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5月份,国内很多地方都已经超过25℃,气温转暖,该买电风扇了。我们挑选了六款市面上比较受欢迎的粉丝进行对比体验。
在挑选产品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品牌都在推“空空气循环风扇”这个概念,那么空空气循环风扇到底是什么呢?空空气循环风扇与普通风扇相比,通常采用多叶片的设计,多次切割风道,形成柔和均匀的空气场。另外,配合特殊的集风风道设计,可以收集气流,让空空气流通更快。对于用户来说,最主观的感受是:聚风效果好,送风距离更远,风量更大。得益于刀片的反复切割,直吹不头疼。从这个角度来说,空空气循环风扇也可以算是传统风扇的升级版。
我们选择的6款产品都是符合这些特征的空空气循环风扇。在基本信息对比方面,由于参与对比的产品数量确实不少,产品品牌、型号、售价等信息就不一一赘述了。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个表格,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己了解一下。
其实对于风扇之类的功能性产品,技术门槛并不是特别高,先不讨论品牌之间的差异,还是从实测来学习吧。
硬件配置对比风扇的核心部分自然是它的电机。很多人说日产汽车优于大多数国产汽车。其实也不能说是崇洋媚外。日本的汽车工业确实领先于我们。
此外,DC无刷电机优于DC电机和交流电机。这6款产品中,格力、先锋、艾美特为国产,其他3款为日本美贝亚电机。美亚是业内公认的优秀电机厂商之一,转速更快,更安静。
所以我觉得在硬件配置这个层面上,西点、西屋、舒乐都比别人强。
风速对比电机的速度越快,风扇的动力越强,风速也越快。
我们也把这六款产品依次放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房间里,打开最大档位,用风速计测试。最终结果是先锋以8.2m/s遥遥领先,艾美特、西点、西屋并列第三。
想要让风吹得足够远,达到更好的通风效果,除了强大的电机,还需要有合理设计的风叶和集风筒,让风以聚集的形式吹出。为了测试这6个空空气循环风机的最大风距,我们在办公楼的走廊里进行了测试。送风距离最远的是西屋,达到15m,其次是艾美特的14m,第三是舒乐的13m,最后是先锋的11m。
测完风速和风距,送风过程中风力是如何减弱的?我们进行了另一轮测试。先把这6个空空气循环风机的风速调到5m/s左右,保证出风口风速一致,然后每隔2.5m m检查一次风速,这一轮的结果和上一轮基本一致。
格力、先锋、西点的风力衰减略明显,尤其是距离5m时,可视为分水岭。西屋、舒乐、艾美特在控制风衰减方面应该做得更好。
在粉丝领域,轰轰烈烈的努力不一定能创造奇迹,只会让你感冒,空气一定是软的。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将六款产品的出风口风速调整到一致,然后在5m的距离点一支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其中,西点、西屋、艾美特是火焰明显晃动较大的。比较好的有格力、先锋、舒乐,火苗很稳。
我们还进行了第二轮测试,同样风速下垂直向上调节风扇,然后在出风口正上方放置一个气球,观察气球的晃动情况。这一轮的情况和上一轮差不多。疏勒的位置肉眼可见,几乎没有晃动。格力和先锋也不错,只有一点抖,西点是唯一一个丢气球的粉丝。
理论上风扇有更多的哈里森,扇叶切割的空空气体积越小,打在人体上的感觉越柔和。叶片数量上,除了舒乐的四叶设计,其他五款都是三叶。更重要的是,舒乐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前机罩是旋转式设计。这也是舒乐在最大风速下性能最弱,但在送风距离、风衰减、出风口柔软度上却能超越其他品牌的原因。
所谓空空气循环风机,就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室内空气循环。比如用空空气循环风扇开启空定时可以更快的降低室温,对产品的高度和可旋转角度有一定的要求。理论上空空气循环风扇的高度越低,地面的空气流动越好空,自然可旋转的角度越大越好。
我们选择了一个封闭的房间,先把室温调到25℃,然后在房间的三个角落放置三个温度计,记录室温的变化。然后将空调节到16℃,同时将空空气循环风扇放在房间中央,调节到机身最低高度,机头最大晃动,档位风速最大。
我们记录了三个温度计平均值的变化曲线,最终室内降温最快的前三名分别是舒勒、先锋和艾美特。
西点、西屋、格力性能略逊一筹,但整体降温速度比只有一个空空气循环风扇强,也证明了空空气循环风扇的功效。
噪音对比也是必考项目。我们将六款产品都调整到大约5m/s的风速,然后使用分贝探测器在大约1m的距离探测噪音。结果噪音从小到大排序是格力、西点、舒乐、先锋、西屋、艾美特。就我个人的主观感觉来说,这些产品的噪音控制还是挺好的,不会有太大影响。
经过几轮对比,最终得分最高的品牌是舒乐的,27分。其次是西屋的23分和先锋的22分。
我们测试的结果分布不止一个,舒乐在众多项目的对比中名列前茅。采用进口电机和集风道设计,兼顾吹风和空空调,更注重用户体验,是不错的选择,而其他五款产品来来去去,并没有太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