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紧缺养殖业农村种植(两把“金钥匙”打开致富门 杞县打造种植、养殖业助力乡村振兴)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梁振庭通讯员斯李强叶林忠

中原大地已经严寒,豫东祁县的菜棚里却春意浓浓,到处绿意盎然,一派繁忙景象。村民采摘蔬菜打包装箱,蔬菜棚外停着很多装载蔬菜的车辆...到处都是爽朗的笑声/[k0/]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这是记者11月25日在淇县多个乡镇看到和感受到的场景。



一把“金钥匙”:种植让人致富

祁县郊区北花园村靠近县城和公路路口,村里很多年轻人去外地打工创业,村里的耕地成了留守老人的一块心病。“我不担心吃饭,但村民口袋里没钱。村民着急,我们也着急。”北花园村党支部书记邢次伟说,2018年,他们两委开始思考:怎么做?只要在现有耕地上做文章,两委班子最终决定建蔬菜大棚,乡政府及时给予支持,成立种植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争取到扶贫资金,一下子建起了75个蔬菜大棚。根据市场需求,分别种植了甜瓜、橄榄、上海青等果蔬。种菜人手短缺的时候,合作社就招村民来打工,日薪80元。据城郊乡党委书记张巍 介绍,除了土地流转和打工工资收入外,村民年底还可以获得集体分红。现在村民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买了车,走上了富裕之路。

在距县城17公里的沙窝乡,大棚蔬菜种植已成为农村农业种植的主导产业。记者来到这个乡镇的杨寨高效种植产业园,一眼望不到头就有一个蔬菜大棚。蔬菜大棚中间的水泥路上停着许多满载蔬菜的卡车,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蔬菜和装箱。正在装车的余师傅告诉记者,近年来,沙窝乡蔬菜数量多、品种全。他常年在这里拉菜,运到郑州、武汉等各大蔬菜批发市场,春节只有三四天假。沃沃乡政府负责人曹永超说,目前,该乡已流转土地约700亩,共建成蔬菜大棚292个。每个大棚年利润在2万元左右。200多名村民常年在他们的门口工作。村民们找到了致富门路,村集体也富了起来。此外,这里的蔬菜已经注册了商标,并获得了绿色农产品认证。

最紧缺养殖业

卧乡党委副书记王说,为了让村民安心生产,该乡号召党员干部集资建设蔬菜大棚77个,吸纳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带领群众走上绿色发展致富之路。

西寨乡小荠村属于黄河故道,土壤条件相对较差。但2017年,村两委开始带领村民种菜。当年建了121个蔬菜大棚,今年用扶贫资金建了85个蔬菜大棚。据党支部书记于介绍,目前全村共有蔬菜大棚216个。去年收入近800万,净利润300多万。今年由于羊肚菌等名贵菌类产品的种植,销售收入将超过1000万元,利润大幅增加。

据淇县农业和农村局统计,该县有4219亩土地,3792个蔬菜大棚。每天有数百吨蔬菜被运往郑州、武汉等城市的蔬菜批发市场。在高效项目建设过程中,祁县农村发展局对项目给予了资金支持。据了解,2021年共实施高效农业项目7个,扶持资金2054.9万元。



一把“金钥匙”:水产养殖让富人长出翅膀

说起祁县的养殖大户,就是西寨乡的罗国华和李静,沙窝乡的尚文邦。前者是租赁林场土地建设的专业养鸭场,后者是“种养一体化产业链”中的养猪大户。

12月25日,记者来到西寨乡王泉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几十个鸭棚连在一起,绵延两三公里。每个鸭舍外面都用编织网圈了一条三四米的路。“这是鸭子的跑道。等这些鸭子吃饱了,就可以赶上跑道,每天锻炼一次,多生几个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静笑着说。

李静说,她和爱人罗国华是我县石元乡人。去年4月,他们经西宅乡党委副书记边芳介绍,投资了西宅乡的养鸭场。养鸭场建设过程中,乡政府和村党支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帮助协调了养殖用地,乡政府还争取到了100多万的扶贫资金。他们还自筹资金700万元购买鸭苗和饲料。目前有蛋鸭养殖棚34个。

说到好处?李静笑得满脸都是。“今年鸭蛋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利润超过300万元。还计划明年扩大养殖规模,会有更好的效益。”

据西寨乡党委副书记边芳介绍,夫妻俩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常年安排黄土岗村8户贫困户在养鸭场打工。除了每月给在养鸭场工作的村民发1500元工资,到年底还有可观的产业分红。

祁县名人尚文邦是一位敢于创新生态农业的新型农民。目前,尚文邦经营着7000多头的养猪场和9000多头的养鹅场,还种了200多亩苹果园。他正在打造一个“种植养殖一体化的生态链”。

据了解,尚文邦摒弃全饲料的养猪方式,按照传统的玉米、粮食、中草药配制养猪,延长猪的出栏时间,利用养猪场的粪便经过高温发酵后,滋养了一个占地200多亩的果园。同时,果园的树林下放养着数以万计的鹅。这个生态链生产的猪肉、水果、鹅肉都达到了生态、有机的标准。2020年10月,苹果在中国是绿色的。2021年3月,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指标体系检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尚文邦告诉记者,为了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注册了产品商标,下一步就是提升健康绿色食品的层次,加大品牌营销,带动周边农民投身有机养殖产业发展,抱团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人分享健康食品。



金融单位送钥匙“润滑油”助力乡村振兴

“淇县是农业大县,养殖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抓手。”淇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养殖过程中,除了政府帮扶资金,金融机构的支持尤为重要。

据祁县农商银行董事长陈春斌介绍,为了支持这个县的特色农业种植,祁县农商银行首先主动作为,积极与政府对接。二是主动作为,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三是依托农户小额自助贷款和商圈信用贷款,为农产品收购经纪人和商贩提供信贷资金支持。2021年,共发放贷款35581万元支持乡村振兴,其中今年发放11047万元支持特色农业产业经营。

编辑:王丹丹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