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宜宾的狄先生向南都记者反映,其14岁的女儿在二手闲置交易平台“转转”上购买了多个实名认证游戏账号,从而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在游戏上花费近万元。
记者随后联系了转转平台的工作人员,对转转进行了回应。记者接到家长反馈后,退款,并称未成年人和未实名认证的账号不能通过平台下单购买游戏虚拟物品。如果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号购买虚拟游戏产品,家长可以通过客服反馈,核实后平台会协调买卖双方进行退号。
家长称未成年人在转转平台购买游戏账号绕过“防沉迷”系统
狄先生称,7月28日,他在东莞打工时,接到宜宾老家父亲的电话,银行卡里的两万多元“不翼而飞”。查询银行卡流水,原来是14岁的女儿在微信上私自绑定了爷爷的银行卡。5-7月游戏充值和网购消费达到2万多元。
其中,狄先生的女儿花了2600余元在转转平台上购买了3个游戏相关账号,其中网易游戏账号1个,腾讯游戏绑定的QQ账号2个,均有实名认证,无青少年游戏防沉迷系统。用实名认证的游戏账号,狄先生的女儿在一款腾讯游戏上花了4500多元,在一款网易游戏上花了2000多元。
事后,狄先生分别向转转平台和各游戏厂商进行了投诉。狄先生称,在多次向北京12345市长热线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后,8月10日,过户部门已退还全部款项。此外,腾讯、网易已退还相关款项,并查封游戏账号。
平台说已经退款,未成年人不能交易虚拟游戏道具
随后,南都记者注册了转账平台账号,以“游戏账号”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在游戏账号的产品页面上,标注了“实名”、“微信认证”、“24小时玩”等信息。
杜南记者随机点击了一个产品链接,页面下方显示“只有实名认证的用户才能进行游戏交易”的认证提示。没有实名认证,点击“立即购买”会弹出实名认证相关提示,并注明只有成熟的实名认证用户才能进行游戏交易,不能下单。
8月11日,杜南记者联系了转转平台工作人员,其回应称,根据转转平台相关规定,平台不允许未成年人通过平台交易游戏虚拟物品,无论是买卖。用户在平台上交易游戏虚拟物品的过程中,平台会要求买家账号实名认证,在下单过程中会有实名认证和禁止未成年人交易游戏虚拟物品的提示。如果没有实名认证或者认证是未成年人,就不能通过平台下单。
根据平台的交易规则,买卖双方遇到纠纷后,平台会根据买卖双方的需求进行干预,根据规则和订单的实际情况协调处理纠纷。如果孩子用父母或成人账号购买虚拟游戏产品,父母可以通过客服反馈,核实后平台会协调买卖双方进行退号。
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狄先生的投诉已经由买卖双方协调,根据平台规则进行退号。转转也会不断完善交易规则和规范,维护健康的平台二手交易生态。
律师提示游戏账号交易有风险,平台应承担监管责任
在二手交易平台买卖游戏账号,平台应履行哪些监管责任?程诺游戏律师团领队、律师朱俊超认为,除了一般网络消费平台的监管责任外,还应该按照网络游戏账号实名认证的标准对平台进行监管。具体来说,买家账号必须实名注册系统认证,未成年账号不能从事游戏账号交易,消费限额要基于年龄和金额。按照现行的实名认证和防沉迷规定,如果交易平台没有尽到监管责任,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朱俊超介绍,目前账户交易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一般参考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朱俊超表示,玩家之间在第三方平台买卖游戏账号,实际上违反了与游戏厂商的服务协议。大部分网游不支持在第三方平台买卖账号。一般情况下,用户有义务直接在用户协议中保护自己的账户。否则,游戏厂商将不对由此造成的任何损失负责。游戏厂商可以根据用户协议进行违约处罚,包括封号、冻结游戏账号等。
朱俊超建议,网游账号基本都绑定了注册者身份信息、手机号码等极其重要的个人信息。对于买家来说,卖家可以通过这个个人信息把账号重新申诉回来,修改密码。对于卖家来说,如果买家利用账号进行违法犯罪行为,最终也会影响到自己。
采写:见习记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