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9日,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非法制造注册商标商品罪,对一起特大LV包制假售假案的26名主犯全部提起公诉。4月23日,公安机关再次提请审查,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36名。目前,案件正在继续办理中。
在箱包皮具制造业发达的广东省,每天加工销售成千上万个成品包,远销世界各地。然而,在这些崭新漂亮的包包中,却夹杂着一批假冒的LV品牌包包,流入千家万户,甚至以正品的名义销往中东。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制假团伙为了以假乱真,巧妙地在假包上植入芯片,然后扫描官网的正版链接。但LV品牌的店主表示:“LV正品包包没有这种NFC传感器芯片,但所有能通过手机NFC传感器功能识别的包包都是假仿制品。”
皮革摊位改造
到2020年,这个“长毛皮业”已经彻底转变为专门生产LV品牌包袋革的黑作坊。
2019年12月,上海市青浦区公安机关接到LV集团报案,称有人出售疑似假冒LV品牌的箱包。接报后,公安机关开始了缜密的跟踪调查。青浦区检察院也提前介入,派出两名检察官指导警方取证调查。
利用正品非法拆解制版、生产原料、生产加工成品包、伪造正品销售单据、跨境分销.....LV品牌包包制售假货看似一条“一条龙产业链”,产业链核心直指广州一个皮具摊位。
在广东省埋伏数月后,2020年7月14日,在最后的结案时间,公安机关分成8个行动组,在广州、东莞两地同时实施抓捕。共抓获犯罪嫌疑人62名,缴获制假设备30余套、假包2000余个、假LV品牌名片1200张、证书62400张、标签36000个、品牌标识123660个。
检察机关配合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抓获,随后押解回上海乘坐高铁。
杨奇伟、杨、杨和杨是第一批被捕的人。都是假LV包的皮具和五金配件供应商。
2015年起,杨启伟和兄弟合伙在广州一家五金皮具城租了一个摊位,名为“长毛皮业”,专营鹿皮绒布、棉布等自营。几个兄弟的生意都很顺利,慢慢成长。后来因为人手不够,就雇了四个员工搞销售。
2018年,陆续有客户上门询问能否做带有LV品牌logo或棋盘格图案的PVC皮革。很多人问,但杨启维有点感动,但杨和杨胆子小,劝大哥不要这样做。起初,杨启伟听从了两个弟弟的建议,但后来考虑到妻子刚生了三个孩子,最大的孩子在上初中,自己也快40岁了,他觉得还是趁这个机会发个财比较好。
于是,杨启伟率先承接了做LV箱包皮具的生意。起初,他从市场上购买PVC基材,请人印制LV老花眼或棋盘格子,做了100多卷。卖了10多卷,市场反响不好,有掉色和图案不对的问题。所有这些材料都在他手里粉碎了。后来,他找到了他的亲戚杨。2020年3月至7月14日,杨启伟将LV品牌logo图案和自己的皮料提供给杨加工,印制了蓝色、粉色等带有LV品牌logo的渐变图案2300余码(每码可做3个包)。
店里卖的假LV包。
没想到这批假LV皮具销售异常火爆,杨和杨兄弟终于经不住诱惑,以为只要暗中行动就不会被发现,于是纷纷“下台”,共同经营这笔生意。他们甚至招募了自己的小姐姐杨帮忙送货等相关事宜,“长毛皮业”的几名员工也没能抵挡住高薪和可观提成的诱惑,纷纷加入进来。其中一个名叫黄白的年轻雇员因贩毒被法院判处14年监禁。出狱不久,他就陷入了这起特大制假售假案的深渊。
此时的几个“杨老板”,除了皮革冲压、激光打印,还发展了五金配件的精加工、筛选业务,他们的摊位、仓库里堆积了大量的皮革、五金配件。他们专门和皮革城协商,不签合同租仓库。杨奇伟交代:“我也知道卖有LV标志的皮具肯定是违法的。如果仓库没签合同就被警察找到了,警察应该找不到我。”
生产加工假LV包的机器。
仓库里印着LV印花布和皮革。
至此,这个“长毛皮业”彻底转变为专门生产LV牌包袋革的黑作坊。正是从这个黑作坊,办案检察官通过对其庞大架构的审查,发现了其背后隐藏的成熟产业链。
“在杨兄弟背后,我们挖出了40多个窝点,每个窝点都分工明确,合作制假售假。”办案检察官追查了几十本书,上万条聊天记录和交易记录,终于找到了决定性的关键线索。
谁是“内鬼”
检察官查阅了大量聊天记录和交易信息,最终锁定了广东某商场LV品牌柜台柜员石。
在调查“长毛皮业”几年的账目时,检察官发现了杨兄弟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帮手之间的交易记录。她来自LV品牌内部。
“我们在查获的证据中发现了30多个真包。这些包包几乎涵盖了LV品牌的所有流行款式,但令人怀疑的是,这些包包有明显的拆解痕迹。这些包是哪里来的?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带着这些疑问,检察官查阅了大量的聊天记录和交易信息,最终锁定了广东某商场LV品牌柜台柜员石。
石被捕后交代了犯罪过程,事情的真相如检察官所料。原来,杨启伟一直在买正品的包进行拆解制版,他从石那里买了十几个包。
然而,花了很长时间来了解新模型,获得正品,然后拆解和制版。考虑到假包可以和真包一起上市,该团伙为了迎合赶潮流前线的客户,便着手将LV内部员工拖下水。
经过杨启维和石的几次接触,石终于同意加入。后来,杨启维总能从史那里得到LV内部员工培训的第一手机密资料,包括尚未出售的新款和详细插图。拿到这些素材后,他们会复制,甚至比正版更早上市。
据石交代,她负责提供内部信息,从未参与过销售假货的实际操作。然而,她听到几个年轻人提到“只要有徐忠义,这些包就不会被卖掉”。
“徐忠义”这个名字,因为出现的频率很高,早就被负责此案的检察官盯上了。
一站式生产和销售
为了增加销售额,杨兄弟、和林兄弟姐妹开辟了销售链。
经过多次讯问,原本守口如瓶的徐忠义向检察官承认自己是“长毛皮业”的最大客户之一。警方从其工厂查获的“长毛皮业”原料制成的假LV成品包,总价值1200多万元。
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他花费49万余元在“长毛皮业”购买皮具,包包远销中东。徐忠义给出了另一个销售链的例子。
林在广东的兄弟姐妹(林、林雪达、林)在微信朋友圈推销假LV包。他们熟悉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他们还承担着“挑选产品”的工作。
徐忠义曾经制造假的LV盒子。后来,他开始做假的LV包。林从他那里买了一些成品袋,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出售。
