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里的钱怎么转到银行卡余额超限(上缴超1万亿元利润,央行“大手笔”意味着什么?)

央行宣布今年向中央上缴超1万亿利润,大致相当于工农中建四大行2020年利润的总和。一些分析师认为,这是一次财政和货币“协同”宽松。




余额宝里的钱怎么转到银行卡

文|财经记者唐骏

编辑|袁满


3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宣布,今年向中央上缴利润超1万亿元,大致相当于工农中建四大行2020年利润的总和。


据悉,此次上缴的利润主要来自过去几年外汇储备的经营收入,不会增加税收或经济实体的负担,也不会是财政赤字。这部分资金将主要用于税收返还和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支持企业脱困、稳就业、保民生。


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称,安排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加盟商上缴利润是通行做法,也是统筹财力、跨年度调剂资金的重要手段,包括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中国人民银行也是上缴单位之一。央行上缴利润用于财政是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通行做法。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对《财经》表示,这也是央行落实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财政赤字率下降,但财政支出增加,要求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特许经营者依法上缴近年积累的利润,以增加可用财力。


央行上缴利润意味着什么?西泽研究院院长赵建认为,央行上缴的利润和中国烟草总公司上缴的利润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增加财政收入,只是央行上缴的利润比大部分央企和国企都大。


业内人士指出,央行上缴利润对实体经济的刺激作用相当于降低RRR 50bp或增加财政赤字1%。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直言不讳地说,这是一次财政和货币的“协同”宽松,其效果优于RRR缩减。


对此,管涛认为,客观上讲,央行上缴利润给财政形成财政支出,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者都可以增加广义货币(M2),但前者通过增加基础货币传导到M2,后者通过增加货币乘数作用于M2。“作用于实体经济的两种机制是不同的,不能简单说哪个更好。”相对而言,RRR降息可以在短时间内释放推高货币乘数的好处,并平衡每个月的余额利润,保持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稳定,从而减少对市场流动性的扰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提醒,正是由于作用机制的不同,不能认为央行是在上缴利润支持金融,因此判断央行近期降RRR、降息的可能性变小。“货币政策仍有空降低RRR和降息的空间。”


央行利润何来?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现在最想知道的是,央行的利润从哪里来?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与商业银行类似,央行也是通过生息资产与资金成本之间的利息差来获利。不同的是,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中被动获利。


翻开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端,规模最大的是外汇资产,其次是对其他存款类公司的债权。这两类资产几乎代表了央行的两大收益:外汇储备经营收入和利差收入。


根据央行的消息,央行这次上缴的利润主要来自外汇储备的经营收益。赵建对《财经》表示,这主要包括美国国债、股权、基金等主权债券,但具体投向尚未公布。


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由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管理。外管局发布的2020年年报显示,1997年至2016年,中国外汇储备20年平均收益率为4.23%。2007-2016年十年平均收益率为3.42%,在全球外汇储备管理机构中处于较好水平。截至2016年,约6%的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已成为美元资产。


管涛介绍,外管局公布的外汇储备余额包括外汇储备的经营收益。截至2022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1万亿美元,约合20.3万亿元人民币。


在广发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刘玉看来,假设2021年投资回报率与2020年持平,3.2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2020年末将实现2.73%的回报率,对应的投资收益约为864亿美元。那么2020 -2021年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可能达到1700多亿美元,按目前6.32的汇率折算成人民币,超过1万亿元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的利差相当丰富。经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测算,正常情况下,央行对外支付的利率相对较低,平均应该在1.60%左右(法定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1.62%和0.35%),而资产端的收益率通常在3%以上。外汇储备平均收益率在3.50%左右。据此,该机构认为央票利差应该在2%左右,与国有银行差不多。


事实上,中央银行将利润上缴给金融部门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普遍做法。2021年,美联储盈利1078亿美元,向美国财政部上缴1074亿美元。2020年,日本央行实现利润12.2万亿日元,其中11.6万亿日元上缴财政,约占95%。


赵建指出,近年来各国央行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泄洪带来的规模扩张和降息带来的利差扩大。次贷危机后,全球央行大幅扩表,央行每年的“利润”也稳步攀升。以美联储为例,其2020年利润为88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0%。


值得注意的是,管涛指出,中国人民银行这次上缴的利润不是一年形成的,而是作为一种保留手段,积累了几年的余额利润。现在的一次性缴纳可以增加财政支出,同时也不一定增加税收负担和财政赤字。


利润上缴不是货币手段


央行上缴的利润会去哪里?


根据央行公告,这部分资金将主要用于税收返还和增加地方转移支付,支持企业脱困、稳就业、保民生。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退税是将增值税期末未抵扣的税额退还给纳税人。实行增值税链式抵扣机制,纳税人当期销项税额扣除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其中,销项税是指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增值税;进项税是指购买原材料所缴纳的增值税。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未扣除的进项税额将形成折让税额。


2022年,财政端将实施大规模退税,提前退还纳税人未来可以继续抵扣的进项税。其中,小微企业存量免税额在6月底前一次性全额返还,增量免税额全额返还。通过返还未提前抵扣的税款,预计直接为市场主体带来现金流约1.5万亿元,增加企业现金流,缓解资金回笼压力。


文彬指出,央行宣布“每月均衡上缴结余利润”,预计未来十个月内,这些利润将每月均衡上缴,每月上缴1000亿元左右。


“作为‘国有企业’,央行的利润上缴财政,财政拿央行的利润进行财政投资,是财政政策的扩张,不增加赤字。”赵建直言,当前央行上缴的利润将直接产生积极的财政政策效应,这对缓解当前稳增长压力非常重要。


与此同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举是金融和货币的“协同”宽松。“它不仅有力地支持了财政扩张的节奏,还增加了广义货币和基础货币的供应,改善了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这比RRR削减要好。”


对此,文彬也表示,利润转为财政支出后,确实与RRR削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导致流动性增加,但两者在性质和效果上有实质性区别。多位专业人士也向《财经》记者强调,央行上缴的利润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不同,不能简单一概而论,更不能与“财政赤字货币化”混为一谈。


所谓“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是央行直接印钱购买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美联储和日本央行都在这么做,但中国法律不允许央行直接购买政府债券。


赵建直言,“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是财政向央行借钱,央行上缴的利润类似于向财政缴税。前者会导致财政赤字和央行资产负债表同步扩张,同时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带来压力;后者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没有任何货币政策扩张和财政赤字。


以外汇储备收入为例。管涛介绍,这部分余额收入将同时计入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其他资产”和“其他负债”科目。利润上缴后,这部分资金在资产端表现为“其他资产”减少,“外汇占款”增加;在负债端,转入“政府存款”科目。如果花掉了,就会变成企业或居民在银行存款或流通中的现金,增加“基础货币”投入。简而言之,它们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相互转移,总体规模不变。


此外,文彬表示,央行上缴利润,体现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使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控的作用,但货币政策仍然存在一些操作空缺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就货币政策而言,下一阶段的RRR降息等货币政策操作仍然是空。”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