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如何开通(7000字长文:公众号内容创作指南)

编辑导语:当你完成了微信官方账号注册这一步,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想要成功运营自己的微信官方账号,还得走完接下来的25000里。后面的路就是微信官方账号的日常运维。短视频时代,图文消息对大家的吸引力在逐渐减弱。应该如何继续创作?



我喜欢写作,但是我害怕写作。我觉得我用自己的墨水写会被嘲笑的。

后来在一个学长的指导下,我渐渐放开了。做是唯一的真理,不写永远不会进步。我现在不敢写,但是明天明年,你想写的时候,还是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不敢写,因为我难受。

当我最终下定决心写作时,我遇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实在写不下去了,半天也就留了几个字。话到嘴边说不出来;不知道写什么;我写不到一半;开始和结束不是一回事...

其实写作不是突发灵感,而是有方法可循的。

一、爆款选题

我满怀激情,坐在电脑前,想着今天一定要写一篇文章,直到“今天写什么?”灵魂问题把我拉回了现实。咬指甲,刷Tik Tok,看微博,找灵感,抬头,天又黑了。就像昨天一样,什么都没写。

选题是关键。后来养成了每天看10万+和小号作文的习惯。看了很多,渐渐发现,虽然它们的内容和风格不同,但选题的底层逻辑是共通的。



  • 注意:话题覆盖的目标读者越多,对内容越感兴趣,文章爆发的可能性越大;
  • 新鲜感: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人是狗。老生常谈没有意义,读者要看就得看新鲜的、闻所未闻的内容。
  • 价值感:引起共鸣,颠覆固有认知,提供新知识,给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抚慰情绪和热点信息,优秀话题至少占一个;


  • 机会:热点都有自己的爆点,要追,不要乱追,按照微信官方账号的定位追。追的时候,不是快就是新。
  • 成长路径图是选题的有力工具。它可以根据读者成长道路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理出相应的话题,并进行逻辑排列。

    以微信官方账号中的运营教学类微信官方账号为例。读者想要的价值是在微信官方账号运营干货,想在微信官方账号运营入门或者进一步进阶。那么,我们就可以列出一个小白进阶微信官方账号运营需要掌握的所有技能,然后从具体技能上延伸出相应的话题。



    追热点,要想出人头地,就得避开烂大街的选题。三角形选题法特别适合追热点时打破常规思维。画两个三角形,在一个三角形中填入与目标群体相关的关键词,在另一个三角形中填入热点关键词,然后重新排列组合,就可以得到正常逻辑下得不到的好话题。



  • “那些春节因疫情不能回家的互联网人在干什么?》
  • 在家写文章如何更有效率?》
  • 如何追疫情,一个热点,更有价值?》
  • 国外新媒体运营VS国内新媒体运营
  • 疫情背景下,要不要跨行做新媒体?》
  • 孤立的石家庄互联网人
  • 疫情下收入锐减,新媒体成了我的副业。
  • “春节期间,我教爸妈拍视频,抖个不停”
  • 河北,互联网沙漠?》
  • ……
  • 怎么样开通微信公众号

    二、收集素材,确定核心立意

    是文章的血肉。通过素材描写,可以让人物更立体,观点更有说服力,文章更真实,阅读更舒服。整篇文章有理有据,没有材料作为论据,就会成为口号,读起来就蔫了。

    从平台收集素材:知乎、微博、豆瓣、今日头条、Tik Tok等但是,比起临时抱佛脚,我更喜欢日积月累。建一个素材库,高质量的文章,突发的灵感,金句都可以放进去,下次写文章会节省很多时间。

    收集材料后,确定文章意图。从材料中提取意图,然后反过来根据意图找到材料。

    要想文章转发度高,就得引起读者的情绪。在信息海洋中,只有极端的情绪才能打动读者。比如极度愤怒,极度悲伤,极度热爱,极度向往,极度焦虑,极度爱国...

