
2020年,美邦宣布在原有的经营范围上增加电子商务、日用口罩和食品业务,将业务触角延伸至食品零售行业。
同年,马森尝试打造“森活家”连锁品牌,通过森活家生活综合体、森田志伟菜市场中心、森田志伟社区生鲜店三种形式实现社区生鲜市场布局。
森活屋线下店做的不错(来源:森活屋官方)
以服装起家的马森董事长邱光和曾表示,为了将农业板块打造成马森新产业集群的重要板块,在看到生鲜市场万亿级的潜力,叠加商业购物中心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的弊端和消费升级转型的趋势后,马森决定进军社区生鲜市场。
与雅戈尔的房地产业务类似,森活屋的门店布局也集中在马森熟悉的城市。第一家店开在温州水心会昌。截至目前,已经在温州上线了十几家森活屋门店。
还有一些服装企业干脆放弃服装行业。以西服起家的杉杉集团,曾经常年占据中国服装市场第一名,是中国第一家上市服装企业。然而,在世纪之交,董事长郑永刚决定将公司从宁波搬到上海,并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产业。
杉杉集团与新能源(来源:电车之家)
当时新能源行业发展还不成熟,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2013年杉杉的新能源业务收入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服装业务。到2020年,杉杉集团将简单转让、出售服装品牌,持股比例降至19.37%。此后,杉杉集团的财务报表中再也看不到服装行业的任何迹象,杉杉集团彻底退出了服装行业,成为新能源细分领域的领头羊。
在经营过程中,雅戈尔一再强调,发展房地产这类“第二产业”的根本目的是反哺服装主业,为其做大做强提供支撑。然而,依靠房地产赚钱的雅戈尔,似乎服装行业已经很难回头了。
雅戈尔宣称“回归服装”的2016年,仅第一季度,雅戈尔就关闭了35家门店,母公司同期利润下降15.97%。尝试过多种业务的七匹狼,2021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暴跌83.38%,2000多家线下门店关闭,可谓跌入低谷。
当这些老牌男装企业在精神上跨界的时候,整个服装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营业收入13697万元,同比下降14.4%;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利润总额640万元,同比下降36.7%。整个服装市场的不景气已经持续很久了。
近年来,服装产量大幅下降(来源:前瞻经济学家)
据统计,2012年可以算是男装行业的分水岭。在此之前,男装行业整体势头相当迅猛,每年市场规模以两位数的速度扩张。但从2012年开始,在人力成本、产业转型升级、市场渠道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男装市场增长开始放缓。
随着淘宝、JD.COM等电商平台的崛起,集中度不高的男装零售市场受到批发市场的冲击,更加激烈。依托实体店的老牌男装品牌,在渠道变革的过程中反应迟缓。蓝海之家等后起之秀拥抱电商多年后,雅戈尔等老牌男装企业姗姗来迟。
此外,外资品牌的进入也抢夺了本土男装品牌的市场份额。在优衣库、HM、ZARA等主打快时尚、奢侈品的外资品牌的引导下,服装行业的管理、渠道、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本土品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不仅如此,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端、商务等略显老套的男装风格不再受到新生代消费者的青睐。
国外快时尚品牌的热门市场(来源:Sohu.com)
这些老牌男装企业也不是没有变化。从2018年开始,波司登开始践行“聚焦主渠道”战略,砍掉一切琐碎业务,全力打造精品羽绒服品牌。经过三年的发展,这一战略已初见成效。2021年上半年,波司登营收53.9亿元,同比增长15.6%。
然而最近波司登又成立了玉林康瑞博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其主营业务涉及房地产评估、房地产经纪、房屋租赁等业务,似乎又一次打起了跨界的主意。
然而,对于波司登来说,这只是回归地产业务。2008年以来,波司登先后成立了山东康博置业有限公司、创维(常熟)置业有限公司、宿迁康博置业有限公司、江苏康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房地产领域大举发力。
只是这种逆转发生在波司登“专注羽绒服”战略实施三年后,不免让人遐想。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男装企业集体迷茫的一个缩影。
如果不是为了快钱,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往往是被逼出来的,目的是分担经营风险,创造新的增长点。然而,多元化本身似乎是一把双刃剑。也许会影响主业的正常发展,甚至在尝到甜头后,会踏上一去不返的道路。
老牌男装企业似乎也在这样的状态中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