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涨价,农民种植迷茫。这是因为中药材价格在高位运行时,种植户的积极性在空之前有所提高,大家蜂拥而至,导致市场供大于求,行情下行,造成大量种植亏损。
当市场种植量减少时,诸多市场因素推动中药材市场再次上涨,尤其是2021年,中药材市场出现了多年不遇的普遍上涨,让很多人认为中药材将再次迎来种植高峰期。在这种情况下,种植者反而感到困惑。
因为在已经涨了的行情中,如果选择来年种植,收获的时候价格会下跌吗?在选择高水平的品种时,跟风者会多吗?明年气候会不会很稳定,种什么药材会比较安全?
毕竟中药材低价期造成的伤口还没有愈合。中药材市场在短时间内普遍上涨后,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错觉,迷茫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未来五年内种植哪些中药材相对安全,赚钱几率更大?
在中药材主产区安徽亳州市的中药材种植管理专家高先生看来,目前的中药材市场看似繁荣,实际上是由多种因素推动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雾里看花,以免选错种植品种。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选择多年生(3年以上)中药材进行种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以多年生中药材牡丹为例。这个品种沉寂了很多年,2020年市场情况会跌到谷底。无论五年、八年、十年生长期,一亩牡丹只能卖1000多元,年回报率100元左右。这样的收入对于牡丹种植户来说,绝对是无言的痛苦。毕竟成长了这么多年,年复一年的等待,耽误了太多赚钱的机会,最后无奈卖掉。
然而,2021年牡丹的价格已经翻了几番,这让刚刚选择出售的种植户更加心痛。也许这就是中药材的种植吧,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样的寒火情况。所以,没有一颗强大的心,很难在中药材的种植或经营中有长久的立足之地。
中药材也经历了牡丹的类似经历,同样的价格也在2021年逆袭。那么,这些中药材为什么会遭遇低谷,为什么会开始并肩反击呢?只有想通了这一点,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未来,甚至是未来五年的种植方向。
【/s2/】理由一:做入门模特。以牡丹、芍药为例。因为牡丹和芍药在全国各地都可以种植,而且容易成活和管理,牡丹油和牡丹花被用来炒作,导致全国很多地方都引入种植,甚至带来乡村振兴的希望。尤其是2016年前后,种植规模达到历史峰值。
第二个原因:种植大户的进入。种中药材不像种粮食。一个人不管发展多少亩、几千亩,根本不会担心市场行情的变化,更不会担心卖不出去,因为全国、全世界的人都在消费粮食。
但如果一个人种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的中药材,市场可能会饱和,价格会暴跌。
所以这几年选择大规模种植中药材的种植大户基本都是凉的,要么是管理措施跟不上,要么是市场行情下降。福建有个种植大户,来亳州发展牡丹种植,种了800亩牡丹苗,长到第二年的时候,他选择了直接离开,留下了这两年遍地的牡丹苗和大量的投入,而且头也不回,没有针线的那种。
第三个原因:中药材管理环节的影响。中药材市场跌到谷底的时候,就已经有赚钱的机会了。很多中药材经营户从2020年开始抄底库存,尤其是2021年中药材价格触底,囤积中药材的行为更加疯狂。就连从未接触过中药材生意的人,也在亲戚朋友的带动下,买了各种中药材入库。
这种行为间接推动了中药材市场的上涨,但这些储存的中药材并没有被市场消化,其消化时间往往需要2-3年。所以这些都是选择中药材种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结合以上因素分析,种植已陷入低谷的多年生中药材品种、对种植技术要求较高的多年生中药材品种和对地域(包括地产、土壤)要求较高的多年生中药材品种可开发种植。
对于种植户来说,很多还没有从痛苦中恢复过来,大家还在种与不种之间犹豫。经过三年多的生长期,市场上库存的中药材也消化了。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种植,会给他们更大的赚钱机会。
而对于种植技术要求高或者地域要求高的中药材品种,种植大户一般不敢种植,投入成本也高,所以种植盈利概率比较大。
最后,对于牡丹、芍药、黄连、白芨、藏红花、百部、金银花、人参、桔梗、何首乌、地黄、枸杞,你更喜欢哪种种植前景?[/s2/]还有哪些未上市的常年中药材值得你信赖?
欢迎大家积极分享交流。下期我们就来说说以后哪些中药材是不能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