    这就意味着意图必须是极端的,要么完全赞同,要么完全反对某个现象,千万不要做“通情达理的顾客”,这两者都不会取悦你。记住,新媒体时代的读者是极端的,非理性的,容易被感动的。

    卖情绪的微信官方账号在这点上做得特别好:没有澳洲那场火,我不知道33年前的中国这么牛逼!》,整篇文章爱国,阅读量高达2300万。

    我猜他们的编辑在写文章的时候一定收集了很多与澳洲大火和中国大火有关的材料,从中确定了“极端爱国主义”的思想。然后根据想法,看看材料里有没有关于“爱国”的内容,情绪调动是否强烈,然后专门针对这个想法收集材料。

    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只是体现在阅读数据上,文章的价值感不强,对读者来说几乎为零。我始终相信,读者是信任你的,是愿意花时间和脑子去看文章的。你总要给他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至少意向价值应该是正面的。

    三、搭建大纲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要写的话太多,不知从何下手;写字磕磕绊绊,前面写完后面忘了;文章逻辑混乱,文不对题。我想,那么,你肯定没有养成写文章前写提纲的好习惯。素材是有血有肉的,提纲是骨架,可以让文章整体逻辑更清晰,文笔更流畅。

    1.并行结构

    文章开头介绍主要思想,文中以几个案例(一般5个以上)为支撑,结尾进行总结和升华。



    这种结构注重材料案例的精彩程度,案例越精彩,读者转发的意愿越强。适合部分案例呈现的观点和情绪文章。

    《谢谢你爱我》,由Vision 4000万阅读,中心思想是世界并不完美,但总有人爱你,被爱的感觉真好。中间由17张图片和背后感人的爱情故事支撑。

    GQ实验室的“做一个魔鬼中产阶级,从不庆祝新年”。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中产阶级在同一个地方过年,很奇怪,很奇妙。以中间图文并茂的形式列出12个典型场景,很有意思。

    2.总分和总结构

    并列是用案例支撑中心思想,总分结构是用分观点(最好3-4个)支撑核心思想,一步步论证核心思想。这种结构适合干货、热点文章、情感文章、观点文章等等。



    周润发:人活到了极致,就要平淡简单。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周润发很富有,但是很简单。在中间用三个渐进的子视点进行演示。

  • 观点一:衣食住行的例子说明他很简单。
  • 观点二:以生日事件为例,说明他单纯。
  • 观点三:他的爱好,比如爬山、摄影、拍电影,说明他不仅单纯,而且很通透。
  • 最后总结升华:人生的幸福在于简单平淡。

    以上是基本的大致结构。写人,写事,写评论也有自己的结构。后续文章我们慢慢说。平行结构,总分和总结构,在材料组合上,按照逻辑联系。如果中间没有联系,读起来会很混乱,体验会很不好。

  • 顺序:之前发生的物质案例在第一位,现在发生的在第二位。
  • 重要性:重要的第一,不重要的第二,反之亦然。
  • 区域:先写这个地方,写完再写另一个地方。
  • 文章意图:根据与文章意图的接近程度,先写远的,再写近的,层层递进。
  • 因果关系:先写下发生的原因,再写下结果和影响。
  • 四、正文填充

    材料和大纲是基础,文章的语言是上面的建筑。能不能吸引读者就看它了。语言要无错字错句,句子要通顺,这样才能保证读者没有阅读困难。在此基础上,要有“交谈对话感”,像和亲人、朋友、同事、同学交谈,拉近读者距离。

    很多人喜欢用华丽的文字来写作。我迫不及待地为每个名词添加形容词,为每个动词添加副词,并添加大量的描述性句子。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观点要表达,过多的文字会将其淹没,让读者不知道文章想表达什么。

    岁月流逝,人不驻。回望历史的长河,风烟突兀。水向东流,迎着朝阳,风独自彷徨。刚刚形成的蝉蛹,怀念着逝去的夏天,怀念着水一方的美好,怀念着它们分离的沧桑。

    在上面的文章中,使用了很多单词。文笔乍一看很美,细看就会发现,所有的字都是废话,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你读过《诗经》吗?你听过关关和明的鸽子吗?你闻到稻子、小麦和泥土的香味了吗?你感受到镰刀割茬的魔力了吗?这音乐之声,由白鹭江代代传唱,在亭台楼阁下,在月下翩翩起舞,这是中华文明的和平、宁静、踏实。

    于是,我们看到一群群拿着锄头,衣服被露水打湿的人,正在麦香中铸就伟大,中华文化被一代代隆重呈现和传唱。

    没有他们的手、脚、暖舌、暖脑,哪里能找到这么美的山川?

