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可以让你更了解金融的“道道”!
郑重声明:本文非广告,无任何利益关系或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分享。
延续前几期私人银行的话题,我们继续聊。接下来的几期,我们会加快聊天的速度,我们会谈到更多的银行。本期我们先来说说网商银行。
可能有些熟悉这些银行的朋友会觉得有点水,但也算是半科普文章吧。中间会有一些细节。请你自己感受一下。
之前有两个问题。我们分别谈到了微众银行和众邦银行。我们分开谈了。有兴趣可以看看。
目前还有一些拳头存款产品仍然是“对外限量发售”,我就不再挂文章了。等有更稳定合规的情况,到时候再说。
阿里系民营银行成立于14年9月。大股东是蚂蚁金服,定位互联网银行。凭借支付宝巨大的流量、流量和客户。
理论上,支付宝的用户数量和金融属性应该会给网商带来很好的资源。但是从19年年报来看,微众银行的大部分指标其实是网商银行的两倍以上。背后社交流量更有用?还是根本没有投入蚂蚁的资源?
但是现在回头看2020年,个人感觉互联网商家在收入和利润上可能会崛起。等着瞧吧。
另外,我们之前其实讲过网商银行的随机存款等存款产品,但由于目前只有部分用户可见,所以本期不再赘述。所以目前值得一提的,其实有三款产品,余鲍莉,大额存单,余额宝。
支付宝和电商银行APP中都有入口,本质上是电商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货币基金版,后面差不多有11只货币基金。另一个是信托版(所谓尊享版),对应的是AVIC信托的集合信托计划(个人投资30万,企业投资100万)。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感知上最大的差异就是利率上的差异。而普通版的于,30天年化在2.36%左右。于尊享版30日年化3.79%左右。当然,大多数情况下,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这背后,余额宝尊享版的投资范围会比普通版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风险更大)。但说实话,这种“定制”产品的风险程度在大多数用户的承受范围内。极端情况下有没有捂底的可能还不好说。
但是,如果你单纯把它当成保本理财产品,那就大错特错了。
但在这款产品上,无奈的看着“屌丝”只能选择基础版,而土豪可以升级专属版。如果抛开风险和合规这部分,有没有一点心酸的感觉?
网商大额存单绝对是鸡肋里的斗鸡(我绝对没有贬低的意思) 20万初始存款,1万增量,3年期利率只有3.85%。这个利率有点低...但是我肯定不喜欢这个存单的利率。
有朋友会问,这个利率有多低?但如果只是打开某银行的手机银行,寻找大额存单,至少90%以上会高于这个利率。我想我刚刚在中国工商银行(宇宙第一大银行)的app上看到,20万元3年/5年期起存可以达到3.987%。
要知道,我在魔都,但是如果有存款产品的利率排名,我们这里绝对可以排在倒数三名。
这款产品唯一的亮点就是支持转存和自定制。这个独立的顺序也是让我觉得很“鸡贼”(不是贬低)的部分。可以尝尝这个设定。银行以低利率收割存款,储户(转出)牺牲收益收割的灵活性,储户(转入)接受高存款收割高利率。某种意义上的双赢3。
这个时候,聪明的朋友是不是想到什么了!
微众银行A/B大额存单?!4/0%,月息,也支持转账。国有银行的实力?!虽然有4.0%-5.0%的产品不是新发布的,但花点时间总能抢到。华银行的一款体验式存款产品?4.2%的利率(后面再说)。之前产品的利率,不是都比网商好吗?
问题来了。那你说谁来救这个产品?瞎猜一下,是不是有很多用户不知道还有其他产品?
信息贫乏...不就是线下的“原罪”吗?
现在支付宝上的余额宝(货币基金),你仔细看会发现目前的销售服务商是网商银行。
关于余额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收益越来越少(甚至比存款还少)的感觉。
在使用支付宝的过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套路可以让你“结算余额宝”。什么余额自动转入,什么笔笔存,什么蚂蚁星愿望...招数很多(很容易让你眼花缭乱),但本质无一例外都是存余额宝。
另外我们也看到网商银行有理财代理业务(类似微众银行的代理业务)。但是整体操作和实际操作都是在支付宝里实现的。猜测一下,这样的设计也造成了目前没有产品出售的现状(如果有能看到的朋友请告知)。
这时我想起微众前几天推活期+活动的时候,特意说了旗下银行理财子公司代销的理财产品销售规模已经达到6500亿。同志们,6500亿...
其实此时此刻我还是很怀念早期的三方平台的,至少可以和几家银行比一比。
我个人习惯用最简单的爬行动物抓。基础平台和银行的产品信息都很清楚。现在每个银行信息都要人工读取,比较费力(白名单有各种限制)。大部分普通用户,能走多远?
信息聚合,方便用户选择,某种意义上其实是进步。存款的互联网化和平台化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存款产品信息的透明化。
当然,整个事情膨胀的太快,混乱和纷争也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最后,我想再问你一个问题。你会考虑这些网商银行的产品吗?我的回答是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