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码对照表260(动能雪野奔袭,静可雪洞潜伏)

来源:学习兵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媒体整合

黑龙江省抚远市黑瞎子岛,中国陆地地图的最东端,北纬48°,零下35℃,风力8级。

1月4日上午,在***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后,北部战区陆军驻此某边防旅东极哨所官兵为令所动,着眼维稳控边使命,展开了24小时跨昼夜野战训练,磨练了严寒条件下遂行任务的能力。



这次演练,官兵们冒着极寒大风,武装攻坚20多公里,夜间在雪洞里过夜。记者全程跟随演练,见证了边防官兵用鲜血融化冰雪掀起的练兵热潮。

“沿着预定路线走!”演练指挥员、连长范立伟一声令下,官兵们全副武装,奔向预定地域。

“报告指挥官,在259/4(1)号界碑附近,有当地人在附近游荡,动机不明。”出发没多久,对讲机里传来后方通信值班员的预警。

每年10月以后,黑瞎子岛禁止游客上岛,直到次年5月才解禁。

范立伟立即派出由8人组成的尖刀班乘坐巡逻车外出处置。

短短两分钟,尖刀班到达预警地点。一名游客私自登岛,试图在界碑附近拍照。班长姜欣雨向游客们宣讲边防政策,并劝说他们返回。

演练一开始,我们就遇到了特殊情况,官兵们提高了警惕,密切关注训练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跑了2公里后,在河边的雪地上发现了可疑的脚印。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名官兵迅速用卷尺测量脚印,通过测量数据分析出相关人员的体貌特征:“男性,身高168cm左右,体重65kg左右,鞋码260mm。”

“尖刀当班前警戒,其余人员就地乔装。”范妮·魏通过无人机看到有人在岛另一边的河边凿冰。

经过综合研判,官兵认为不明人士凿冰的目的是为了捕鱼。在黑瞎子岛,全年休渔。阻止渔民越界捕鱼是边防官兵的重要职能之一。

范尼韦派出两个快速反应小组,带着四个人在雪橇前面。当快反分队接近渔民时,渔民发现队员逃跑了。中士刘冲上前去,控制住渔民,并把他们送到附近的派出所。

刘身手敏捷,曾获全旅散打比赛冠军。“我处理过很多次像今天这样的特殊情况,每次都惊心动魄。”他说。

在一系列“事故”中,官兵的心理素质和快速反应能力不断增强,稳边控边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该吃午饭了。炊事班在油炉上架起了三口铁锅。半个多小时后,香喷喷的米饭,西红柿炖牛腩,小叶鸡炖蘑菇,新鲜出炉。官兵们饱餐一顿,一扫连续行军的紧张和疲惫。

休息期间,官兵们围绕训练动员令展开了热烈讨论。“我感到非常兴奋。虽然天气很冷,但我内心的热情可以抵御寒冷。”杨昌明新兵第一次参加全连野外训练,积极性很高。“号角已经吹响了。只有勇往直前,锤炼过硬的边防本领,才能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通江哨遭到一小股‘敌人’袭击,全体官兵立即赶赴指定地域。”当官兵们还沉浸在休息时间的轻松气氛中时,范立伟突然下达命令,要求官兵负重20公斤,在30分钟内完成5公里长途奔袭。

二等兵李俊通常身体素质较弱。行军10多公里,他的体能已经接近极限。仅仅是几秒钟的犹豫,他的战友就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来。他不顾自己身体的疲惫,勒紧皮带,奋力追赶。

“我没有任何力量。我的腿充满了铅。每向前走一步,我的骨头就咯吱咯吱响。”武装袭击发生后,李俊向记者回忆了当时的情景。“可是当我看到身边的战友没有一个掉队的时候,我也不能拖泥带水了。最后还是靠意志力坚持下来了。”



天快黑了,太阳正在迅速落山。经过一天的武装进攻,官兵们会在呼啸的寒风中用铁锹挖出当晚宿营的雪洞。

"天气太冷了,我的手几乎没有知觉了。"下士寇·石昊的手冻得通红,他挥舞着铁锹告诉记者,“我从来没有觉得铁锹这么重。”最终,寇的身体几乎失去了控制,只是机械地挥舞着双臂。

夜色朦胧,身着雪地迷彩服的官兵已经完全融入了茫茫雪原,难以分辨,只有头顶传来的热气隐约可见。官兵们挖了几个能容纳8个人的雪洞,把它们作为晚上挡风御寒的地方。

中国鞋码对照表



记者在雪洞里看到,洞内温度计显示零下10℃,比洞外暖和多了。

经过一天的训练,官兵们终于钻进了睡袋。

“寒冷、饥饿、疲惫接踵而至。”下士李兵说:“但如果大家挤在一起,就不会觉得冷了。”



风雪边关,凉血难。持续一天的紧张演练结束了,日复一日,训练备战从未停止。

星星和月亮悄悄地消失了。5日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天空,照进了祖国。在鲜红的连队旗帜下,官兵们意气风发,向太阳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又一天的训练即将开始!

迎北风,斗冰雪,战极寒。官兵们用鲜血融化冰雪。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坚定而铿锵!

作者:记者梅世雄、刘宝瑞,战地记者队通讯员迟波。

摄影高向皓

视频:杨刘云鹏祥生



(学习兵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