    这段话的风格也很美。两者有什么区别?显然,我们能理解并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每一句话都是有针对性的。我们写作的时候,每一段,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都要围绕主题。要有存在的意义,一味卖弄技巧,会毁了文章。

    “知识诅咒”也要尽量避免。一旦我们知道了某件事,我们就无法想象它在未知的人眼中是什么样子。当我们想向别人解释自己知道的事情时,由于信息不对等,我们很难把自己知道的事情都向对方解释清楚。

    很多专业术语和名词,比如用户视角、账户位置、用户价值、兴趣诱饵、PV、UV、DAU等。,被认为非常简单,对于不理解它们的读者来说是天书。所以写文章,尤其是干货文章,一定要提前预测读者的认知水平,把读者当小白,不要怕啰嗦,越详细越好。

    用词准确具体也很重要。很多人一写《春》就想到燕子归来。当我写“人很多”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推挤,拥挤。这些都是懒惰的结果。

    南北方的春色不一样,甚至不同城市,不同角落,不同时代的景色也不一样。用似是而非的话,只会给读者一种虚假的感觉,感受不到真实。形容“拥挤”,也是。人穿什么,长什么样,被挤的时候有什么反应?

    《华尔街日报如何讲故事》中的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准确而具体的词语的重要性:

    作者应该仔细检查他使用的每个名词。有些名词表面看起来很具体,其实不然。依靠这种谨慎的态度,他的“客船”变成了“700英尺长的豪华客船”,比前者更具体、更生动。

    他的“反应”变成了“恐惧、仇恨、怀疑、热情、厌恶”或者其他更真实的表达。如果他要描述一场战斗,他首先会问自己:“战斗”和“小冲突”,哪个词更准确?

    如果说具体的名词可以让他的故事讲清楚,那么具体的动词可以增加故事的生命力和表达深度,就像下面这个关于一个脾气暴躁的政客的描述片段:

    “别以为我疯了!”市长狂吼道。太好了,我们可以立刻感受到市长的脾气。

    有些作家总是选择表达软弱、具有一般意义的词语,而不是具体有力的词语,这当然是错误的。但也有一些作者用华丽的文字堆砌文章,制造虚假夸张的感觉。

    对他们来说,任何短期的困难都会变成“危机”,任何矛盾都是“棘手的困境”,任何对白宫草案文件的修改都是对总统的“重大打击”。

    这样的作者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加强文章的力度,而是如何减少文章的夸张。他们降低了物品的价值。如果真的有危机,他们怎么区分真的危机和之前制造的假危机?——《巨人危机》?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让用词更加具体准确。当你只用一般的词时,可以直接搜索它的同义词,然后根据意思选择合适的词。

  • “说”的同义词:喊、吼、吼、读、问、答、训、申斥、骂、吼;
  • “看”的同义词:瞄准,看,看,看,凝视,凝视,凝视,凝视,一瞥。
  • 五、开头结尾

    皮克斯著名导演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在他的著作《一个伟大故事的线索》中指出,所有的好故事都应该从这样开始:对观众做出承诺,这个故事就值得你用剩下的时间来讲述。

    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它会决定读者是否愿意继续阅读。在碎片化的阅读场景中,如果你不能在前150个字里指出主题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那么他很可能会关闭文章,后面写得再好也没用。

    1.场景开场

    描述一个大量读者共同经历的场景。要么直戳痛点,要么画个漂亮的大饼让读者心生向往。

    “不要咪!又来了!建议!我!健康!两个!胎儿!的!”开始时:

    打亲戚是不对的,我知道。

    但是生活中总有一些瞬间让我想去做。

    昨晚我在公司开会,有亲戚给我打了几次电话。我吓得尿了出来,以为家里出事了。

    原来是一个亲戚,一年也说不了几次话。她媳妇刚生了二胎,就转发了一篇《生二胎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的文章@我,然后苦口婆心的劝我生二胎。

    她说,我知道你忙,但是你忙的话,为什么不把孩子留在家里,让你妈妈或者公婆照顾呢?你不用担心,能生就生吧。我是为你好,布拉布拉…

    2.共振开口

    渲染一个读者共有的情绪,引起强烈共鸣。

    Vision的《谢谢你爱我》开篇:在这个世界上,虽然生活总是艰辛坎坷,虽然感情总是不如意,但你的生命中总有一个人是真心爱你的。

    3.冲突开始

    冲突、巨大反差、观点或颠覆大众固有认知的事件,最让读者好奇。

    周润发开头补遗:人活到了极致,就要平平淡淡:

    你知道周润发出道以来赚了多少钱吗?