林的生意做得如火如荼。弟弟林雪达出狱后,她让他和自己一起卖货,三哥林也很快加入进来。林不仅把自己的弟弟也带进了团伙,还有家里的其他亲戚。
自2018年4月以来,林聘请22岁的侄女小丽为她销售的假LV包拍摄宣传照片并管理账目,以租金抵消工资。将日常用于卖货的微信号交给侄女云云管理使用,帮助自己维护客户和支付贷款调整费用,并允许云云在不影响原有客户的情况下,利用本号自行吸引客户销售,利润作为工资;外甥女鱼雨月薪4500元,打理两个微信小号,负责这两个微信小号卖假LV包和售后维修的接待工作。这个非法生意被他们变成了“家族生意”。
为了增加销售额,杨兄弟、和林兄弟姐妹开辟了销售链。
除了自己卖,林等人还发展了许多家庭。他们以300元至500元的价格,向一级经销商大量销售成本仅为100元至200元的仿包。一级经销商加价40%后,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批发分销到国内很多地方。
将芯片植入袋子
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迷惑消费者,这个犯罪团伙还开始了“自主研发”。
“我们在案件中注意到,他们有一个叫‘芯片群’的微信群,几个主要嫌疑人都在这个群里。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他们在假包上植入芯片,通过扫描芯片就可以访问官网的正版链接,从而欺骗消费者。”检察官说。
在查证过程中,负责此案的检察官惊讶地发现,这个犯罪团伙在贿赂柜台柜员获取第一手资料后,一直在思考如何“留住客户,提高竞争力”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为了达到欺骗真相、迷惑消费者的效果,他们也开始了“自主研发”。
“这两年,我看到市场上芯片封装开始流行。网上有个用NFC门禁卡刷标签的教程,我就自己试着把LV官网上的信息刷成NFC芯片。”当检察官询问杨的哥哥和姐姐时,他们是这样解释的。
植入芯片的包包,只要用手机扫描,就会跳转到LV品牌官网对这款包包介绍的页面。许多没有深入研究过的“小白”买家被这种效果迷惑了,所以他们确信这是真品。
杨氏兄妹以每个0.1元的价格购买了大量NFC芯片,植入袋子里,剩下的以每个0.2元的价格卖给其他制假工厂。
杨把把数据输入芯片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妹妹杨。当检察官询问完成一个LV包包的芯片植入需要多长时间时,杨供认“需要十几秒、二十几秒”,她一个小时可以完成近150个包包的芯片植入。
在这次抓捕行动中,警方还缴获了10多万件芯片等原料。
但据LV品牌的店主介绍,真正的LV包包是没有这种NFC传感器芯片的,但所有能通过手机NFC传感器功能识别的包包都是假仿制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奢侈品鉴定行业资深从业者坦言:“这伙人还在往包里装筹码。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证据确凿,依法严惩
只要证据确凿,这条产业链上下游的主犯都将作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共犯受到惩罚,受到法律的严惩。
面对涉案的庞大上下游产业链,负责此案的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其实是有疑问的:要不要全部抓起来?皮革原料生产商是否构成制售假货罪?
青浦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最后引用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第十五条明确指出了提供原始材料的定性问题, 供他人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机器设备:明知他人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但是,为其提供主要原料、辅料、半成品、包装材料、机器设备、标签、生产工艺、配方等帮助的人。 、或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空房间、通信传输渠道、代理费、费用结算等服务。,应当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共犯论处。
也就是说,只要证据确凿,这条产业链上下游的主犯都将作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共犯受到惩罚,受到法律的严惩。
“截至目前,我院已查明仅在发现的‘长毛皮业’提供的皮料制作的假冒箱包价值1260余万元,在林嫂子处发现的箱包价值1170余万元。除此之外,产销链条上还有其他供销环节,涉案总金额超过1亿元。”承办此案的检察官王胜说。
经过几个月的审查,检察机关确定制假售假产业链上30余名犯罪嫌疑人制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涉案金额巨大。其行为均已触犯刑法,应以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非法制造注册商标商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故批准逮捕。
“随着刑法修正案(XI)的颁布实施,对知识产权犯罪的惩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的刑期由之前的最高七年提高到十年,进一步增强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威慑力。”王胜说,对于重大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我们提前介入侦查活动,及时引导侦查思路,明确侦查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出收集、固定、完善证据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侦查取证的有效性和案件的准确性。
(文中均为化名)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