    有媒体估计:13亿,有媒体估计:23亿,有媒体估计:34亿。

    但都不是估计。没错。

    前段时间,周润发的妻子陈荟莲在一个访谈节目中透露:“有56亿。”这笔财富简直令人震惊。

    但更让人震惊的是小姨子背后的那句话:“这笔钱我们100%捐了,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手续也办完了。”

    4.州开放

    预感到读者对某条信息感兴趣,故意玩悬念,或者直接抛出问题。

    打造《卫星设计师曲:航天工业,大概是当代最冒险的故事》开头:

    每一次火箭发射,都让亿万人激动不已。伴随着持续的轰鸣声,巨大的火箭从地面冉冉升起,在尾部灿烂的火焰中直抵天空。

    北斗,神神空,长武,快州...乘坐这些飞船飞向Taitai 空是我们探索宇宙和人类未来的梦想。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成功发射背后的故事?

    5.利用开始

    热点、热搜、知乎赞,都是已经被验证对读者有吸引力的内容。一开始可以顺势而为。

    尽早SHAPEYOURLIFE《什么同学:也叫别人的学长生活》开篇:

    一个来自山西太原的22岁北京邮政学生,和苹果CEO库克,你几乎很难把两者联系起来。

    但就在昨天,这个大学生发布了一段他采访库克的视频。两人谈到了苹果的创新理念,“毕业生如何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以及如何看待和解决贫困地区老人和孩子之间的数字鸿沟...

    视频一发布就冲上了热搜。

    以故事开始

    没有人会拒绝一个故事。只要刺激有趣,自然会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仓一社《见义勇为的穷大学生之死:他救的人连报警都不敢》开篇:

    市中心公园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刘Sir奉命调查此案。死者是一名外出打工的贫困大学生。她在路上做得很好,救了一个被抢劫的女人,被劫匪刺死。然而,被救者连报警都不敢,逃离了现场。当警察找到她时,她仍然遮遮掩掩,不愿说出真相。

    最终,刘Sir凭借缜密的推理,成功抓住了凶手。凶手原来是另一个大学生。他因为一念之间跌入了犯罪的深渊,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个“峰顶定律”:用户对体验的记忆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巅峰时的感觉和结束时的感觉。文章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让读者看完再转发,你得在结尾激起读者的强烈情绪。

  • 观点:文章结尾,总结全文,提出发人深省的观点,发人深省。
  • 排比:三段排比句,落地,烘托文章气氛,引起共鸣。
  • 引用:引用金句、名言,升华文章主题或支持观点。
  • 呼吁:将文章的观点代入现实生活,呼吁读者行动起来。
  • 当然,这种组合更加强大:

    其实我们不必对所有人敞开心扉。这个世界上,真正感同身受的(观点)不会太多。

    只要有一个能和你说废话的人。他可以是朋友,可以是亲人,可以是爱人。

    他可以让你在奔跑的路上喘口气,让你下班回家有片刻的放松,让你自由的释放被压抑的情绪(排比)。

    作家苏秦曾经说过:“幸福大概就是找到一个愿意听你胡说八道的人。”(参考)

    当你遇到这样的人,请记住并珍惜(呼吁)

    六、文章改稿

    海明威认为任何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

    被许多人认为是浪费时间的复习意义重大。我们用单句单段写文章,注意单个部分。“我不知道庐山真面目,但我就在这座山上。”当你忙于推敲部分内容时,很难看到文章的全貌。修改稿子就是从整体上看文章。

    以下是修改草案的具体步骤:

  • 主题:只有打中靶心,子弹才不会打偏。修改稿件的第一步,确定文章各部分是否跑题,是否符合当初的写作目标。
  • 结构:读者一头雾水,很可能是结构有问题。想想板块之间的逻辑是否有关联,是否顺畅。
  • 素材:素材决定文章的精彩程度。考察材料是否与主题相关,有多充实,是否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 段落:段落之间的逻辑是否连贯,读起来是否别扭,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可以精简吗?
  • 句子:句子是否可以缩短,段落和主题是否冗余,是否简洁?形容词和副词有意义吗?是为了主题表达而存在,还是为了炫耀?
  • 文字:文字是否具体清晰,是否使用一般和抽象的文字?能否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画面?
  • 化简:在不改变句子逻辑和连贯性的基础上,去掉一切不必要的词,如“的”、“了”、“是”、“这个、那个”、“啊、哪里”、“因为、所以、但是”、“非常、非常”、“怎么样、怎么样”等。
  • 修改后记得通读全文,保证主题清晰,逻辑连贯,句子通顺。其实这些都是空谈,没有用的。如果你想写作,而你还在纠结这个那个,而你没有开始写作。

    写,哪怕写的很烂也是写的,这样也能锻炼文笔。写多了,自然会提高。不,继续奋斗,三个月后依然奋斗。你应该做的不是讲述你经历过的生活,而是去体验你讲述过的生活。

    本文由@番茄运营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